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用理解和愛 接納孩子固執任性的行為

   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正常的。 無論他們的行為在我們看來多么荒謬, 都是孩子對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 如果想改變孩子的某些異常行為, 必須改變他們所處的環境。

6歲半的靜靜性格有些讓人捉摸不透, 時而外向時而內向, 有時候表現的非常固執和任性。


當靜靜和她的小表姐小雅在一起的時候, 小雅玩什么的時候她也會爭著要玩, 例如小雅玩布娃娃, 這個時候靜靜就會去爭著搶娃娃, 若是不給就會非常委屈地哭。 她會緊緊抱著娃娃, 好像怕玩具被搶走的感覺, 她若是要的東西必須立刻馬上拿到,

Advertisiment
如果沒有, 或只是稍微等待一下, 她就會又哭又鬧。 如果小雅之前沒有玩玩具, 她也不會說要玩。 媽媽感覺就是別的孩子玩什么她就要去湊上去搶著玩, 并且是必須要玩到, 否則就又哭又鬧一副非常委屈的樣子。

媽媽看到小靜靜這個樣子, 很擔心靜靜這樣的孩子長大也這樣任性和不講道理。

【臨床診斷:未得到足夠的關注和接納讓靜靜變得任性固執】

通過跟靜靜媽媽深入溝通, 我能感覺到大人都覺得小雅懂事、聽話、可愛, 將靜靜跟小雅相比, 對她表現出諸多不滿。 所以, 在靜靜的成長過程中, 爸爸媽媽否認她的行為、不能接納她的情緒感受, 孩子整天處于不理解她、不接納她、不容忍她的環境里, 被壓抑得只有通過哭鬧來發泄自己。

Advertisiment

被比較讓她產生不安情緒

靜靜爭搶玩具的行為, 實際上是內心在尋求關注, 當看到其他人比自己更強、更乖巧或者別的小朋友受到了大家的喜愛和夸獎的時候, 靜靜心理產生了一種不安、煩惱、痛苦和怨恨的心理, 并企圖破壞他人的良好感受的復雜情感。 而她的情緒尚未發展成熟, 不能控制自己的惱怒, 也不會用語言交流來表達自己, 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大發雷霆。

其實這都是源于爸爸媽媽沒有給她足夠的關注。 靜靜的父母總是愛拿靜靜和其它的小朋友比較, 尤其是經常拿她跟小表姐小雅比較。 這讓靜靜的內心有一種不安的情緒, 或者說感受到父母或其他大人對她真誠的接納和關愛不夠。

Advertisiment
一個不能得到足夠關注的孩子, 的確會花費很多精力去獲取成年人的關注, 不管這關注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 這種額外的精力則掠奪了孩子發展自我的空間。

孩子內心渴望得到關心和愛護

靜靜的表現, 能夠告訴我們孩子的內心有一些復雜的情感, 但她不能很好地表達出來。 此時的父母應該關注到孩子的表現, 同時應該意識到可能孩子的內心有些東西沒有被滿足。

大人們總是傾向給乖巧、聽話、可愛的小朋友更多的關注和肯定。 像靜靜父母并沒有很好地傾聽和了解靜靜的苦惱, 而是對靜靜的行為進行批評。 這使靜靜的行為更加過分, 因為靜靜在心里面覺得不被理解, 由不被關注而帶來的不良情感也得不到很好地宣泄。

Advertisiment

我認為, 需要引導和教育的, 不是靜靜, 而是她身邊的成年人。 如果她的爸爸媽媽能夠平心靜氣地接納她, 讓她做她自己, 而不是強迫她去迎合成人的想法;如果爸爸媽媽能夠無條件地愛她, 多擁抱愛☆禁☆撫她, 尊重她、關注她、傾聽她, 孩子會快活起來的。 孩子的任何行為都是正常的。 無論他們的行為在我們看來多么荒謬, 都是孩子對周圍環境的一種正常反應。 如果想改變孩子的某些異常行為, 必須改變他們所處的環境, 只要成年人改變了, 孩子也會改變的。

【育兒建議:父母需認清孩子固執任性背后的心理需求】

其實, 孩子的固執任性完全可以化解, 這就需要父母耐心地去了解孩子的心理, 多采取正面行為,

Advertisiment
鼓勵合作行為, 父母的必須一方面尊重孩子的探索, 一方面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 讓他意識到, 世界并非是圍繞著他而轉, 其他人是和他一樣重要的人。 他要自愛, 但同時要愛人。

