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科學坐月子吃對才最關鍵

產後科學坐月子如何吃對?

1、飲食要精、雜、稀、軟

坐月子期間新媽媽的飲食大有講究, 基本上已均衡、營養、避生冷, 精、雜、稀、軟為原則。

【精:量不宜多】

產後過量的飲食, 不但會讓新媽媽在孕期體重增加的基礎上進一步肥胖, 而且對於產後的恢復並無益處。 如果是母乳餵養, 寶寶需要的乳汁很多, 適量可以比孕期稍微增加一些, 最多增加1/5的量;如果乳汁正好夠寶寶吃, 則與孕期等量即可;如果沒有奶水或是不準備母乳餵養, 食量和非孕期差不多就可以了。

【雜:食品品種多樣化】

產後飲食雖有講究, 但忌口不宜過,

Advertisiment
葷素搭配還是很重要的。 進食的品種越豐富, 營養才越平衡和全面。 除了明確對身體無益的和斥候可能會過敏的食物外, 葷素菜的品種應儘量豐富多樣。

【稀:水分多一些】

乳汁的分泌是新媽媽產後更需要補水的原因之一, 此外, 新媽媽大多出汗較多, 體表的水分揮發也大於平時。 因此, 新媽媽飲食中的水分可以多一點, 如多喝湯、牛奶、粥等。 牛奶不僅可以補充水分, 還可以補充新媽媽特別需要的鈣。 粥類甜香可口, 有益於脾胃, 新媽媽可以多喝一些。

【軟:烹飪方式以細軟為主】

新媽媽的飯要煮得軟一點, 少吃堅硬的、帶殼的食物。 新媽媽產後體力透支, 消化系統功能減弱, 很多人還會有牙齒鬆動的情況, 過硬的食物一方面對牙齒不好,

Advertisiment
另外一方面也不利於消化吸收。

2、烹調合理

產後新媽媽的膳食要清淡, 食品種類要豐富, 經常變換花樣。 多做高營養的湯水, 少用煎、炸等不利於新媽媽消化的烹飪方法, 肉湯做得很油膩也不合適。

每天少食多餐, 5~6頓是比較合適的, 加餐可以是全麥麵包、牛奶、荷包蛋等。 烹調時應避免加太多調料, 僅用少許蔥、薑即可。 鹽也要避免放得過多, 口味清淡便於在寶寶近1周歲時斷奶。

3、蔬菜水果不可少

月子餐裡的食譜中, 主食、蛋類和蔬菜水果裡, 哪樣都不可少。 尤其是新鮮的蔬菜水果, 不僅可以補充肉、蛋類所缺乏的維生素C和纖維素, 還可以促進食欲, 幫助消化及排便, 防止產後便秘的發生。 需要注意的是, 要吃常溫下保存的新鮮水果。

Advertisiment

4、水分攝取要適量

如果新媽媽每天攝取的水分不足, 不但無法讓體重減輕。 還可能造成乳汁分泌減少, 開水、豆漿、湯、粥等都是很好的補充。

5、不吃冰冷的食物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 由於生產消耗大量的體力, 生產後體內激素水準大幅變化, 寶寶和胎盤的娩出, 都使得媽媽代謝降低, 體質大多從內熱變為虛寒。 因此, 產後宜溫, 過於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 如冷飲、冷菜、涼拌菜等, 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水果和菜最好溫熱過再吃。

6、禁食辛辣

產後失血傷津, 多陰虛內熱, 故大蒜、辣椒等辛辣大熱的食物應忌食。 如果進食辛辣的食物, 不僅容易引起便秘、痔瘡等, 還可能通過乳汁影響嬰兒的腸胃功能。

7、不宜大補

只要飲食合理得當,

Advertisiment
而且新媽媽身體沒什麼大礙, 就用不著可以服用一些保健品。 按時進餐、科學進補, 就能滿足月子裡新媽媽的營養需要。

滋補過量的新媽媽易患肥胖症, 從而引發多種疾病, 新媽媽肥胖還可能造成乳汁中脂肪含量增多, 最終導致嬰兒的肥胖或腹瀉。

8、中藥食療要對症

身體正常的新媽媽不需要藥物進補, 可針對症狀用些中藥, 配合食療調理。 如缺奶可用王不留、通草、豬蹄、桔梗等以通經下乳;產後腹痛、便秘可酌加當歸、芝麻、核桃仁、黃酒, 以活血化瘀, 潤腸通便。

產後月子食譜推薦

姜絲魚湯

材料:鱸魚或鯽魚1條, 老薑數克切絲、米酒水適量

做法:

1、魚洗淨, 切塊備用;

2、鍋內放少許胡麻油, 燒熱後放入魚塊, 煎至發白後放米酒,

Advertisiment
淹沒魚身即可。 放薑絲。

3、快火加熱, 至魚湯變濃變白, 約十五分鐘出鍋。

特點:味美、營養豐富, 利於產後身體恢復和開奶。

麻油麵線

材料:薑絲若干、麵線120克(夠吃即可)、雞腿一個、胡麻油5大匙、米酒水

做法:

1、將雞腿洗淨切小塊備用;

2、鍋內放5匙胡麻油, 小火煸炒薑片, 待薑片幹縮時放下雞塊, 翻炒至雞肉變白無血水時, 加入米酒水適量水燒開, 改小火煮20分鐘。

3、將麵線用米酒水另外煮熟後, 撈出盛入碗內。

4、將第2步與第3步相拌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