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特殊寶寶的母乳餵養

1.經常溢奶、吐奶

溢奶、吐奶多發生在剛出生不久的小寶寶身上, 這與寶寶的身體發育不夠成熟關係密切:小寶寶的胃比較淺, 並且食道下1/3的環狀括約肌尚未發育完全。 在餵食後, 因為胃部脹大產生壓力, 括約肌的收縮強度又不足以阻止胃部食物回流, 所以寶寶往往會出現吐奶、溢奶的現象。 溢奶、吐奶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媽媽們不用過於擔心。

tips 如果寶寶吐奶量比較多, 甚至呈噴射狀, 吐的奶有酸臭味或混有黃綠色膽汁, 甚至吐出咖啡色液, 或同時伴有食欲不佳、腹脹、發熱, 排便異常、黃疸加深, 以及吐奶後出現氣急、嗆咳、青紫、使勁啼哭等異常情況,

Advertisiment
這很可能就不是正常的吐奶了, 需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醫。

應對方法:

正確餵奶?避免平躺著給寶寶餵奶, 最好抱起寶寶, 讓寶寶的身體處於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哺乳的過程中不要喂得太快, 中間可讓寶寶休息片刻;如果是因為吃奶過多引起的溢奶、吐奶, 就要減少餵奶量, 並延長餵奶時間。

餵奶後拍嗝?每次喂完奶後, 可讓寶寶趴在媽媽肩上, 用手輕拍寶寶背部, 直至其打嗝。 也可以讓寶寶坐在媽媽的腿上, 用手托住寶寶下巴, 再輕拍其後背。 如果寶寶打不出嗝, 可以將他豎著抱起來, 或者給他墊高後背, 使上身保持傾斜, 過30分鐘左右再讓他平躺。

餵奶前後有禁忌?按摩、撫觸、洗澡、換尿布等都要在餵奶前進行,

Advertisiment
以防餵奶後過多翻動引起寶寶溢奶、吐奶。 不要在寶寶過餓或大哭後餵奶。 在餵奶之後, 不要讓寶寶太興奮, 別急著逗寶寶玩或者大笑, 抱起和放下寶寶時動作要輕, 活動度要小些, 也不要隨意搖動寶寶。

2.鵝口瘡來搗亂

鵝口瘡又叫雪口, 多見於1歲以內的小寶寶, 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 多由於乳具消毒不嚴、乳☆禁☆頭不潔或餵奶者手指污染所致。 檢查可發現寶寶舌頭或口腔上有成片的雪白色乳凝狀的斑片, 發病時口腔有灼熱刺疼感, 吃奶會很痛苦, 因此, 寶寶常會拒食。

tips 如果發現寶寶有鵝口瘡, 應及時帶其看醫生, 以儘早開始治療。 鵝口瘡比較容易治療, 但也易復發。

Advertisiment
關鍵在於持續、規律地用藥, 用足療程, 症狀消失後, 還需要再繼續用藥幾天, 以鞏固療效。 如果間斷用藥或白色斑片剛消失就停藥則容易使病情反復。

應對方法:

堅持母乳餵養?鵝口瘡一般不影響吃奶, 但如果整個口腔都佈滿白斑, 寶寶也可表現為不願意吃奶, 哭鬧或煩躁。 母乳中除了含有寶寶所需的各種營養素, 還含有各種特殊的營養成分、細胞因數、免疫活性成分等, 這些成分具有天然的幫助寶寶抵禦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能增強寶寶的免疫力, 幫助寶寶早日康復。

哺乳前要進行清潔?為了避免傳染, 母乳餵養者每次餵奶前, 應先洗手, 清潔乳☆禁☆頭。 但不建議使用香皂等洗浴物品來對乳☆禁☆頭進行清潔, 用清水擦拭後就可以讓寶寶吃奶了;寶寶吃奶後用水漱口進行清潔。

Advertisiment

哺乳後塗抹藥物?喂母乳的媽媽要注意乳☆禁☆房局部的衛生, 餵養寶寶後保持乳☆禁☆房及乳☆禁☆頭乾燥, 並且要每天清洗內衣。 另外, 母乳餵養的媽媽還可以在乳☆禁☆頭上塗抹些藥物, 以避免真菌在母親和寶寶之間反復傳播。

