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房秘密 進入產房後你可能經歷的事

臨近預產期, 很多媽媽都有“分娩恐懼症”, 對進入產婦後要經歷的事情充滿了擔心和恐懼。 瞭解待產時醫療上所需的程式, 清楚知道每個步驟的作用, 能緩解產婦的緊張情緒, 更好地配合醫護人員進行分娩的動作, 讓分娩更順利。 下面, 小編就給大家介紹進入產房後, 產婦可能經歷的事情。


胎心監視

一、胎心監視

胎心監測是必須的, 將宮縮與胎兒心跳形繪成圖形, 並印表列, 醫護人員可以利用此連續性的記錄, 瞭解胎兒在整個分娩過程(尤其是宮縮時)心跳的情況, 而穩定的測量值更可以讓准父母對瞭解胎兒的狀況而感到安心。

Advertisiment
藉由監視器的記錄, 瞭解宮縮的時間頻率, 而且因為宮縮記錄會在母親對宮縮有感覺前早一步顯示, 因此, 隨行陪產的人可以據此來帶動產婦開始準備呼吸及放鬆技巧, 配合分娩。

胎兒監測器可以從外部監測, 或是內部監測。 大多數醫院在產婦入院時, 會採用外監測器, 但因內監測器較為精准, 因此, 有些醫護人員在當外監測器量出胎兒心跳頻率減緩時, 會改用內監測器做更進一步的評估。

A:外監測器

以兩條帶子繞著母體的腹部固定, 其中一條經由超音波設計可探究胎兒的心跳;另一條帶有一個測宮縮壓力的儀器, 這兩條帶子要一直綁著直到胎兒娩出。 它們在母親坐在床上或椅子上都可以使用,

Advertisiment
甚至站在監測器旁也可以, 但它的限制就是不能四處走動, 除非醫院有遙控自動記錄器, 這樣即使母親走動, 也會將資料傳送至護理站。

B:內監測器

經由一條微細的管子, 將一極微小的電極送入陰☆禁☆道內, 到達子宮頸後, 再輕輕地植入胎兒頭皮或先露部位1至2公釐處。 必須是己經破水, 而且子宮頸口至少已開了2至3公分。 內監測器的電極, 需要接連在固定於母體大腿的一條帶子, 如此, 原來綁在腹部用以監測胎心音的帶子, 就可以取下。 通常就是從外面測量宮縮, 而從裡面監測胎心音。 只有某些狀況, 醫護人員可能需要精密的測宮縮壓力的儀器, 就會經由陰☆禁☆道及子宮頸, 置入一個微小的壓力測定器到子宮,

Advertisiment
而外測的帶子就可以移除了。

———————————————————————————————————————————————

有獎調查2013年度母嬰產品口碑調查

調查將分嬰幼兒奶粉、紙尿褲、營養品、輔食、洗護用品、餵養用品六個品類, 旨在真實反映消費者購買選擇和消費訴求, 通過專業資料分析, 給父母提供真實、權威的母嬰產品消費指引。 >>馬上參與調查

二、靜脈注射(即俗稱的打點滴)


靜脈注射(即俗稱的打點滴)

靜脈注射點滴可使母體與胎兒保持良好液體補充, 尤其是對產程較長的孕婦而言, 點滴的注射更不可少。 此外, 注射點滴還可防止孕婦有脫水的現象, 並且供應身體熱量, 以及方便從靜脈加入給予減緩疼痛的藥物。 通常由護理人員執行靜脈注射, 如果孕婦平常就害怕打針的刺痛感的話, 建議可以做深呼吸或吐氣的動作,

Advertisiment
減緩不適感。 注射針進入身體後, 要將靜脈注射的導管, 以膠帶固定在孕婦的手臂上, 但手臂是可移動的, 並且會搭配一個移動式的點滴, 以方便孕婦行動。

小編溫馨提示:由於掛著點滴瓶的不方便性, 會使有些孕婦比較不想起床走動或者起床上廁所, 這對促進分娩實為不利。 准爸爸或者陪產伴侶, 應該與醫護人員討論是否可以讓孕婦飲用水或者飲料, 防止脫水, 以減少對點滴的需求。 有部份產婦在分娩初期會有反胃現象, 這也有可能會影響她們飲用水的意願。

