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月經量多?汗多?關節痛?如何追奶?產科主任逐一解答

產後月經量為什麼那麼多?”

不知不覺間, 久違的“大姨媽”(月經)又來了!有的媽媽很擔心:為什麼她產後第一次的月經量那麼多?

答:一般在產後, 由於婦女體內激素水準的變化, 會發生月經不調的現象。 有的是月經週期的紊亂, 這多與卵巢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有關, 大約要二至三個月月經週期才會回復正常;有的則是經量異常, 或少或多。

正常婦女月經血量一般為50~80ml, 以月經第2-3天的出血量最多, 如果每日的失血量多於80ml, 或月經量較自己以往明顯增多, 就是月經量過多。

月經量多的原因有很多, 比如產後母乳餵養的產婦,

Advertisiment
由於哺乳使體內泌乳激素上升, 抑制排卵, 這使得月經來潮時間會更晚, 同時第一次月經量也會比較多。

除了正常因素導致的產後首次月經量增多, 還得考慮其他的原因:分娩時胎盤有無殘留?產後子宮恢復是否不佳?剖宮產術後子宮傷口癒合是否不良?另, 有一些婦科疾病也可能引起月經量多, 如子宮肌瘤、子宮息肉等, 全身性疾病、精神因素都可以引起月經量多。

醫生建議

產後第一次月經是沒有規律的, 一般量比較多, 持續時間較長, 第二次就正常了, 如觀察2-3個週期, 如月經恢復正常就沒關係, 如仍不能恢復或經期時間長就應及時諮詢平臺醫生或是直接到醫院諮詢醫生。

“停過奶, 又想喂, 應如何追奶?”

Advertisiment

母乳餵養有很多好處:營養、易消化, 衛生、方便, 經濟又實惠等等, 但有的媽媽因為各種原因, 剛開始沒進行母乳餵養, 停了1-2個月了又想母乳餵養了, 這時候還能追奶嗎?

答:一般停母乳餵養時間長了, 自然就無乳汁分泌了——停乳時間越長, 就越難再有泌乳, 但還是可以試試。

醫生建議

首先, 堅持讓寶寶吸吮, 即使沒奶也要讓寶寶吸, 以此達到不斷刺激乳☆禁☆房的作用。 另外, 按摩乳☆禁☆房也能刺激乳☆禁☆房以分泌乳汁:用乾淨的毛巾蘸些溫開水, 由乳☆禁☆頭中心往乳暈方向成環形擦拭, 兩側輪流熱敷, 各15分鐘, 同時還可配合一些按摩方式。

比如:

① 環形按摩:雙手置於乳☆禁☆房的上、下方, 以環形方向按摩整個乳☆禁☆房。

② 螺旋形按摩:一手托住乳☆禁☆房, 另一手食指和中指以螺旋形向乳☆禁☆頭方向按摩。

Advertisiment

③ 指壓式按摩:雙手張開置於乳☆禁☆房兩側, 由乳☆禁☆房向乳☆禁☆頭擠壓。

第二, 多喝下奶的湯水, 如鯽魚湯、雞湯, 裡面還可以加些通草和王不留行;同時要注意補充水分, 可以多喝豆漿、杏仁粉茶(國際母乳會推薦)、果汁、原味蔬菜湯等。

第三, 要有信心, 保持好心情!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媽媽對自己能夠勝任母乳餵養的自信心將是母乳餵養成功的基本保證!產婦心情舒暢, 注意休息, 奶水就會充足, 反之心情鬱悶、生氣、疲勞都會讓奶水減少。

趕緊試試看, 祝你追奶成功!

“產後出汗多, 正常嗎?”

分娩後頭幾天, 產婦出汗都特別多, 尤其在吃飯後、活動後、睡覺時出汗更多, 正常嗎?

