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乳腺炎 媽媽做好作戰的準備

產後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膿性☆禁☆感染, 通常會出現在哺乳期的產婦, 並且以初產婦為最為多見。 一般會出現在產後3~4周, 產褥期急性乳腺炎要儘早做針對性的治療, 防止炎症的範圍擴大, 從而破壞更多的乳腺小葉組織, 造成了病情加重, 給治療帶來困難。

編輯本段症狀

(一)瘀積性乳腺炎:發生于產褥初期(常在產後1周左右)。 由於初產婦缺乏喂哺乳兒經驗, 易致乳汁鬱結, 未按時排空所致。 產後乳腺炎患者感雙乳不等程度的脹痛, 並有中等度體溫升高(38.5℃左右)。 檢查乳☆禁☆房脹滿, 表面微紅(充血), 壓痛, 但經吸出乳汁後,

Advertisiment
症狀多能消失, 故一般不認為是真正的乳腺炎。 但如不及時處理, 或乳☆禁☆頭較小, 被新生兒用力吮破, 滯留乳汗汁可為化膿性細菌所污染, 容易出現產後乳腺炎症狀。 因此, 須將多餘乳汗排空, 並注意乳☆禁☆頭清潔。

(二)化膿性乳腺炎:化膿性乳腺炎多由於葡萄球菌或鏈球菌通過破裂的乳☆禁☆頭感染所致。 如前所述, 產後乳汁瘀積, 如不及時排空, 易致感染從而引起產後乳腺炎。 細菌侵入乳腺管後, 繼續向實質部侵犯, 則可形成各種類型的化膿性炎。

編輯本段病因

1.乳汁的淤積, 是導致乳腺炎的重要因素, 這是因為乳汁淤積有利於入侵細菌的生長繁殖, 進而導致乳腺炎的發生。 而引起乳汁淤積的原因有:

①乳☆禁☆頭過小或內陷, 妨礙哺乳,

Advertisiment
孕婦產前未能及時矯正乳☆禁☆頭內陷, 嬰兒吸乳時困難而致。

②乳汁過多, 排空不完全, 產婦沒有及時將乳☆禁☆房內多餘乳汁排空, 進而引起乳汁淤積。

③乳管不通, 乳管本身伴有炎症, 腫瘤及外在壓迫, 胸罩脫落的纖維亦可堵塞乳管, 進而導致乳汁淤積的發生。 [2]

2.細菌感染, 其致病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常見, 細菌感染引起的乳腺炎主要有這幾種情況:

①當乳☆禁☆頭內陷時, 嬰兒吸乳困難, 易造成乳☆禁☆頭周圍的破損, 使得細菌沿淋巴管入侵造成感染。

②如果嬰兒經常含乳☆禁☆頭而睡, 也可使嬰兒口腔內炎症直接侵入蔓延至乳管, 繼而擴散至乳腺間質引起化膿性☆禁☆感染。

③免疫力下降:產後機體全身及局部免疫力下降也為感染創造了條件, 乳☆禁☆頭部潮濕與溫度的升高,

Advertisiment
更易造成細菌的感染, 免疫力良好者, 病變可以停留在輕度炎症或蜂窩織炎期, 可以自行吸收。 免疫力差者, 易致感染擴散, 形成膿腫, 甚至膿毒血症。

④常不能使乳汁得以充分排空, 以致乳汁鬱積, 為細菌的繁殖創造條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