三、氧氣的供給

不論是在待產室或是產房, 氧氣都是必備的, 只要胎心監測器或護理人員感覺到, 因為沒提供胎兒適足的氧氣,

Advertisiment
而使胎心音有異時, 則要隨時給與產婦氧氣。 一般情況話, 護理人員會通過改變產婦的姿勢(通常往左側躺)常能增強她的血液迴圈, 或者刺激胎兒的活動, 而讓胎兒能調整適切的位置, 避免臍帶或胎頭受到過多壓迫, 但以上若仍不能改善胎心情況時, 則得供給氧氣。

雖然使用氧氣時似乎意謂著正呈現一種緊急狀態, 但它的使用可視為是正常的, 不用太過緊張。 產婦可能只需少許的氧氣吸入, 或以口罩式地吸入較長的時間, 這得視當時的情況而定。 提高產婦和胎兒的氧氣供給, 有時可能預防更進一步的臨床處置, 例如:緊急的剖腹生產。

小編溫馨提示:有些產婦指出, 戴上口罩後, 會有“幽閉恐怖”的感覺, 如果產婦感到煩燥可以與醫護人員討論是否可以稍微將氧氣罩舉起數秒, 若是覺得口罩讓產婦臉部溫熱時,不妨以清潔的毛巾擦拭臉部。

四、人工破水


人工破水

醫護人員有時會在產婦分娩前或分娩時做人工破水。通常使用一種鈍的器械,溫和地插入陰☆禁☆道,以割破水袋,此過程並不會使產婦感到疼痛,只是有點類似內診般的不舒服,在溫熱的羊水湧出時,護士會先以產褥墊置於其下,以利吸收,產婦可能會有壓力減輕的感覺。

人工破水可用於啟動生產或是加速產程,有些孕婦已過預產期或提前特殊情況,需要提人工破水來加速產程。一旦破水後,胎頭或先露部位便緊貼著子宮頸,如此可幫助子宮頸的擴張,以及刺激子宮的收縮。醫護人員將檢視羊水的顏色及濃,以評估胎兒是否良好,如果要用內監測器做檢查時,羊水袋也必須破掉才能做。

小編溫馨提示:如果產程是正常進行的,那理想的情況是儘量在分娩前,讓羊水袋保持完整,因其對胎頭有如保護墊的作用。但有時雖己破水卻不一定已開始分娩;如果已破水,通常醫護人員希望能安排在24內開始分娩,因為破水後會增加母體及胎兒感染的危機,以及宮縮的不適。

五、灌腸

分娩前排乾淨糞便是必要的,但是灌腸不是必要的。孕媽媽由於便秘而使腸管內經常有糞便堆積。乙狀結腸位於小骨盆腔的左後方,由於腸內大量糞便的堆積,分娩時往往影響胎頭的順利下降及旋轉,以致妨礙產程的進展。最理想的狀態是母體能在生產前自然排便,若產婦可確知腸道已經排空了,則可告知護理人員,以省卻灌腸的過程。灌腸由護理人員來執行,它會有些許的不舒服,所以會鼓勵產婦做輕鬆的呼吸調節,完成程式後,產婦約需在洗手間待上10~20分鐘來排解,這個動作對母親而言是比較辛苦的,需要先生及家人的的支持與協助。

溫馨提示:不少媽媽分娩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糞便和尿液也會排出來。其實這個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而灌腸的其中一個好處也是可以讓產婦避免發生這種情況而尷尬。

六、刮除陰☆禁☆毛

 
刮除陰☆禁☆毛

刮除陰☆禁☆毛的作用,常是為了使會陰切開的傷口易於修補,且能預防細菌的感染。有些護理人員經常是將所有的陰☆禁☆毛都刮除乾淨,因此使得有些產婦會感到不適應。不過基本上都會刮除陰☆禁☆道口周圍的毛髮。這由醫護人員部分刮除陰☆禁☆道口周圍的陰☆禁☆毛,最好能使用專門刮除陰☆禁☆毛的剪刀,以避免毛髮再長出時,會有發癢的感覺。