3.唇齶裂寶寶的煩惱

唇齶裂就是俗稱的“兔唇”, 是一種口腔頜面部最常見的先天性畸形, 不僅影響面部美觀, 而且嚴重的還會造成吮奶困難。 這是因為, 唇裂寶寶的上唇口輪匝肌發育畸形, 不連續, 寶寶的吸吮能力相對會差一點, 吃奶時容易疲勞。 但由於他們的口腔與鼻腔並不相通, 這樣吸吮時口腔內仍然能夠保持正常的負壓, 只要媽媽有信心一些, 耐心一些, 其實並不會影響寶寶吃奶。

Advertisiment

tips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一旦餵奶過程中發現奶水從鼻孔流出來, 就說明給寶寶餵奶的速度過快, 需要立刻調整餵奶速度;如果寶寶鼻孔裡奶水流出的量很多, 則需要暫停餵奶, 再用棉簽將鼻孔中的奶水擦乾淨;如果餵奶時發生嗆咳, 不要驚慌, 馬上把寶寶的頭朝下, 輕輕拍背, 這樣奶水就不會流入呼吸道了。

應對方法:

注意哺乳姿勢?如果採用母乳餵養, 要特別注意餵奶的姿勢。 應採取頭高腳低的方式, 把寶寶斜抱至與地面成45度角, 以免奶水流入鼻腔或者呼吸道。

少量多次?由於唇裂寶寶吸吮能力較差, 因此, 每次餵奶時間不要過長, 可以採取少量多次的方式餵養。 每次的奶量不要過多, 以60~80毫升為宜。 如果寶寶吃奶時出現呼吸急促,或面色潮紅、腦門出汗的現象,就表明寶寶已經吃累了,應及時停止餵奶。

使用專用奶嘴?現在市場上有專門針對唇齶裂寶寶設計的專用奶嘴。其特殊的樣式可以説明這類寶寶順利地用奶瓶喝奶。母乳餵養的媽媽可以用吸奶器將奶水吸出來,然後用專用的奶嘴來餵食寶寶。

4.遭遇母乳性黃疸

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也逐年增高,目前已達20%~30%。如果發現寶寶的黃疸明明已經消退了,可又再次出現,或寶寶出生後10天左右皮膚開始發黃,說明寶寶遭遇了母乳性黃疸。如果停喂母乳3~5天后,寶寶的黃疸明顯減輕,就能確定為母乳性黃疸了。

tips 母乳性黃疸有餵養不足史,或媽媽母乳不足,因饑餓而導致寶寶黃疸加重。因此,為了減少母乳性黃疸,建議母乳餵養的媽媽儘早開奶,儘量讓寶寶多吸吮,增加奶量。

應對方法:

繼續母乳餵養?當明確為母乳性黃疸後,現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餵養,按順時針方向輕輕給寶寶按摩腹部以增加腸蠕動,多曬太陽,同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黃中成藥促進膽紅素的排泄。

暫停母乳餵養?如果母乳性黃疸比較嚴重,當膽紅素水準超過15mg/dl時可暫停母乳餵養幾日,以配方奶粉替代,經過觀察,如黃疸明顯下降,仍可再次進行母乳餵養。

5.舌系帶短要不要切?

舌系帶過短指的是連接舌頭和嘴底部的膜(就是舌系帶)要比正常的短。一般來說,舌系帶短的寶寶,在牙齒萌出之前,往往舌頭活動受限,不夠靈活,不能伸出;嚴重的情況,會因舌系帶過短,舌頭緊緊貼在口底,幾乎不能活動。於是,有些寶寶吃母乳時就會遇到問題,因為他們不能用舌頭按壓媽媽的乳☆禁☆頭和乳暈,每次吃奶需要的時間都很長,而且頻繁地要吃奶,同時容易疲勞,經常咬或者啃乳☆禁☆頭,導致餵奶時媽媽乳☆禁☆頭很痛,裂開,甚至流血。

tips 如果寶寶的舌系帶短比較明顯,比如緊緊貼在口底,不能伸出,不能活動,建議儘早手術。寶寶出生後頭幾周,舌系帶還很薄,可以毫無痛苦地剪開,最多流幾滴血,甚至有可能連血都不流,而且這樣對以後發音等影響往往較小,甚至沒有影響。

應對方法:

進行壓舌練習?通常舌系帶過短的寶寶,吃母乳時會有些吃力。如果確認寶寶舌系帶過短,可以在每次哺乳之前給寶寶進行“壓舌練習”,方法比較簡單:將洗乾淨的食指伸進寶寶的口腔,指甲朝下,讓寶寶吸吮30秒,而後慢慢地將手指翻過來,指肚朝下向下壓寶寶的舌頭,同時慢慢地抽出手指。這樣的練習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的,如果馬上餵奶,寶寶的舌頭就會平且外伸。

