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前產後子宮的變化有哪些

產褥期變化最大的器官是子宮。 胎盤娩出後, 子宮逐漸恢復至未孕狀態的過程, 稱為子宮復舊。

(1)子宮體積縮小

宮體縮小是子宮肌纖維縮複所致。 胎盤排出後, 子宮收縮良好時, 宮底位於臍恥之間或稍高處。 產後頭兩天子宮復舊較慢, 嗣後較快, 宮底每天下降1-2釐米。 產後l周時, 子宮似孕12周大小, 在恥骨聯合上可捫及。 至產後2周, 子宮縮人盆腔, 恥骨聯合上能觸到子宮底。 但需歷時5~6周始能恢復到非孕期之大小。 子宮重量也逐漸減輕, 分娩結束時約為1000克, 產後l周時約為500克, 產後2周時約為300克, 直至產後6周時約為50克,

Advertisiment
接近非孕期子宮大小。 子宮復舊並非肌細胞數目的減少, 而是細胞漿內的蛋白質被分解, 使胞漿減少, 細胞縮小, 細胞間質結締組織也相應復舊。 裂解的蛋白及代謝物通過腎臟排出體外, 故產褥期產婦尿中含氮量增加。

(2)子宮內膜的再生

胎盤附著處蛻膜海綿層隨胎盤排出。 分娩2~3天后, 基底層蛻膜分化成2層。 其表層壞死脫落, 隨惡露排出。 其深層殘存有子宮內膜腺體及腺體間結締組織, 生成新的子宮內膜層, 約需7~10天。 而胎盤附著處新子宮內膜覆蓋需時較長, 約在產後第3周, 完全恢復需6周。 若復舊不全, 可能發生晚期產後出血。 產後隨著子宮脫膜, 特別是胎盤附著處蛻膜的脫落, 子官腔內的血液、壞死蛻膜組織等經陰☆禁☆道排出,

Advertisiment
稱為惡露。 在產褥期不同時間, 惡露的性狀各異, 可分為三種:①血性惡露:量多、色紅, 含大量血液、小血塊及壞死蛻膜組織。 紅色惡露歷時約1周。 ②漿性惡露:色淡紅, 似漿液。 含少量血液, 有較多的壞死蛻膜、官頸黏液及白細胞。 ③白色惡露:產後約2周轉為白色惡露, 含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及細菌, 可持續2~3周。 正常惡露有腥味, 但無臭味。 若產後子宮復舊不良, 惡露增多, 持續時間長, 並有臭味, 多為官腔內胎盤或胎膜殘留併發官腔感染的表現。

(3)子宮血管的改變

妊娠子宮需要大量血液供應。 產後子宮復舊, 血液供應相應減少。 其變化為原有的大血管閉塞, 被新生的小血管替代。

(4)子宮頸的改變

產後宮頸鬆軟, 壁薄皺縮。 產後2~3天,

Advertisiment
宮口尚可容2指通過。 產後1周時, 官口能容l指, 宮頸管壁逐漸變厚而恢復頸管外形。 4周後子宮頸完全復舊, 僅見宮頸外口兩側由於分娩時的輕度裂傷, 使初產婦的宮頸外口由分娩前的圓形變為產後的扁圓形, 此為經產的徵象。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產後腹壁的變化有哪些?

    女性在妊娠期出現的腹部正中線色素沉著,產後逐漸消退。紫色的妊娠紋變成銀白色。產後腹壁明顯鬆軟,腹壁緊張度在產後6-8周恢復。 [詳細答案]

  • 1回答

    懷孕2周媽媽身體的變化有哪些

    懷孕2周內孕媽一般不會出現症狀,早孕反應一般出現在懷孕6周左右。不過第2周有些孕媽會出現乳☆禁☆房脹痛,輕微觸摸都會有刺痛感,乳☆禁☆頭明顯變大。另外也會容易出現腹部的脹感。“早孕反應”是一生理現象,而不是疾病...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孕9周媽媽的變化有哪些

    孕9周的准媽媽可能會容易出現疲勞的狀態。可能會感到疲勞、懶散、渾身無力。其實是孕婦體內激素導致的,胎盤分泌出很多孕婦必需的激素,它們被輸送給身體各處,使身體像是一個發電站。但只有1/4的母親在懷孕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胎兒孕晚期的變化有哪些?

    一般孕40周:胎兒身長48cm/體重3000g。頭上長滿頭髮,手指和腳趾都已長出,胎脂佈滿全身,胎兒皮膚光滑而且呈粉紅色。 [詳細答案]

  • 1回答

    佝僂病患者肋骨的變化有哪些?

    嚴重佝僂病導致胸骨前突,形成雞胸,或胸骨劍突部內陷,形成漏斗胸。佝僂病較明顯的骨骼變化是肋骨呈串珠樣改變,胸部兩側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呈鈍圓形隆起,以第7~10肋為顯著。胸廓和肋骨有改變,出現雞胸、肋...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