刮除陰☆禁☆毛和分娩時排出屎尿一樣讓產婦感到尷尬。但刮除陰☆禁☆毛有利於醫師執行會陰切開的修補手術。

七、會陰切開

這是一種以外科剪刀切割會陰(位於陰☆禁☆道與直腸間)的方式,以擴大陰☆禁☆道開口,便於胎頭娩出。在胎頭初露前(即胎頭的最大部份能在陰☆禁☆道口看到之前),醫護人員會觀察會陰的伸展是否恰當,如果未適當伸展時,他們將注射局部麻醉劑至會陰部,做會陰切開的準備。有時如胎頭較快娩出時,則可能來不及做局部的麻醉;有的產婦甚至可能因胎頭的壓迫,己使這個區域麻木了,根本沒有察覺會陰切開的執行,一般會陰切開有兩種方式:

A:正中切開─以陰☆禁☆道的基底往下的切割方式。

B:側中切開─陰☆禁☆道斜角切割的方式,這種方式在產後恢復時較疼痛,但它不像中線切開的方式,容易造成直腸或周邊肌肉的撕裂,通常這種方式多應用於巨嬰、產鉗生產時。

八、產鉗助產


產鉗助產

產鉗是一種看起來像是一對大的、而有弧度的鐵鉗子。它們通常用來幫助胎頭的娩出,特別是當胎頭較大、或者胎頭的位置不對時使用。有時當胎心音變慢、而需要盡速將胎兒娩出時,則會使用產鉗來加速分娩。如果產婦因為力氣用盡或是麻醉而喪失感覺,以致於無法有效地用力時,也會使用產鉗來幫忙。

最常使用的是低位產鉗,它應用於胎頭鼓出會陰部或是陰☆禁☆道張開,可見胎頭的時候。中位產鉗應用於胎頭進入骨盆腔,但尚未看見時;然而中位產鉗的使用仍有爭論。高位鉗應用於胎頭尚未進入骨盆腔;然而現在已不再使用,因對嬰兒的危險性太大,而以剖腹生產來取代。簡言之,產鉗的使用位置愈高,危險性愈大。

由於產鉗是一項會令產婦感到疼痛的步驟,因此,需要給予局部麻醉,而且通常要做會陰切開術,醫師會分兩次將兩葉產鉗分別放入陰☆禁☆道內,而靠在胎頭的兩旁,兩葉產鉗在中間相交並結合在一起,因此,對於胎頭並沒有額外的壓力。當下次宮縮而產婦開始用力時,醫師會將胎頭往下及往外拉;有時只需要溫和的力量,即能將胎頭慢慢的娩出,而有時則需較強的拉力。

真空吸引娩出

真空吸引器是一種產鉗的替代物,它是一種像帽子般的器械,借著吸引的力量吸附在胎頭上,這帽子經由一條橡皮管而連接到一台抽氣幫浦。一旦這個帽子經由吸引的力量,而吸附在胎頭上時,醫師就會利用宮縮時,牽引依附在帽子上的管子,而幫助胎頭往下移動。

若是覺得口罩讓產婦臉部溫熱時,不妨以清潔的毛巾擦拭臉部。

四、人工破水


人工破水

醫護人員有時會在產婦分娩前或分娩時做人工破水。通常使用一種鈍的器械,溫和地插入陰☆禁☆道,以割破水袋,此過程並不會使產婦感到疼痛,只是有點類似內診般的不舒服,在溫熱的羊水湧出時,護士會先以產褥墊置於其下,以利吸收,產婦可能會有壓力減輕的感覺。

人工破水可用於啟動生產或是加速產程,有些孕婦已過預產期或提前特殊情況,需要提人工破水來加速產程。一旦破水後,胎頭或先露部位便緊貼著子宮頸,如此可幫助子宮頸的擴張,以及刺激子宮的收縮。醫護人員將檢視羊水的顏色及濃,以評估胎兒是否良好,如果要用內監測器做檢查時,羊水袋也必須破掉才能做。

小編溫馨提示:如果產程是正常進行的,那理想的情況是儘量在分娩前,讓羊水袋保持完整,因其對胎頭有如保護墊的作用。但有時雖己破水卻不一定已開始分娩;如果已破水,通常醫護人員希望能安排在24內開始分娩,因為破水後會增加母體及胎兒感染的危機,以及宮縮的不適。

