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一枚硬幣的故事

1、一枚硬幣的由來

女兒五歲多, 生性活潑外向, 樂觀開朗。 不過, 讓我發愁的是她天真好動, 而且自恃嬌寵, 不懂珍惜。 於是, 我參閱了很多家庭教育書後, 一家三口一起討論如何對她進行硬幣獎勵制度:如果她每天表現好, 聽話不發脾氣, 靜心能按時完成作業, 就獎勵一枚硬幣。 當然, 約法三章之前, 還得跟她講明, 不能自己向爸媽索取硬幣, 能不能得到獎勵由爸媽視表現而定。 至於硬幣如何使用, 一切開銷由她決定。

女兒是制度的參與者, 對於每天都有的獎勵, 她當然開心地接受了。 只是她很有道理地提出:“以前包括今天我很乖的時候,

Advertisiment
還沒有給過獎勵。 這帳怎麼算好呀?”想想有道理, 我首先獎勵她一個特大禮物:到商場挑選一個她自己喜歡的儲錢罐。 最後, 女兒樂悠悠地挑選了一個色彩豔麗的小車儲錢罐, 而且帶著小鎖的(根據她說, 這是為了防止小偷偷走她的硬幣)。 從那天起, 她開始渴望得到每天的獎勵。

2、v>8

每天, 她開開心心地上學, 高高興興地放學, 聽老師說她課堂表現好多了, 回到家, 作業也能及時完成, 至於早上起床, 穿衣速度, 吃飯主動, 睡前拉尿, 不買零食……所有的芝麻小事都納入硬幣獎勵制度, 睡覺之前, 我鄭重地給她一枚硬幣, 女兒掂量著幣, 拿出小車, 打開鎖, 投下去, 又迅速地鎖上, 搖一搖, 聽見清脆的聲音, 她笑的象花一樣。

Advertisiment
當然有時候, 女兒也會耍耍賴, 比如吃飯慢了點, 該不該獎勵?我和妻子意見不一, 妻子主張堅決不獎, 我則想以鼓勵為主, 最後還是身為教師的我占了上風。 畢竟她是孩子, 偶爾的任性、頑皮、是會有的, 只要不是太大的問題, 仍能得到爸媽的鼓勵。

眼見女兒的儲錢罐一天天重了起來, 聲音越來越沉。 大家都很高興。 星期日, 我帶著女兒去書店看書, 順便買點書籍。 沒想到, 女兒左看右看, 越看越有滋味, 乾脆都捧在手裡, 要我買單。 我明白:她雖然好書, 但是更多的是對書籍的一時好奇和簡單佔有。 我心生一計, 跟女兒商量說:“當初獎勵硬幣, 說好是自己使用, 書籍之類的學習用品, 要自己開銷。 ”女兒有點不情願地說:“我沒帶硬幣出來,

Advertisiment
下次我買好嗎?”我說:“有辦法, 我先借錢給你, 回去你還我就是。 ”因為有言在先, 女兒只得答應, 拿著一本本要買的書籍左瞧瞧, 右瞧瞧, 翻來覆去, 放下又拿起, 拿起又放下, 看得出她內心在做激烈的鬥爭—這書該不該買。 最後, 她下決心選定了一本她最愛的故事書。 其他的都放回了書架。 我問她:“你為什麼只買一本?”女兒說:“這些書雖然我都喜歡但是太貴了, 後面寫的都是12、16、20, 肯定要很多錢, 這本書後面寫的8。 ”我樂了, 心想:往常, 什麼東西都是我買單, 她買再貴的也不眨眼。 今天, 又知道權衡書價又懂得去取捨, 大概這是她生平第一次懂得的珍惜吧。 於是我決定另外再獎勵她十個幣, 那是最大的一次獎勵。

3、買菜的快樂

雙休日在家,

Advertisiment
很多事情都得家裡來管, 而且孩子在校與在家表現不一樣, 比如賴床、不認真作業、貪看電視諸多毛病在家一併而發, 經常惹的我七竅冒煙, 妻子大打出手, 最後夫妻大吵, 雞犬不寧。 現在好了, 等她一起床, 我就準備好一張紙, 當著她的面就寫好了各項評比專案:早漱、早餐、語文作業、書法、午餐、數學作業、遊戲、畫畫、看電視、散步, 總之一天的安排已經寫好, 每項完成的好獎勵一個印章, 全部完成兌現硬幣。 女兒很自覺地一項一項完成, 很開心地看著印章一個個印上去。 不知不覺提早完成了所有的學習安排。

中午的時候, 我提議帶她出去活動—買菜, 而且讓她用自己的硬幣為爸媽買一次菜, 中午一家三口吃她賺來的菜。

Advertisiment
女兒答應了, 拉著我在市場轉悠, 我買什麼照買, 反正有個小姑娘伸出錢買單。 不過, 買菜的時候, 我都會驕傲地跟賣菜的說:“今天我女兒用賺來的錢幫爸媽買菜。 ”拎著菜, 我感受到來自女兒的溫暖, 我見女兒錢包空了很多依舊開心, 便問:“今天你開心嗎?”女兒說:“非常開心。 ”“為什麼?”女兒一本正經地說:“因為賣菜的阿姨都說我乖, 個個都誇我懂事。 ”“還有嗎?”“因為以前都是爸媽買菜, 今天我幫了爸媽買菜。 ”“還有嗎?”女兒最後想想, 恍然大悟地說:“哦, 還有, 因為每個阿姨都給我很多錢!”我快速思考, 突然明白了:原來這小傢伙還沒有學過元角分呢, 一個硬幣拿出去用不完時, 阿姨找回零錢給她。 她還天真地以為錢越用越多。 哈哈!

