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三個故事和寶寶玩遊戲

我和寶寶玩遊戲
玩具:鮮亮的紅黃二個半圓構成了彩色外球, 球面上有圓形、正方形、橢圓等十一種形狀 的孔, 與之相對應的十一個形狀塊安靜地躺在裡面。

STORY ONE 找家

媽媽:寶寶, 你知道嗎?這個大圓球是許多小玩具的家, 你能幫助他們回到自己的家嗎?

兒子:拿起橢圓形, 一個一個地嘗試, 幾乎找遍了所有的形狀, 但依舊很認真地在尋找(一臉的認真), 最後終於將橢圓放入了 橢圓形的小孔中。

媽媽:寶寶真聰明, 給“橢圓形”找到了自己的家。 聽, 小橢圓在說:“謝謝寶寶”。 (伴隨著拍手鼓勵)

兒子:自言自語“橢圓形”, 臉上帶著滿足的微笑。

Advertisiment

STORY TWO 分享

鄰居家的點點比寶寶小10天, 小哥倆整天在一起玩耍, 於是爭搶玩具的事件時有發生。 這天點點看到寶寶拿著大圓球開心地擺弄著, 也想跟他一起玩, 這下可嚇壞了寶寶, 急忙將大球緊緊地抱在胸前不放, 任憑大人如何勸說, 就是不肯鬆手。

我靈機一動, “一人一輛小小麵包車, 看看誰能第一名將小車裝滿”。 我將彩色大球擰開, 分成兩個半圓, 並將他們分別放在兩個孩子的面前:“現在, 咱們開始比賽, 看看誰是第一名, ”我話音還未落, 兩個孩子已經投入到緊張的較量中, 剛才的爭搶事件就像是從未發生過一樣。

轉移注意力是一劑靈丹妙藥, 給二歲的孩子講道理是無濟於事的, 強行讓孩子將自己喜歡的東西讓出來,

Advertisiment
多少有一些“殘忍”。 如果通過遊戲讓孩子體驗到分享玩具同樣會有樂趣, 那麼“分享”就不會變成一件“傷心”的事情了。

STORY THREE 謝謝媽媽

寶寶想把大圓球擰開, 嘗試了好幾次也沒有成功, 於是他把圓球往我手中推。

媽媽:媽媽可以幫助寶寶, 但是寶寶應該說什麼呢?

寶寶:謝謝媽媽!

我故意做出很用力的樣子擰開大球, 寶寶在一邊看著, 不由自主地學著我用力, 當我將擰開的圓球交給他時, “謝謝媽媽”是他送給我的一句讓我眼中略微有點濕潤的話語。

我們應該讓孩子感受到他人幫助時的辛苦, 感受到“謝謝”等禮貌用語的作用(能夠得到他人的幫助), 否則孩子們將會認為大人為他們所作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我們只能培養出不懂得愛和被愛的下一代。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