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父親家庭教育中無可替代

37歲的計算機博士劉同波, 是一家著名的計算機公司的技術部經理。 他的妻子經營一家玻璃工藝品公司, 生意甚是紅火, 其經營的玻璃制品已經打入歐洲市場。 由于孩子降生, 先后請兩個保姆不得力, 在無人照看孩子的情況下, 為了不影響妻子蒸蒸日上的事業, 為了照顧及教育孩子, 劉博士毅然辭職回家"相妻教子"。
這條新聞出街后, 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 有人認為是對人才的浪費, 有人則說是社會進步的體現。

拋開其他討論不談, 我們只在家庭教育范圍內進行探究。 在中國, 對孩子的教育中,

Advertisiment
的確存在著這樣的問題:教育女性化。 家庭教育中, 媽媽起著主導作用;進入幼兒園, 老師幾乎全是女性;進入小學、中學, 女教師占大多數;進入大學后, 男女教師的比例才大體均衡。 當然, 這和女性認真、仔細、體貼等先天的優勢有關。 然而, 這種情形, 卻造成了孩子成長過程中, 男性教育的嚴重缺失。 學校教育中男女比例的失調, 一時間無法改變, 這就需要家庭教育中, 爸爸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為孩子補充相應的教育營養。

典型個案:一個家庭的采訪

時間:2005年5月20日
地點:廣州市江南西路某茶吧
人物:陳先生(物流公司經理)、陳太太(家庭主婦)、陳一帆(5歲)

陳先生的講述:

單位的工作太忙, 所以一般情況下, 都是太太在照顧孩子。 記得一帆剛出生那年,

Advertisiment
正是我的物流公司處于危難的時候, 我有近一年的時間, 沒有呆在家里, 四處去尋找客戶。 等我回到家里的時候, 我去抱一帆, 一帆都要掙扎著往外跑, 如果我硬抱住他, 他就會大哭著叫媽媽。

慢慢地, 他終于接受我了, 可是, 我又沒有時間陪他。 真是太忙了。 客戶來了, 我不能不陪吧?生意來了, 我不能不做吧?在公司里, 有這么多事做, 回到家里, 坐到沙發上就不想起來, 眼睛盯著電視屏幕, 思緒卻不知飄到了哪里。 我也知道, 應該陪兒子好好玩一會兒, 可我實在是太累了。 我當然也知道這樣的消息:世界排名在前100位的富翁, 大多數都認為, 此生最失敗的事情, 就是沒有陪著孩子一起成長。 可是, 那是富人們才可以感慨的事情,

Advertisiment
我現在連感慨的資格都沒有。

直到有一天, 兒子給了我一次極大的震撼。 那是去年, 我們買了新房子的時候, 新屋裝修, 有一群裝修工人在房間里忙碌。 那天, 我下班很早, 就去了新房子。 發現兒子和一個強壯的裝修工人正在打鬧。 就在他們開心地玩了一陣后, 兒子忽然怯怯地提出要求:“叔叔, 你可以抱我一下嗎?”

那個裝修工人愣了愣, 馬上把他抱了起來, 高高地舉過頭頂。

聽著兒子的笑聲, 我忽然感到心里莫名地酸楚:我的確給了兒子優質的生活, 可是, 卻同時奪走了他和爸爸在一起的時間。

陳太太的講述:

一帆是個男孩子, 不過, 我總覺得, 他陽剛氣不足。

這不能怪一帆的爸爸, 都怪我。 一帆還小的時候, 可淘氣呢, 經常不是打爛了這個,

Advertisiment
就是碰碎了那個。 我非常怕。 這是女人和做母親的通病, 生怕孩子有個什么閃失。

記得那還是在他3歲的時候, 看了電視里的動物世界, 他竟然學那些猴子, 去爬街邊樹, 而且, 真的爬到了很高的地方。 我急得哭了, 打110報了警。 警察來了后, 正打算到街邊的店鋪中借梯子, 一帆竟然自己又爬了下來。 警察沒說什么, 可圍觀的人沒有一個不怪我大驚小怪, 多此一舉的。

回到家里, 我狠狠地批評了一帆, 告訴他那樣做是不對的, 以后再也不許發生這種事情。 一帆咬著手指, 溫順地點了點頭。 因為我先生經常不在家, 一帆大多數時間都和我生活在一起, 因此, 他還是比較聽話的。 從那以后, 他再也沒做過危險的事情。

這是我覺得欣慰的地方:如果一帆有個三長兩短,

Advertisiment
我會心疼死, 而且, 我也對不起先生。 他在外奔波勞碌, 不就是為了這個家, 為了我和一帆么?