【了解孩子固執任性的起因, 傾聽孩子感受】

父母平時應多和孩子接觸, 及時掌握孩子的固執人性的直接起因, 這是化解孩子不良情緒的前提。

當然了解之后, 注意要接納孩子的心理狀況, 父母要耐心傾聽孩子的苦惱, 理解他們無法實現自己的愿望所產生的痛苦情緒。 孩子渴望父母給予自己充分的關注和愛, 這種愛是無條件的。 很多時候孩子是很敏感的, 你一個對她厭煩或者不接納的眼神或者動作, 都可能傷到孩子。

比如說有的媽媽經常當著孩子的面說:“你看人家小雅, 又聽話又懂事,你看你,怎么這么任性?”,或者看到孩子身上的小毛病,就對孩子很不耐煩甚至表現出厭惡的情緒。這樣的表現也并不能很好地幫助孩子。

當孩子表現地不聽話或者是任性時,父母對孩子需要進行有意識的教育和引導,激發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如和孩子一起分析自身的弱點和優勢,免受自私、攻擊、執拗等不良心理的騷擾。如告訴寶寶:“你也有很多優點,愛干凈,還經常會幫爸爸媽媽做事情”,讓孩子感到自己有很多優點,將寶寶的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方面。

【幫助寶寶學會調節情感和行為】

有時,孩子的固執任性會說明孩子內心力量是很強大的,在不顧一切發展自己。媽媽所要做的,不是去鎮壓他,而是無條件地接納孩子。如果不是什么原則性的事情,不觸及到孩子的人身安全或者危害到他人,盡量給孩子探索世界的自由。如果的確屬于孩子不應該做的事情,他又執意要做并且發脾氣,先試著用其他有趣的工作轉移他的注意力,如果不行,就平靜地陪伴他、傾聽他,允許他發泄。孩子的情緒是他自己的管理范疇,不是媽媽應該負責的,所以媽媽不要因為他不高興就覺得自己很失敗。

兩歲半的城城特別任性,媽媽告訴他不能穿鞋子上沙發,他卻非做不可。在幼兒園里也是一樣,大家都在睡午覺,他卻偏要玩滑梯,什么事情不依他就滿地打滾。但媽媽只是平靜地陪伴他、傾聽他,允許他發泄,現在城城順利地度過了執拗的敏感期。

專家介紹:

李拯,心理學碩士,仁愛慧心高級心理咨詢師,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留學心理測評師,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心理咨詢師(二級),意象對話療法珍珠級心理師。

文:李拯 編輯:燕知草

又聽話又懂事,你看你,怎么這么任性?”,或者看到孩子身上的小毛病,就對孩子很不耐煩甚至表現出厭惡的情緒。這樣的表現也并不能很好地幫助孩子。

當孩子表現地不聽話或者是任性時,父母對孩子需要進行有意識的教育和引導,激發孩子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如和孩子一起分析自身的弱點和優勢,免受自私、攻擊、執拗等不良心理的騷擾。如告訴寶寶:“你也有很多優點,愛干凈,還經常會幫爸爸媽媽做事情”,讓孩子感到自己有很多優點,將寶寶的消極情緒轉化為積極方面。

【幫助寶寶學會調節情感和行為】

有時,孩子的固執任性會說明孩子內心力量是很強大的,在不顧一切發展自己。媽媽所要做的,不是去鎮壓他,而是無條件地接納孩子。如果不是什么原則性的事情,不觸及到孩子的人身安全或者危害到他人,盡量給孩子探索世界的自由。如果的確屬于孩子不應該做的事情,他又執意要做并且發脾氣,先試著用其他有趣的工作轉移他的注意力,如果不行,就平靜地陪伴他、傾聽他,允許他發泄。孩子的情緒是他自己的管理范疇,不是媽媽應該負責的,所以媽媽不要因為他不高興就覺得自己很失敗。

兩歲半的城城特別任性,媽媽告訴他不能穿鞋子上沙發,他卻非做不可。在幼兒園里也是一樣,大家都在睡午覺,他卻偏要玩滑梯,什么事情不依他就滿地打滾。但媽媽只是平靜地陪伴他、傾聽他,允許他發泄,現在城城順利地度過了執拗的敏感期。

專家介紹:

李拯,心理學碩士,仁愛慧心高級心理咨詢師,中教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留學心理測評師,國家職業資格認證心理咨詢師(二級),意象對話療法珍珠級心理師。

文:李拯 編輯:燕知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