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生活的過程是自然的生長

兒童生活是一種具有自然屬性的生活, 它本身沒有直接的社會性的。 所謂兒童生活的自然屬性, 是指兒童生活是隨著特有的背景自然展開的, 是以兒童固有的天性為依據展開的。 它具有較少的人的主觀色彩的烙印, 兒童能動的作用較少, 從而他對外在世界的改造功能要比成人小得多。 也許正因為如此, 盧俊特別強調兒童的天性。 杜威則用“本能”來表示兒童的天性, 並認為兒童天生具有製作的本能、語言社交的本能、藝術的本能和探究的本能, 兒童生活就是本能的自然流露, 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經驗的積累,

Advertisiment
兒童的社會性和能動性才逐步得以提高。

可是, 現代的兒童生活作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 在自然狀態下, 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文化的作用不足。 在社會生活的文化狀態中存在, 就變成兒童生活的自然要素不足。 所以, 兒童生活本身存在著自然和文化的矛盾:一方面, 兒童作為生命個體其成長以自然為起點, 是一個身體和心理的自然成長過程;另一方面, 兒童成長一開始就是一個文化過程, 它作為一個文化載體, 隨著其自身自然能力的成長而承載越來越多的文化。 與成人不同, 兒童生活在自然與文化的關係上是以自然作為成長基礎的, 一切文化因素都必須以自然的承受力為前提。 當然這個自然的承載力就是兒童的天性力量,

Advertisiment
天性就是自然對人的發展的規定性, 也是人身上的自然性、宇宙性, 它遵守一定的自然法則, 存在於人的肉身與心靈層面, 存在於被佛洛德稱為精神或精神生活中最原始的本能——“本我”中, “它含有一切遺傳東西, 一切與生俱來的東西, 一切人體結構中存在的東西”。 兒童早期的生活受著自然天性的牽引, 在精神文化中複演著人類過去的文明歷史。 當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獲得了精神文化的近代形態以後, 兒童便逐步邁入了現代文明生活, 兒童變成了成人, 他不知不覺與童年道別。 生活已經不再是遊戲, 而是一場搏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