陳一帆的講述:

我不太喜歡幼兒園, 幼兒園里的小朋友, 都叫我假女孩兒。 我挺怕我爸爸, 總也見不到他, 他也不理我。 我有時想和他玩, 他也不理。 媽媽告訴我, 爸爸太忙了, 不要打擾他。

我也知道爸爸忙。

有一次, 我看電視, 看到里面有個小孩子, 想用錢買爸爸的一個小時。 我也想買爸爸一個小時, 和我一起玩積木。 可是, 我的錢都是爸爸給的, 他一定不會答應。

我怕, 我長大了, 爸爸還是那么忙怎么辦呢?

相關鏈接:父親對孩子的一生有下列影響:

⊙父親跟母親是不同的;

⊙父親更愛與孩子玩鬧;

⊙父親對孩子的推動作用更大;

⊙父親使用的語言更復雜;

⊙父親對孩子的約束更多;

⊙父親使孩子更社會化,為他走進現實世界做準備;

⊙父親會為孩子介紹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

⊙父親支持母親;

⊙父親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聽了陳先生一家的故事,讓人非常感慨。現代家庭里,最忙的就是父親。陳先生只是其中一個代表。在家庭教育中父親也分類型——

父親的四種類型

“不管”型

這類父親在家里排在第一位的事情往往是“看書報”或“看電視”,他們為教育孩子所花的時間和精力較少。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可能受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影響;二是可能做母親的帶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父親的積極性。其實,家庭教育離開了父親的參與,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據有關研究表明,缺少父親關愛的孩子有幾項共同的消極人格,那就是缺乏活力、缺乏積極性、精神萎靡、有逃避現實的傾向、對未來的期望不高、不容易相信別人等等。而這些消極人格特性對孩子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發展非常不利。因此,當父親的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視了父親的職責。

“嚴管”型

現代社會的很多父親,自己小時候受過父母的嚴厲管教,因此常常采用嚴厲的手段來教育孩子,如斥責、棒打等極端方法。不可否認,嚴厲的懲罰確實具有某種程度的嚇唬作用,有時候也確實比平和的說服教育見效快,但它卻往往使孩子受到強烈的情感壓抑。它不僅難以讓孩子心悅誠服,還會導致孩子產生焦慮情緒,壓抑個性的健康發展。懲罰還往往使孩子對父親失去信任感和安全感,長此以往還會對父親產生怨恨甚至報復心理。當然,孩子也可能會疲于被懲罰,聽任懲罰,不加反抗,自暴自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父親教育孩子,最好不要輕易用懲罰的手段。即便要懲罰,也要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圍內,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只有這樣,懲罰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包辦”型

“包辦”型的父親,往往具有犧牲奉獻精神,對孩子一味地溺愛,包辦代替,孩子有要求,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滿足。這類父親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競爭力的培養,會使孩子形成依賴性強和不負責任的消極特性,從而影響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

“朋友加師長”型

稱職理想的父親首先是一個孩子可以信賴的朋友,他們會經常擠出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參與孩子的活動,做些有趣的游戲,聽孩子講幼兒園里的有趣事;稱職理想的父親還應該是一個孩子可以信賴的師長,經常注意那些孩子想到的和關心的事情,采用自然的方式來教育和引導孩子學習。在孩子面臨的種種人生選擇面前,父親只是協商者,而不是命令者,他能尊重孩子的意愿,并善意地分析利弊,提出建議,使孩子的選擇更準確、完美。

怎樣成為一個好父親

幫助妻子就是對孩子的愛

盡管現代父親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任何父親都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即在承擔家務和養育子女方面,父親的付出總是占第二位的。所以現代父親應該自覺地盡可能地幫助妻子做家務,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撫養子女的任務中。

將一切可能的時間都獻給孩子

這并不意味著突然改變你的生活規律,而是要更靈活地掌握時間,形成以孩子為主的工作、生活日程表。

做有預見性的父親

“如果當時這樣做就好了!”我們或許都聽到家長常發出這樣的感嘆。但遺憾是無濟于事的。重要的是采取正確的措施來教育和培養孩子,把握現在,預見未來。

不要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

支持并鼓勵孩子走他自己選擇的道路,不應該強迫他接受你的意愿。大多數父親之所以要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子女,可能是希望子女將父母夢寐以求的理想變為現實。

