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物極必反 養孩子別“太乾淨”

看到這個標題一定會使無數家長驚愕了一下:是看錯了嗎?按照我們的正常思維來說, 不會跟寶寶說“這裡太乾淨了, 不要在這裡玩”或說“快找個髒的地方去跟小夥伴玩”。 可是, 在育兒傳統中, 總是讓寶寶活在一個“太乾淨”的環境中, 這樣的結果往往是:寶寶更容易生病。

場景一 不要拿到口裡去

甜甜媽媽強烈禁止甜甜將她的小玩具放到口裡, 每次看到甜甜有傾向把玩具送到口中時, 甜甜媽就以劉翔衝刺的速度飛奔到甜甜面前, 奪過她的小玩具, 語重心長地說:“跟你說過多少次啦, 別將玩具放到嘴裡,

Advertisiment
下次再這樣就不給你玩具啦。 ”

點評:小寶寶一開始都是用嘴去探索這個世界的, 媽媽搶走寶寶的玩具就是讓寶寶失去一次探索世界的機會了, 而且也失去了鍛煉免疫力的機會。 寶寶在三四個月的時候開始吃手、吃玩具是他們神經發育的正常過程, 不應該強行阻止。 其實媽媽們在買來玩具的時候可以把玩具清洗乾淨, 然後讓寶寶自由發揮, 如果玩具被寶寶弄得黏黏糊糊的, 媽媽可以再次清洗一下。 在購買玩具的時候, 媽媽們要注意購買無毒、不掉顏色、不易損壞破損並且可以用流動水清洗的玩具。

場景二 家中瘋狂使用消毒液

小可媽絕對是消毒藥水的忠實用戶, 自從小可作為新成員來到家裡之後, 小可媽大概兩個星期就要用消毒液給家裡來個大換臉,

Advertisiment
地面、桌子、椅子……幾乎能用水洗的東西都要和著消毒液使勁擦一遍。

點評:其實, 媽媽們每天在打掃衛生的時候用清水清掃擦拭地面、桌面即可, 不用消毒液或含有殺菌成分的清潔劑。 不能讓小寶寶生活在“無菌”的條件下, 否則一旦離開家出去玩或者去上幼稚園, 進入外面的“菌世界”, 寶寶們就會因為體抗力太差而容易生病。

場景三 不要亂碰亂摸

寶寶丁丁是個好奇心很強的娃, 她可喜歡去外面的世界像個冒險家一樣到處去探險, 真的可以寫成一部《丁丁歷險記》了。 可是丁丁媽卻是不准丁丁做這種事情。 每次丁丁要去玩爬梯, 媽媽就會止住她, 很多有趣而且普通的遊戲都被媽媽列為“禁止遊戲”。

Advertisiment

小編點評:玩是小朋友的天性, 寶寶的好奇心十分強烈, 想要瞭解他周圍的許多東西, 通過與外界的接觸, 他們既可以瞭解大自然, 又可以在與其他小朋友的遊戲中學習溝通, 如果限制寶寶的對外接觸, 那其實是在扼殺他們的天性。 在這樣的過程中, 他們也失去一個提高免疫力的機會了。 其實, 小手摸髒了可以洗, 衣服弄髒了也可以洗, 但是小朋友的童年只有一次, 不能因為怕小朋友弄髒自己就處處限制寶寶的行為, 這反而是不科學的做法。

養得太“乾淨”會怎樣呢

其實早在20世紀的70年代到90年代的英國等一些發達國家就出現因為小孩養得“過分乾淨”, 導致他們患過敏症的孩子數量有大幅度增加。

Advertisiment
有一項研究認為這種情況可能與家庭成員數量減少以及居室越來越乾淨有關。 因為與以前的孩子相比, 這兩個因素使得孩子接觸的細菌數量大大減少了。

當爸爸媽媽“剝奪了”寶寶們接觸細菌的機會, 他們正在發育的免疫系統也就失去了與細菌“搏鬥”的機會, 使免疫系統處於“未啟動”狀態, 所以免疫系統也“想當然”地把那些無害的物質, 例如塵土和花粉看作是危險的侵入者, 綜上所述, 過敏和哮喘的孩子數量也就增多了。

“髒環境”下的堅強娃娃

當然, 列舉的下列環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髒環境, 但是對於一些“過分”熱愛乾淨的父母來說, 他們可不太願意讓小寶寶在這種環境下成長, 孰不知, 這些環境讓寶寶的抗體更加頑強。

Advertisiment

1、在農場長大的孩子患哮喘和其他過敏症的可能性更小。

2、胎兒期以及兒童期都在農場生活的孩子, 對哮喘、花粉熱和濕疹的抵抗力更強。

3、小時候跟其他孩子有過接觸的寶寶的免疫能力強。 有一兩個兄弟姐妹或者從小就上托兒所的寶寶, 患哮喘的可能性較低。

4、從嬰兒期家裡就養貓或狗的孩子, 對某些過敏原過敏的可能性較小。 家裡養狗能夠防止孩子對花粉過敏, 養貓則可以防止孩子對塵蟎過敏。

其實, 我們在這裡說的不要把寶寶養得“太乾淨”不是讓他們不注意個人的衛生, 相反我們極力希望父母們能夠教育自己的寶寶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 但是寶寶生長的環境要順其自然, 不能過分糾結, 否則,寶寶的免疫力得不到鍛煉,他們得病的機會也會增加物極必反,不是更糟糕嗎?

否則,寶寶的免疫力得不到鍛煉,他們得病的機會也會增加物極必反,不是更糟糕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