答:分娩後頭幾天, 產婦出汗都特別多,

Advertisiment
尤其在吃飯後、活動後、睡覺時出汗更多, 醫學上稱為“褥汗”, 屬於正常生理現象, 媽媽們不需過分擔心。

而產後出汗多的原因, 主要是產婦皮膚排泄功能旺盛, 正在將妊娠期間積聚在體內的水分通過皮膚排出體外, 這其實是產後身體恢復, 進行自身調節的現象, 不屬病態。

另外, 產婦進食湯湯水水較多, 也是出汗多的原因之一。

褥汗一般在產後1~3天較為明顯, 于產後1周左右自行好轉。 但也有持續時間長的, 甚至超過一周仍無好轉。

醫生建議

① 在這種情況下, 首先要加強自身護理, 注意衛生。

② 產婦穿、蓋要合適, 不能捂得過多, 被子不要蓋得過厚。

③ 出汗多時用毛巾隨時擦乾, 產婦內衣內褲也要及時更換。

④ 室溫不宜過高, 冬春秋季在16~20℃,

Advertisiment
夏季在28℃以下為好, 要適當開窗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但最好避免穿堂風, 不可冒汗吹風, 須防感冒。

⑤ 飲食上避免辛辣致熱的食品, 多食富於營養的食物。

“產後關節痛, 正常嗎?”

產後手足關節很痛, 正常嗎?怎麼辦呢?

答:由於產後女性體內的內分泌發生了改變, 使其手部肌肉及肌腱的力量、彈性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關節囊及關節附近的韌帶張力減弱等, 從而導致關節的鬆弛和功能的減弱。 這是造成新媽媽出現手足關節痛的內在原因。

此外, 有些新媽媽在坐月子期間, 由於活動減少, 甚至很少下床行走, 還會使足跟部的脂肪墊發生廢用性退化而變得薄弱, 其對體重的支持和運動時震動的緩衝作用大為減弱, 脂肪墊也會因此而產生充血、水腫等非特異性炎症, 以致造成足跟部的疼痛。

而如果產婦在產後過早過多地從事家務勞動,或過久地抱孩子,過快過多接觸冷水,會使關節、肌腱和韌帶負擔過重,引起手腕部及手指關節痛。

另外,產後缺鈣也可以引起關節痛,同時不排除關節炎、結締組疾病。

醫生建議

預防產後關節痛的發生有以下方法:

① 首先要避免產後勞累,產後不宜久站久立,但適當的運動是有必要的,同時注意適可而止。

② 避免受風,因為溫度變化而著涼導致關節疼痛。

③ 飲食注意忌生冷食物,例如冰水、飲料、霜淇淋和寒涼水果。

④ 此外,在產褥期需要格外注意肩部、頸椎、腰部、膝關節的保暖,這幾個部位非常容易著涼,而肩周炎、腰椎病、頸椎病、關節炎的發病因素多數是由肩膀、腰椎、頸椎、膝關節受寒濕氣而導致的。

另外,產後出現關節痛,媽媽們可以通過按摩、熱敷、理療,甚至一些安全的偏方進行治療,但感覺關節疼痛嚴重時最好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後,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會更好。

以致造成足跟部的疼痛。

而如果產婦在產後過早過多地從事家務勞動,或過久地抱孩子,過快過多接觸冷水,會使關節、肌腱和韌帶負擔過重,引起手腕部及手指關節痛。

另外,產後缺鈣也可以引起關節痛,同時不排除關節炎、結締組疾病。

醫生建議

預防產後關節痛的發生有以下方法:

① 首先要避免產後勞累,產後不宜久站久立,但適當的運動是有必要的,同時注意適可而止。

② 避免受風,因為溫度變化而著涼導致關節疼痛。

③ 飲食注意忌生冷食物,例如冰水、飲料、霜淇淋和寒涼水果。

④ 此外,在產褥期需要格外注意肩部、頸椎、腰部、膝關節的保暖,這幾個部位非常容易著涼,而肩周炎、腰椎病、頸椎病、關節炎的發病因素多數是由肩膀、腰椎、頸椎、膝關節受寒濕氣而導致的。

另外,產後出現關節痛,媽媽們可以通過按摩、熱敷、理療,甚至一些安全的偏方進行治療,但感覺關節疼痛嚴重時最好到醫院就診,明確診斷後,在醫生指導下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會更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