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好的習慣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培養教育才能形成,切不可斷斷續續,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這項工作由父親來做,當然更有說服力。

不向孩子隱瞞生活中的陰暗面

對孩子不應隱瞞生活中的陰暗面,要根據其年齡和成熟程度慢慢向他解釋。無論事情如何嚴重,父親都應該主動將真相告訴孩子。否則他會通過同學或朋友得到某些信息,而道聽途說的東西往往不那么真實可信,會令孩子感到迷惘。

與妻子共同研究如何培養子女

教育和培養孩子是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父親一手包辦是不合適的。只有夫妻雙方經過協商取得一致才能防止偏差,收到有益于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

重返童年

如果你準備當個稱職的父親,那么你應經常地帶著孩子去電影院欣賞動畫片或者陪他一起玩拼圖、搭積木。也許這些活動對成年人來講毫無意義,但對孩子的成長卻是必不可少的。

父愛無價

你要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兒子(女兒)!”盡管讓男子漢口頭表達這幾個字有些難為情。此外還有許多方式可以傳遞父愛,比如說臨睡前給孩子一個親切的吻,或者婉轉地告訴他:“謝謝你,我的孩子,是你給了我做父親的無窮樂趣。”

相關鏈接:孩子認為具備16種品質才是好爸爸

⊙認真對待我們如同我們對待自己

⊙為了我們做個有同情心的建議者

⊙向我們顯示你愛我們且是真誠的愛

⊙向我們提供安全和保護

⊙相信我們和信任我們

⊙處事利落和不做工作狂

⊙接受我們為獨立的個體

⊙尊重我們的權利和我們的意見

⊙向我們展示你有幽默感

⊙確信擁有希望

⊙與我們一致

⊙記住做什么事象是一個孩子做的

⊙承認你的錯誤且不要做個十全十美的人

⊙允許我們犯自己的錯誤

⊙要輕松愉快

⊙在我們面前不要議論媽媽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

父親教育與天才

偉大的發明家

他的父親熱衷于科學和研究。為了全面培養孩子,父親在家里辦起了實驗室,請來了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專家,讓孩子們學習各種知識。

在他17歲時,父親送他去周游世界,歷時兩年,學到了不少知識,結識了不少科學家和學者。19歲時,他確定了自己的終生道路,決心像父親一樣,當個科學家。后來,他真的成了一名偉大的發明家——他就是諾貝爾。

父親的助手

他的父親,是巴黎一名外科醫生,也是他的接生婆。他從小就被要求到父親的診所當學徒,接受父親的言傳身教,積累了豐富的助理經驗。有時他還會替其他著名的外科大夫做助手。后來,由于朋友極力勸告,父親才讓他到大學就讀,并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913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就是法國的查爾斯·理歇特。

擇善而居

他出生在英國一個教育非常落后的地方。他和別的孩子一樣,喜歡打鬧,貪玩,10歲那年他曾兩次逃學。為改善他的學習環境,父親決定遷居倫敦。由于不適應新環境,父親為他請來了家庭教師,他的成績迅速趕了上來。后來,他于1904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說:“父親給我的童年環境的改變,影響了我的整個人生。”他就是發現氬氣的英國科學家瑞利。

父親幫他建“實驗室”

他出生在一個令人神往的大學城——英國的劍橋。他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讀中學時對化學產生了極大興趣。由于沒有條件讓他從事正規的化學實驗,父親就和他一起共同建起了一個“小實驗室”,儀器是他從公園里撿來的破瓶子,而藥品則是父親從商店里買來的。從此,他就與化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就是英國的諾里什。

培養小“書迷”

他的父親經營一家書店,他從3歲時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看書,還經常向父親提出各種問題。父親不懂的,就鼓勵他從書中尋求答案。讀中學時,除了學好功課,他讀了大量的書,對自己熟悉的東西,他就會順便記下來。27歲時,他就成了博士生導師,在教育戰線上,他培養出了2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他本人也于190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就是美國的湯姆遜。

不能放棄

他的學習成績不好,所以,他想放棄學業。他找到父親,對父親說了自己的打算。父親對他說,不管你以后要做什么,書都必須要讀。沒有什么不能面對和克服的困難,只有克服了困難,才能真正超越自己。聽了父親的話,他決定不再放棄學業,而是制訂了一個學習計劃,并發憤讀書,于1981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他就是日本的福田謙一。(崔鶴同)

