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病,打針還是吃藥?(圖)

孩子生病, 究竟打針好還是吃藥好, 困惑著家長。 吃藥能好的小病, 在家長的萬般要求下, 有的醫生不得已給打針。 有的醫生堅持不給打針, 還會引來家長的不滿。

寶寶生病究竟吃藥好, 還是打針好?首先要從藥物的性質、劑型和給藥途徑以及應用是否方便等綜合考慮。

不論大病小病動輒輸液會造成抗生素的濫用, 這樣不僅會降低寶寶自身的抗病能力, 破壞和殺死正常有益菌群, 還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選擇打針還是吃藥, 媽媽須多聽聽醫生的建議

藥物性質

藥物的劑型不同, 如片劑、丸劑、針劑等,

Advertisiment
作用也不一樣。 一種藥物製成什麼樣的劑型, 是根據藥物的理化性質、療效、作用部位、毒副作用等因素決定的。 有些藥物不溶於注射用的溶媒, 或者在這些溶媒中的溶解度小, 不能達到臨床的有效治療量, 這些藥物就不能製成注射劑而只能製成片劑。 很多藥物之所以製成注射劑, 是因為它們在消化道內不穩定, 易被破壞失效或吸收不好, 難以達到有效的血藥濃度。

針劑的純度確實比口服藥物高, 但由於製作工藝較複雜, 在除去雜質的時候有效成分也會隨之損失。

給藥途徑

藥物注射可分為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及靜脈注射等。 皮下注射, 是將藥物注入上臂皮下, 經毛細血管吸收入血, 分佈全身。 藥物在皮下吸收緩慢,

Advertisiment
因此療效較為持久, 不宜用於急救。 肌肉注射, 是把藥物注入臀部肌肉內, 該處有豐富的血管網, 因此吸收較快, 疼痛較輕, 容量較小。 靜脈注射, 可以使藥物立即進入血管內, 血流迴圈至全身各處, 起效很快, 適用於急救。 口服藥物是一種最簡單、方便、安全、常用的用藥方法。 口服藥通過胃腸吸收, 只要寶寶神志清醒, 消化功能尚可, 流點鼻涕, 咳嗽幾聲, 患有輕度腹瀉, 口服用藥完全可以達到治療目的。

靜脈輸液不見得比吃藥好

數字說明

一位元專家在多年前就做了統計, 打靜脈針比打肌肉針快10分鐘, 打肌肉針比口服藥物快10分鐘, 所以打靜脈針比口服藥物只多了20分鐘的有效治療時間。 藥物通過胃腸道吸收到血液裡面, 有一個峰值,

Advertisiment
如果血藥濃度達到了最高峰, 藥物就起到了效果。 但是如果打點滴, 先要浪費幾分鐘的準備時間, 而血液中的藥物濃度達到峰值, 也需要一些時間, 即使有時間差異, 也不過10-20分鐘的時間。 而且靜脈點滴, 傷害血管, 打一針, 傷一次, 血管容易纖維化。

過程說明

靜脈輸液的無菌要求極高, 無論是藥物、溶液、藥瓶, 還是消毒皮管以及操作過程都要求無菌, 有些條件差的醫院有時難以保證, 特別是有些診所甚至將回收的輸液管再利用, 這很容易使細菌隨藥液進入血液, 導致輸液者發生嚴重感染。 即使是無菌要求極高的大型醫院, 也有1%以上的輸液者會發生輸液反應。

輸液不能避免其中存在的不溶性微粒。 這些微粒可以通過輸液器終端過濾裝置進入人體,

Advertisiment
較大的微粒可能造成血管內局部堵塞和供血不足, 引起血管栓塞。 過多微粒在造成局部堵塞後可以引起組織缺氧, 產生水腫和靜脈炎。 輸液中所配的藥物越多, 所含的微粒數就越高。 如果藥品、輸液器及注射規程不規範, 那麼微粒造成的後果將更為嚴重。 所以, 輸液並不完全是良方, 人們不能完全迷信輸液治療而忽略它的潛在危害。

這些時候必須打針

1、搶救重症病兒(如昏迷)以及嚴重感染者, 或患者病情發展迅速, 需要很高的組織藥物濃度作緊急治療時。

2、患兒存在吞咽困難, 嚴重嘔吐、腹瀉或胃腸道病變嚴重者, 有明顯的吸收障礙或潛在的吸收障礙。 如胰島素、青黴素等藥物在胃腸道能被胃酸破壞,

Advertisiment
最好採用注射給藥法。

3、對於胃腸不易吸收的藥物, 口服會明顯降低生物利用度的藥物, 沒有合適的口服劑型的藥物, 只得選用注射給藥, 如鏈黴素等。

4、有的寶寶不能保證按時按量吃藥, 醫生也會建議給他注射用藥, 但要遵循安全用藥的原則, 儘量減輕注射給寶寶可能造成的傷害。

不論大病小病動輒輸液會造成抗生素的濫用, 這樣不僅會降低寶寶自身的抗病能力, 破壞和殺死正常有益菌群, 還會使細菌產生耐藥性。

肌肉注射帶來遺憾

女兒不能穿旗袍

夢雨媽看到6歲女兒的小屁股扁扁的, 不僅歎息起來:“將來女兒長大了, 肯定不能穿旗袍了。 ”夢雨身體素質很差, 一生病媽媽就要求醫生給她打針。 每當針頭進入夢雨的小屁股時,就導致屁股肌纖維的斷裂,微血管出血。經常反復打針,夢雨的臀大肌一次次被纖維化,小小年紀臀部肌肉就萎縮了,小屁股看上去就成了扁的。

兒子體育不及格

曉軍是3年級的學生,非常調皮,整天上竄下跳的。可讓人感到納悶的是,他的體育成績,尤其是跳高、跳遠、跳繩都不及格。有次媽媽帶他去檢查身體,醫生發現他的小屁股萎縮了,就是反復打針造成的。

另外,給孩子打肌肉針時,孩子小不好擺弄,如果把持不住,針頭一歪斜,藥水就會滲入到坐骨神經附近,損傷坐骨神經,致使活潑的孩子失去了運動的快樂。

每當針頭進入夢雨的小屁股時,就導致屁股肌纖維的斷裂,微血管出血。經常反復打針,夢雨的臀大肌一次次被纖維化,小小年紀臀部肌肉就萎縮了,小屁股看上去就成了扁的。

兒子體育不及格

曉軍是3年級的學生,非常調皮,整天上竄下跳的。可讓人感到納悶的是,他的體育成績,尤其是跳高、跳遠、跳繩都不及格。有次媽媽帶他去檢查身體,醫生發現他的小屁股萎縮了,就是反復打針造成的。

另外,給孩子打肌肉針時,孩子小不好擺弄,如果把持不住,針頭一歪斜,藥水就會滲入到坐骨神經附近,損傷坐骨神經,致使活潑的孩子失去了運動的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