五、灌腸

分娩前排乾淨糞便是必要的,但是灌腸不是必要的。孕媽媽由於便秘而使腸管內經常有糞便堆積。乙狀結腸位於小骨盆腔的左後方,由於腸內大量糞便的堆積,分娩時往往影響胎頭的順利下降及旋轉,以致妨礙產程的進展。最理想的狀態是母體能在生產前自然排便,若產婦可確知腸道已經排空了,則可告知護理人員,以省卻灌腸的過程。灌腸由護理人員來執行,它會有些許的不舒服,所以會鼓勵產婦做輕鬆的呼吸調節,完成程式後,產婦約需在洗手間待上10~20分鐘來排解,這個動作對母親而言是比較辛苦的,需要先生及家人的的支持與協助。

溫馨提示:不少媽媽分娩時都會遇到這樣的尷尬:糞便和尿液也會排出來。其實這個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而灌腸的其中一個好處也是可以讓產婦避免發生這種情況而尷尬。

六、刮除陰☆禁☆毛

 
刮除陰☆禁☆毛

刮除陰☆禁☆毛的作用,常是為了使會陰切開的傷口易於修補,且能預防細菌的感染。有些護理人員經常是將所有的陰☆禁☆毛都刮除乾淨,因此使得有些產婦會感到不適應。不過基本上都會刮除陰☆禁☆道口周圍的毛髮。這由醫護人員部分刮除陰☆禁☆道口周圍的陰☆禁☆毛,最好能使用專門刮除陰☆禁☆毛的剪刀,以避免毛髮再長出時,會有發癢的感覺。

刮除陰☆禁☆毛和分娩時排出屎尿一樣讓產婦感到尷尬。但刮除陰☆禁☆毛有利於醫師執行會陰切開的修補手術。

七、會陰切開

這是一種以外科剪刀切割會陰(位於陰☆禁☆道與直腸間)的方式,以擴大陰☆禁☆道開口,便於胎頭娩出。在胎頭初露前(即胎頭的最大部份能在陰☆禁☆道口看到之前),醫護人員會觀察會陰的伸展是否恰當,如果未適當伸展時,他們將注射局部麻醉劑至會陰部,做會陰切開的準備。有時如胎頭較快娩出時,則可能來不及做局部的麻醉;有的產婦甚至可能因胎頭的壓迫,己使這個區域麻木了,根本沒有察覺會陰切開的執行,一般會陰切開有兩種方式:

A:正中切開─以陰☆禁☆道的基底往下的切割方式。

B:側中切開─陰☆禁☆道斜角切割的方式,這種方式在產後恢復時較疼痛,但它不像中線切開的方式,容易造成直腸或周邊肌肉的撕裂,通常這種方式多應用於巨嬰、產鉗生產時。

八、產鉗助產


產鉗助產

產鉗是一種看起來像是一對大的、而有弧度的鐵鉗子。它們通常用來幫助胎頭的娩出,特別是當胎頭較大、或者胎頭的位置不對時使用。有時當胎心音變慢、而需要盡速將胎兒娩出時,則會使用產鉗來加速分娩。如果產婦因為力氣用盡或是麻醉而喪失感覺,以致於無法有效地用力時,也會使用產鉗來幫忙。

最常使用的是低位產鉗,它應用於胎頭鼓出會陰部或是陰☆禁☆道張開,可見胎頭的時候。中位產鉗應用於胎頭進入骨盆腔,但尚未看見時;然而中位產鉗的使用仍有爭論。高位鉗應用於胎頭尚未進入骨盆腔;然而現在已不再使用,因對嬰兒的危險性太大,而以剖腹生產來取代。簡言之,產鉗的使用位置愈高,危險性愈大。

由於產鉗是一項會令產婦感到疼痛的步驟,因此,需要給予局部麻醉,而且通常要做會陰切開術,醫師會分兩次將兩葉產鉗分別放入陰☆禁☆道內,而靠在胎頭的兩旁,兩葉產鉗在中間相交並結合在一起,因此,對於胎頭並沒有額外的壓力。當下次宮縮而產婦開始用力時,醫師會將胎頭往下及往外拉;有時只需要溫和的力量,即能將胎頭慢慢的娩出,而有時則需較強的拉力。

真空吸引娩出

真空吸引器是一種產鉗的替代物,它是一種像帽子般的器械,借著吸引的力量吸附在胎頭上,這帽子經由一條橡皮管而連接到一台抽氣幫浦。一旦這個帽子經由吸引的力量,而吸附在胎頭上時,醫師就會利用宮縮時,牽引依附在帽子上的管子,而幫助胎頭往下移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