母親是孩子的家,代表著慈愛、溫暖和善良,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而父親則是門外的路,代表著思想、閱歷和冒險——

孩子觀點:父親的教育對孩子起著決定性作用

父親對孩子的發展影響,與母親同等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父親比做一棵大樹,母親則是一片綠草地。”母親更多地提供給孩子溫情、舒適感;而父親則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品格培養、智力發展、社會心理以及堅強、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確立上,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親所不能替代的。

研究顯示:父親對孩子的數理邏輯能力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孩子,數學成績佳。相比之下,與母親常在一起的孩子,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對新事物的興趣上,更擅長與人交往。

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要培養孩子哪些品質,發展哪些方面才能,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該怎樣做,需要些什么條件,是比較明了的,而母親在這方面要差一些。大多數母親對孩子都有較高期望,但在實際教育中,母親往往就顯得無計劃,并力不從心。

從教育內容來看,在知識的傳播上,父親的知識面一般廣于母親,而且在史、地、哲知識上父親往往精于母親。因此,父親給孩子講得更多的是歷史故事,各地風情民俗,英雄人物等,而母親則一般都是給孩子講童話,涉及社會知識較少,這在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知識上就稍遜一籌了。在生活習慣的培養上,父親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父親讓孩子參與修理簡單家電,大膽學騎自行車,帶他們爬山、賽跑……而母親總想保護孩子,在孩子參加一些危險和復雜的事時,母親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傷、摔傷、磕傷。

事實上,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遠不止于智力,還涉及體格、情感、性格等方面。父親對孩子的愛、關心、照顧,情緒的感染,以至父親的一舉一動,一怒一笑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獨特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會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不強、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表現為憂慮、多動、有依賴性,被專家稱為“缺少父親綜合癥”。

因此,在家庭里應提倡加大父親與孩子交往的力度,父親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多與孩子接觸,從嬰兒早期父親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滿足孩子情感的需求,為孩子的體能、智力、社會性的發展創造條件。

⊙父親使用的語言更復雜;

⊙父親對孩子的約束更多;

⊙父親使孩子更社會化,為他走進現實世界做準備;

⊙父親會為孩子介紹男人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行為;

⊙父親支持母親;

⊙父親幫助孩子發揮潛能。

聽了陳先生一家的故事,讓人非常感慨。現代家庭里,最忙的就是父親。陳先生只是其中一個代表。在家庭教育中父親也分類型——

父親的四種類型

“不管”型

這類父親在家里排在第一位的事情往往是“看書報”或“看電視”,他們為教育孩子所花的時間和精力較少。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可能受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思想影響;二是可能做母親的帶孩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父親的積極性。其實,家庭教育離開了父親的參與,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據有關研究表明,缺少父親關愛的孩子有幾項共同的消極人格,那就是缺乏活力、缺乏積極性、精神萎靡、有逃避現實的傾向、對未來的期望不高、不容易相信別人等等。而這些消極人格特性對孩子的學習和身心健康發展非常不利。因此,當父親的工作再忙,也不能忽視了父親的職責。

“嚴管”型

現代社會的很多父親,自己小時候受過父母的嚴厲管教,因此常常采用嚴厲的手段來教育孩子,如斥責、棒打等極端方法。不可否認,嚴厲的懲罰確實具有某種程度的嚇唬作用,有時候也確實比平和的說服教育見效快,但它卻往往使孩子受到強烈的情感壓抑。它不僅難以讓孩子心悅誠服,還會導致孩子產生焦慮情緒,壓抑個性的健康發展。懲罰還往往使孩子對父親失去信任感和安全感,長此以往還會對父親產生怨恨甚至報復心理。當然,孩子也可能會疲于被懲罰,聽任懲罰,不加反抗,自暴自棄。所以,在一般情況下,父親教育孩子,最好不要輕易用懲罰的手段。即便要懲罰,也要在孩子能承受的范圍內,以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只有這樣,懲罰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包辦”型

“包辦”型的父親,往往具有犧牲奉獻精神,對孩子一味地溺愛,包辦代替,孩子有要求,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去滿足。這類父親的教育方式,非常不利于孩子競爭力的培養,會使孩子形成依賴性強和不負責任的消極特性,從而影響孩子人格的健康發展。

