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不適症狀 新媽媽該如何調理

產後並不代表結束, 很多不適症狀跟隨而來, 肥胖、妊娠紋、氣虛、體虛……如果你產後有下面5種煩惱, 試試中醫吧!

產後不適症狀該如何調理

1.肥胖, 體形走樣

懷孕易引起女性“氣虛”和“血虛”, 從而導致虛胖、腹壁鬆弛, 嚴重者還可發生內臟下垂。 而且, 據中醫權威專家分析, 如果錯過產後修復這段減肥最佳期, 以後等體形定型再減肥將變得相當困難。

調理法:通過中醫針灸、耳穴、刺絡拔罐、穴位埋線等經典方法, 可改善內分泌平衡, 補益氣血, 糾正虛胖體質。 特別適合體質差的產後女性。 結合腹壁整形及吸脂術,

Advertisiment
減肥效果更佳。

2.體虛

分娩時失血過多、用力、疼痛、創傷, 都會導致氣、血、津液的耗損, 就是體質再好也會感到從未有過的虛弱。 虛弱會帶來一系列的不適症狀, 如眩暈、出汗、便秘、小便不利等等。

調理法:中藥膳食可以幫助新媽咪的身體儘快恢復。 可以在中醫的指導下。 選用黨參、黃芪、當歸、麥冬、枸杞、山藥、桂圓、核桃仁、黑芝麻、蓮子等煮粥或煲湯喝。

3.血淤

分娩時胞宮的脈絡被損傷, 導致脈絡淤阻不通, 舊血停留, 經氣鬱滯, 從而出現腹痛、腹硬滿、惡露不盡等淤血停滯的症狀。

調理法:經常對腹部施以自我按摩, 可以促進血脈流通;也可以採用桃仁、黃酒、玫瑰花、三七、雞冠花等進行食療。

4.妊娠斑(蝴蝶斑)

妊娠期間激素變化, 會引起皮膚色素細胞功能增強,

Advertisiment
導致面部出現咖啡色的斑塊, 即妊娠斑(亦稱蝴蝶斑)。 一般認為與肝腎不足、精血虧虛有關。 另外, 還可有便秘、頭暈、精神差、皮膚乾澀等, 從中醫角度看, 都是“氣血陰虛”的表現。

調理法:中醫可運用針灸、耳穴、臍療、中藥薰蒸、拔罐、刺絡拔罐、刮痧、穴位埋線、中藥口服、穴位敷貼等多種方法, 糾正內分泌失衡。 改善局部皮膚代謝與血液迴圈, 促進皮膚色素吸收。 令黃褐斑逐步減淡至消失, 且不易反彈。 並在療程結束後還能發揮一定的淡斑作用。

5.體虛而易感冒

由於氣虛血弱而致身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下降, 產後經常怕冷怕風, 容易患感冒、關節冷痛。

調理法:以往民間的很多產後禁忌就是針對這一點而形成的, 所以新媽咪還是應該科學地看待這些禁忌。

Advertisiment
不是不能洗澡和洗頭, 而是要水溫適度。 要避免身體被冷風吹, 避免盆浴。 月子裡也可以外出, 條件是在氣溫適宜的時候, 但不能身體帶汗, 盡可能地多穿一件外套。 也可以刷牙, 但要用溫水。 做家務用水時要儘量使用溫水。

治療“月子病”也要講科學

那麼, 怎樣正確對待“月子病”呢, 從產褥期保健的角度來講, 幾點可供新媽媽們參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