及早進行手術?如果通過調整餵養姿勢和哺乳技術不能緩解餵養困難,可能就需要口腔外科治療了。剪舌系帶是一個快速、無痛的小手術。舌系帶過短的寶寶,舌系帶被剪開之後,媽媽會立即發現餵奶舒服多了,效率也高了很多。有時候舌系帶看上去很緊,但如果寶寶吃得很好,能得到充足的奶水,媽媽的乳☆禁☆頭也不疼,那就沒有必要剪開。到底要不要手術,需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

如果寶寶吃奶時出現呼吸急促,或面色潮紅、腦門出汗的現象,就表明寶寶已經吃累了,應及時停止餵奶。

使用專用奶嘴?現在市場上有專門針對唇齶裂寶寶設計的專用奶嘴。其特殊的樣式可以説明這類寶寶順利地用奶瓶喝奶。母乳餵養的媽媽可以用吸奶器將奶水吸出來,然後用專用的奶嘴來餵食寶寶。

4.遭遇母乳性黃疸

隨著母乳餵養率的提高,母乳性黃疸的發生率也逐年增高,目前已達20%~30%。如果發現寶寶的黃疸明明已經消退了,可又再次出現,或寶寶出生後10天左右皮膚開始發黃,說明寶寶遭遇了母乳性黃疸。如果停喂母乳3~5天后,寶寶的黃疸明顯減輕,就能確定為母乳性黃疸了。

tips 母乳性黃疸有餵養不足史,或媽媽母乳不足,因饑餓而導致寶寶黃疸加重。因此,為了減少母乳性黃疸,建議母乳餵養的媽媽儘早開奶,儘量讓寶寶多吸吮,增加奶量。

應對方法:

繼續母乳餵養?當明確為母乳性黃疸後,現不提倡停母乳,可少量多餐餵養,按順時針方向輕輕給寶寶按摩腹部以增加腸蠕動,多曬太陽,同時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退黃中成藥促進膽紅素的排泄。

暫停母乳餵養?如果母乳性黃疸比較嚴重,當膽紅素水準超過15mg/dl時可暫停母乳餵養幾日,以配方奶粉替代,經過觀察,如黃疸明顯下降,仍可再次進行母乳餵養。

5.舌系帶短要不要切?

舌系帶過短指的是連接舌頭和嘴底部的膜(就是舌系帶)要比正常的短。一般來說,舌系帶短的寶寶,在牙齒萌出之前,往往舌頭活動受限,不夠靈活,不能伸出;嚴重的情況,會因舌系帶過短,舌頭緊緊貼在口底,幾乎不能活動。於是,有些寶寶吃母乳時就會遇到問題,因為他們不能用舌頭按壓媽媽的乳☆禁☆頭和乳暈,每次吃奶需要的時間都很長,而且頻繁地要吃奶,同時容易疲勞,經常咬或者啃乳☆禁☆頭,導致餵奶時媽媽乳☆禁☆頭很痛,裂開,甚至流血。

tips 如果寶寶的舌系帶短比較明顯,比如緊緊貼在口底,不能伸出,不能活動,建議儘早手術。寶寶出生後頭幾周,舌系帶還很薄,可以毫無痛苦地剪開,最多流幾滴血,甚至有可能連血都不流,而且這樣對以後發音等影響往往較小,甚至沒有影響。

應對方法:

進行壓舌練習?通常舌系帶過短的寶寶,吃母乳時會有些吃力。如果確認寶寶舌系帶過短,可以在每次哺乳之前給寶寶進行“壓舌練習”,方法比較簡單:將洗乾淨的食指伸進寶寶的口腔,指甲朝下,讓寶寶吸吮30秒,而後慢慢地將手指翻過來,指肚朝下向下壓寶寶的舌頭,同時慢慢地抽出手指。這樣的練習效果幾乎是立竿見影的,如果馬上餵奶,寶寶的舌頭就會平且外伸。

及早進行手術?如果通過調整餵養姿勢和哺乳技術不能緩解餵養困難,可能就需要口腔外科治療了。剪舌系帶是一個快速、無痛的小手術。舌系帶過短的寶寶,舌系帶被剪開之後,媽媽會立即發現餵奶舒服多了,效率也高了很多。有時候舌系帶看上去很緊,但如果寶寶吃得很好,能得到充足的奶水,媽媽的乳☆禁☆頭也不疼,那就沒有必要剪開。到底要不要手術,需要聽從專業醫生的建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