“朋友加師長”型

稱職理想的父親首先是一個孩子可以信賴的朋友,他們會經常擠出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參與孩子的活動,做些有趣的游戲,聽孩子講幼兒園里的有趣事;稱職理想的父親還應該是一個孩子可以信賴的師長,經常注意那些孩子想到的和關心的事情,采用自然的方式來教育和引導孩子學習。在孩子面臨的種種人生選擇面前,父親只是協商者,而不是命令者,他能尊重孩子的意愿,并善意地分析利弊,提出建議,使孩子的選擇更準確、完美。

怎樣成為一個好父親

幫助妻子就是對孩子的愛

盡管現代父親的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但任何父親都必須承認一個事實,即在承擔家務和養育子女方面,父親的付出總是占第二位的。所以現代父親應該自覺地盡可能地幫助妻子做家務,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教育撫養子女的任務中。

將一切可能的時間都獻給孩子

這并不意味著突然改變你的生活規律,而是要更靈活地掌握時間,形成以孩子為主的工作、生活日程表。

做有預見性的父親

“如果當時這樣做就好了!”我們或許都聽到家長常發出這樣的感嘆。但遺憾是無濟于事的。重要的是采取正確的措施來教育和培養孩子,把握現在,預見未來。

不要以自己的模式塑造孩子

支持并鼓勵孩子走他自己選擇的道路,不應該強迫他接受你的意愿。大多數父親之所以要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子女,可能是希望子女將父母夢寐以求的理想變為現實。

給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好的習慣需要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培養教育才能形成,切不可斷斷續續,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卓有成效。這項工作由父親來做,當然更有說服力。

不向孩子隱瞞生活中的陰暗面

對孩子不應隱瞞生活中的陰暗面,要根據其年齡和成熟程度慢慢向他解釋。無論事情如何嚴重,父親都應該主動將真相告訴孩子。否則他會通過同學或朋友得到某些信息,而道聽途說的東西往往不那么真實可信,會令孩子感到迷惘。

與妻子共同研究如何培養子女

教育和培養孩子是雙方的責任和義務。父親一手包辦是不合適的。只有夫妻雙方經過協商取得一致才能防止偏差,收到有益于孩子的最佳教育效果。

重返童年

如果你準備當個稱職的父親,那么你應經常地帶著孩子去電影院欣賞動畫片或者陪他一起玩拼圖、搭積木。也許這些活動對成年人來講毫無意義,但對孩子的成長卻是必不可少的。

父愛無價

你要經常對孩子說:“我愛你,兒子(女兒)!”盡管讓男子漢口頭表達這幾個字有些難為情。此外還有許多方式可以傳遞父愛,比如說臨睡前給孩子一個親切的吻,或者婉轉地告訴他:“謝謝你,我的孩子,是你給了我做父親的無窮樂趣。”

相關鏈接:孩子認為具備16種品質才是好爸爸

⊙認真對待我們如同我們對待自己

⊙為了我們做個有同情心的建議者

⊙向我們顯示你愛我們且是真誠的愛

⊙向我們提供安全和保護

⊙相信我們和信任我們

⊙處事利落和不做工作狂

⊙接受我們為獨立的個體

⊙尊重我們的權利和我們的意見

⊙向我們展示你有幽默感

⊙確信擁有希望

⊙與我們一致

⊙記住做什么事象是一個孩子做的

⊙承認你的錯誤且不要做個十全十美的人

⊙允許我們犯自己的錯誤

⊙要輕松愉快

⊙在我們面前不要議論媽媽

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平均每天能與父親共處兩個小時以上的孩子,要比其他的孩子智商高——

父親教育與天才

偉大的發明家

他的父親熱衷于科學和研究。為了全面培養孩子,父親在家里辦起了實驗室,請來了高水平的家庭教育專家,讓孩子們學習各種知識。

在他17歲時,父親送他去周游世界,歷時兩年,學到了不少知識,結識了不少科學家和學者。19歲時,他確定了自己的終生道路,決心像父親一樣,當個科學家。后來,他真的成了一名偉大的發明家——他就是諾貝爾。

父親的助手

他的父親,是巴黎一名外科醫生,也是他的接生婆。他從小就被要求到父親的診所當學徒,接受父親的言傳身教,積累了豐富的助理經驗。有時他還會替其他著名的外科大夫做助手。后來,由于朋友極力勸告,父親才讓他到大學就讀,并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913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就是法國的查爾斯·理歇特。

