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出血的病因及症狀

產後血瘀是什麼呢?其實產後血瘀就是人們常說的產後出血, 那麼導致產後出血的原因有哪些呢?
病因
可分為宮縮乏力、較產道裂傷, 胎盤因素及凝血功能障礙4類。
1、宮縮乏力 胎兒娩出後, 胎盤自宮壁剝離及排出, 母體宮壁血竇開放致出血。 在正常情況下由於產後宮腔容積縮小, 肌纖維收縮加強, 使交織於肌纖維間的子宮壁內血管被壓迫止血, 與此同時血竇關閉, 出血停止。 同時由於孕產婦的血液呈高凝狀態, 粘在胎盤剝離後損傷血管的內皮膠原纖維上的血小板大量聚集形成血栓, 纖維蛋白沉積在血小板栓上,
Advertisiment
形成更大的血凝塊, 有效地堵塞子宮血管, 使肌纖維收縮後放鬆時也不再出血。 若胎兒娩出後宮縮乏力使子宮不能正常收縮和縮複, 胎盤若未剝離、血竇未開放時尚不致發生出血, 若胎盤有部分剝離或剝離排出後, 宮縮乏力不能有效關閉胎盤附著部子宮壁血竇而致流血過多, 是產後出血的主要原因。
2、宮縮乏力可由於產婦精神過度緊張, 分娩過程過多使用鎮靜劑、麻醉劑;異常頭先露或其他阻塞性難產, 致使產程過長, 產婦衰竭;產婦子宮肌纖維發育不良;子宮過度膨脹, 如雙胎、巨大胎兒、羊水過多, 使子宮肌纖維過度伸展;產婦貧血、妊高征或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等, 均可影響宮縮。
一起瞭解產後血瘀 症狀:
產後血瘀的主要臨床表現為陰☆禁☆道流血過多,
Advertisiment
產後24小時內流血量超過500ml, 繼發出血性休克及易於發生感染。 隨病因的不同, 其臨床表現亦有差異。
1、宮縮乏力 多在分娩過程中已有宮縮乏力, 延續至胎兒娩出後, 但也有例外。 出血特點是胎盤剝離延緩, 在未剝離前陰☆禁☆道不流血或僅有少許流血, 胎盤剝離後因子宮收縮乏力使子宮出血不止。 流出的血液能凝固。 未能及時減少出血者, 產婦可出血失血性休克表現;面色蒼白、心慌、出冷汗、頭暈、脈細弱及血壓下降。 檢查腹部時往往感到子宮輪廓不清, 摸不到宮底, 系因子宮鬆軟無收縮緣故。 有時胎盤已剝離, 但子宮無力將其排出, 血液積聚于宮腔內, 按摩推壓宮底部, 可將胎盤及積血壓出。
Advertisiment

2、軟產道裂傷 出血特點是出血發生在胎兒娩出後, 此點與子宮乏力所致產後出血有所不同。 軟產道裂傷流出的血液能自凝, 若裂傷損及小動脈, 血色較鮮紅。
3、凝血功能障礙 表現為血不凝, 不易止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