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婦分娩及早產兒的處理方式

分娩的處理

重點在於避免創傷性分娩、新生兒窒息以及為出生後的復蘇與保暖作好充分準備。

1、吸氧;

2、第一產程中, 使臨產婦取左側臥位以增加胎盤灌注量;

3、避免應用鎮靜劑和鎮痛劑;

4、肌內注射維生素K110mg以降低新生兒顱內出血發生率;

5、進入第二產程後, 適時在陰部神經阻滯麻醉下作會陰切開術, 以減少盆底組織對胎頭的阻力, 必要時施行預防性產鉗助產術但操作必須輕柔, 以防損傷胎頭。

早產兒的處理

出生時的處理

1、體位

為防止新生兒的血液向胎盤逆流娩出後, 需使其軀體低於胎盤水準。

Advertisiment
為促使咽喉部的黏液、血液和羊水排出, 應先使新生兒面朝下或取頭偏向一側的仰臥位, 用鹽水紗布輕輕擠捏鼻腔及揩拭口腔。


產婦分娩及早產兒的處理

2、清理呼吸道

在第一次呼吸前清除呼吸道內的黏液、血液和羊水至關重要。 使新生兒的頭部伸展用電動負壓或口銜導管吸淨咽喉部液, 爾後輕擊足底, 刺激啼哭。 早產兒對子宮外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 隨胎齡及出生體重而異。 如出生前胎盤功能良好, 出生時多數能適應新環境而在娩出後1~2分鐘內開始自然呼吸, 若出生時體重過低(

3、斷臍

在清理呼吸道復蘇的同時, 立即斷臍, 以減少高膽紅素血症的發生而增加肝臟負擔。

4、保溫

斷臍後, 迅速擦乾全身, 但不必擦去皮膚表面可起保溫作用的胎脂,

Advertisiment
以暖幹布包裹軀體避免散熱過多。

結語

沒經歷過早產危機、安胎生活的人, 很難想像這段擔心害怕、生活一片混亂、自尊受挫的日子是怎樣度過的。 因此, 在診斷出可能會發生早產的危險之後, 准媽媽的身心都會飽受煎熬, 直到寶寶平安出生, 才能稍有安心。 而瞭解必要的早產徵兆、一個合適的處理方式, 都會對準媽媽有很大的幫助。 而懷孕周數若能得以延長, 對新生兒而言, 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出生體重、Apgar Score(新生兒出生評估指標)均能有一定的提高。

此外, 需要瞭解的是, 避免早產並不只是准媽媽一個人的事, 家庭、社會都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與支援, 因為影響准媽媽早產的因素很多, 所以需要全面性的關照以降低早產風險。

Advertisiment
因此我們需要一同關心准媽媽, 為下一代的健康把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