擇善而居

他出生在英國一個教育非常落后的地方。他和別的孩子一樣,喜歡打鬧,貪玩,10歲那年他曾兩次逃學。為改善他的學習環境,父親決定遷居倫敦。由于不適應新環境,父親為他請來了家庭教師,他的成績迅速趕了上來。后來,他于1904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說:“父親給我的童年環境的改變,影響了我的整個人生。”他就是發現氬氣的英國科學家瑞利。

父親幫他建“實驗室”

他出生在一個令人神往的大學城——英國的劍橋。他有著強烈的求知欲望,讀中學時對化學產生了極大興趣。由于沒有條件讓他從事正規的化學實驗,父親就和他一起共同建起了一個“小實驗室”,儀器是他從公園里撿來的破瓶子,而藥品則是父親從商店里買來的。從此,他就與化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就是英國的諾里什。

培養小“書迷”

他的父親經營一家書店,他從3歲時就與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看書,還經常向父親提出各種問題。父親不懂的,就鼓勵他從書中尋求答案。讀中學時,除了學好功課,他讀了大量的書,對自己熟悉的東西,他就會順便記下來。27歲時,他就成了博士生導師,在教育戰線上,他培養出了25名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他本人也于1906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他就是美國的湯姆遜。

不能放棄

他的學習成績不好,所以,他想放棄學業。他找到父親,對父親說了自己的打算。父親對他說,不管你以后要做什么,書都必須要讀。沒有什么不能面對和克服的困難,只有克服了困難,才能真正超越自己。聽了父親的話,他決定不再放棄學業,而是制訂了一個學習計劃,并發憤讀書,于1981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他就是日本的福田謙一。(崔鶴同)

母親是孩子的家,代表著慈愛、溫暖和善良,是孩子成長的搖籃。而父親則是門外的路,代表著思想、閱歷和冒險——

孩子觀點:父親的教育對孩子起著決定性作用

父親對孩子的發展影響,與母親同等重要。“在家庭教育中,如果把父親比做一棵大樹,母親則是一片綠草地。”母親更多地提供給孩子溫情、舒適感;而父親則提供力量、支持和依靠,父親對孩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品格培養、智力發展、社會心理以及堅強、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確立上,這是在家庭教育中母親所不能替代的。

研究顯示:父親對孩子的數理邏輯能力發展具有較大的影響。與父親密切相處的孩子,數學成績佳。相比之下,與母親常在一起的孩子,其優勢主要體現在對新事物的興趣上,更擅長與人交往。

父親在教育孩子方面有更強的目的性。要培養孩子哪些品質,發展哪些方面才能,父親心中一般都是有計劃的。該怎樣做,需要些什么條件,是比較明了的,而母親在這方面要差一些。大多數母親對孩子都有較高期望,但在實際教育中,母親往往就顯得無計劃,并力不從心。

從教育內容來看,在知識的傳播上,父親的知識面一般廣于母親,而且在史、地、哲知識上父親往往精于母親。因此,父親給孩子講得更多的是歷史故事,各地風情民俗,英雄人物等,而母親則一般都是給孩子講童話,涉及社會知識較少,這在拓寬孩子視野,豐富孩子知識上就稍遜一籌了。在生活習慣的培養上,父親教育孩子要獨立、果斷,要具有勇敢精神和冒險精神。父親讓孩子參與修理簡單家電,大膽學騎自行車,帶他們爬山、賽跑……而母親總想保護孩子,在孩子參加一些危險和復雜的事時,母親總擔心孩子會不小心碰傷、摔傷、磕傷。

事實上,父親對孩子的影響遠不止于智力,還涉及體格、情感、性格等方面。父親對孩子的愛、關心、照顧,情緒的感染,以至父親的一舉一動,一怒一笑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獨特的作用。大量的研究資料表明,與父親接觸少的孩子,體重、身高、動作等方面的發育速度都會落后些,并普遍存在焦慮、自尊心不強、自控力弱等情感障礙,表現為憂慮、多動、有依賴性,被專家稱為“缺少父親綜合癥”。

因此,在家庭里應提倡加大父親與孩子交往的力度,父親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多與孩子接觸,從嬰兒早期父親就要多抱抱、逗逗、喂喂孩子,滿足孩子情感的需求,為孩子的體能、智力、社會性的發展創造條件。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