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爸媽看過來!愛模仿的娃兒更聰明

從小時候寶寶模仿給自己餵飯的媽媽, 張嘴吃飯, 到再大一點, 指著汽車說“卜蔔”、指著小狗說“汪汪”, 這些都是他們在模仿的表現, 而這些模仿力極強的寶寶, 長大後可是很聰明的哦!

孩子的模仿是雙面的

孩子什麼時候開始模仿

父母和孩子可以一開始就通過模仿互相交流。 你可能會感覺, 當孩子模仿你時, 你的面前似乎有一面鏡子, 你做什麼, 孩子也做什麼。 當然, 這種模仿也會起到不好的效果:如果孩子看到大人抽煙, 觀察手是如何在嘴前往復的, 他或許會用一塊積木代替香煙來模仿你。

如果一個6個月的嬰兒得到一面小搖鼓的話,

Advertisiment
他會立刻意識到, 他不僅可以將他攥緊, 也可以鬆手扔掉。 因為這麼大的孩子開始有意識地抓住東西, 想怎麼玩就怎麼玩。 因而孩子突然意識到, 他可以“有所作為”影響什麼了。 於是他開始非常熱心地練習, 將事物與目的結合起來。 此時, 模仿可以起很大作用。 例如當你把禮品紙揉成一團發出聲音, 孩子會好奇地學著嘗試, 是否他也可以用手和紙製造出同樣的音響效果。

孩子的模仿是雙方面的, 也是一種學習和適應

當你喂小寶寶吃飯時, 把小勺遞到他面前, 寶寶自然地張開了嘴, 等著品嘗美味。 那麼你呢, 你的嘴是否也張著?你們倆誰先張開嘴?到底是誰在模仿誰?阿姆斯特丹大學的社會心理學教授艾普?迪葉特斯特解釋說:“在4/5的情況下是孩子看到伸過來的勺子後先張嘴,

Advertisiment
然後父母才模仿孩子的動作;餘下1/5的情況是父母先演示, 孩子再模仿。 ”

這個簡單的餵飯例子說明, 模仿不是單向的, 模仿其實可以理解為父母和孩子間的交流的一種方式, 而這種交流方式在孩子剛出生時就有了。 鑽研表明, 在出生後最初的4個小時中, 新生兒就已經具有模仿能力了。 那時的新生兒模仿的是張開嘴、撅起嘴, 或者是在嘴裡動舌頭。 但是模仿遠遠不僅僅是一種交流, 也是一種學習和適應!

如何引導孩子模仿?

模仿有利於孩子理解他人的情感

當人們模仿他人表情的同時, 理解他人的情感也就更容易了。 神經生理學者發現,

Advertisiment
大腦具有使人擁有模仿能力的神經細胞--鏡像神經元。 它不僅僅在做動作如用手抓玩具搖鼓時活躍, 而且在觀察別人如何拿起搖鼓時也變得活躍。 大腦會模仿該動作, 同時我們會設想他人大腦中的意圖:他想拿起搖鼓晃動發出聲響。 鏡像神經元能讓人通過模仿, 推己及人從而更加體諒他人。 再簡單一點說, 通過對周圍人表情的模仿, 孩子學會了善解人意。

如何引導不同年紀的孩子模仿

孩子從一歲開始, 就會主動地去模仿父母的動作和語言。 父母從這個時候開始, 就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習性, 盡可以為孩子做一個好楷模。 不過也不必盡求完美, 因為孩子不只是模仿你而已。

孩子會走路以後, 就會經常在戶外走動,

Advertisiment
所看所聞也會豐厚起來。 對於好奇的人事, 特別是喜愛的人, 孩子都會主動去模仿, 因為模仿是仁攀類對於“喜愛”最原始的表達。 這時, 父母就不能用嚴厲的語言來命令孩子不要去模仿了, 而是應該用商量和引誘的方式引導孩子去模仿好的方面。

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 家長可以讓孩子學學和模仿汽車和特種車輛的喇叭和報警聲, 各種小動物的叫聲, 它們的跑、走、飛和遊的, 如果孩子模仿不上來, 家長可以給予正確引導。 根據孩子的好奇來培植孩子的觀察力和注意力, 由孩子的好動、愛模仿來培植孩子的動作協調, 以及靈敏的思維力和表達能力。

小編總結:孩子愛模仿是件好事, 家長可別嫌他們沒創意。

Advertisiment
要知道, 愛模仿的寶寶更聰明, 更何況, 所有的創作都是從模仿開始的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