4、吃糖的學問

一日,我工作回來,剛進門就看見老婆兇神惡煞地教訓女兒,女兒在角落裡傷心大哭,我上前問怎麼回事,女兒幾乎不能自語地說:“今天我有點不乖,做數學作業時發了脾氣。媽媽就要扣我的幣。”我說:“對呀,當初你就是這麼答應的。”女兒說:“媽媽要把從前的幣扣除,要拿回去,乾脆就把那些幣全部拿回去算了,我一個幣也不要了。”老婆則氣的發怒:“我剛說一句扣她以前的幣就發火,把東西都扔了,這種脾氣還了得,今天我非治治她不可。”看著兩人都在發火,我沉思一會,首先跟女兒說:“這樣吧,今天的幣爸爸就不能獎勵你了,至於你以前的幣,我和媽媽商量就不要扣了,好嗎?今天拿不到幣沒有關係,明天改正就是。”女兒這才收斂了剛才的怒氣。

到了晚上,我和老婆在床上商量,我告訴她一個吃糖的故事:“有個孩子到店裡買糖,總喜歡找同一個店員,其中有個店員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顆一顆往回扣。有個可愛的店員,則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後一顆一顆往上加。說實在話最後拿到的糖沒什麼差異。但他只喜歡後者。知道其中道理嗎?”老婆說:“小孩心理上以為更多呢?”我勸說到:“獎勵和懲罰都是激勵手段,但是獎勵是最有效的手段。你扣除她以前的幣,等於在加倍懲罰她,否定了她的今天,也包括過去。這能行嗎?”老婆想想也有道理,從此兩人有了默契:只准加糖,不准扣糖。儘量多獎勵、寬容和期待。

5、金幣和銀幣

許是這樣的獎勵有點習慣了,最近我感覺孩子沒有更多的激情。

眼看就要參加畫畫比賽,從構圖到塗色需要很大的耐心,我正為此發愁。猛然間我想起家裡藏了很多硬幣,其中有金色的五角幣。我跟女兒說:“你想得到爸爸更大的獎勵嗎?”女兒說:“想,是什麼呀?”我說:“平時你得到的是銀幣,爸爸準備獎勵你一個金幣。”女兒天生對金色這種豔麗的顏色感興趣,何況這是金幣。於是她爽快地答應了我努力畫好這幅畫。

她左想右想,最後歪著頭告訴我:“畫我中午小朋友睡覺行嗎?有的小朋友很乖,有的小朋友不乖,會說話。”我點點頭。女兒按照自己睡覺的情形畫了下來,特別畫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在安靜地睡覺,而邊上的那個小朋友卻睜大眼睛在看外面,兩個小腳丫還往別人身上放呢。畫用了三個小時才完成,童真之心躍然紙上。我不禁高興地獎勵了她。這是她注意力最長的一次,也是畫畫最成功的一次,最後還得了二等獎呢。

獎勵其實很簡單,但也要多一些花樣,否則,再好的獎勵都難滿足孩子好奇的心。

就這樣,在每天一枚的硬幣故事中,我不僅懂得了如何藝術地教育孩子,而且還真正地走進了孩子的豐富內心世界,享受到童年五彩斑斕的樂趣。

文/余俊

策劃·主持/心笛

一日,我工作回來,剛進門就看見老婆兇神惡煞地教訓女兒,女兒在角落裡傷心大哭,我上前問怎麼回事,女兒幾乎不能自語地說:“今天我有點不乖,做數學作業時發了脾氣。媽媽就要扣我的幣。”我說:“對呀,當初你就是這麼答應的。”女兒說:“媽媽要把從前的幣扣除,要拿回去,乾脆就把那些幣全部拿回去算了,我一個幣也不要了。”老婆則氣的發怒:“我剛說一句扣她以前的幣就發火,把東西都扔了,這種脾氣還了得,今天我非治治她不可。”看著兩人都在發火,我沉思一會,首先跟女兒說:“這樣吧,今天的幣爸爸就不能獎勵你了,至於你以前的幣,我和媽媽商量就不要扣了,好嗎?今天拿不到幣沒有關係,明天改正就是。”女兒這才收斂了剛才的怒氣。

到了晚上,我和老婆在床上商量,我告訴她一個吃糖的故事:“有個孩子到店裡買糖,總喜歡找同一個店員,其中有個店員都先抓一大把,拿去秤,再一顆一顆往回扣。有個可愛的店員,則每次都抓不足重量,然後一顆一顆往上加。說實在話最後拿到的糖沒什麼差異。但他只喜歡後者。知道其中道理嗎?”老婆說:“小孩心理上以為更多呢?”我勸說到:“獎勵和懲罰都是激勵手段,但是獎勵是最有效的手段。你扣除她以前的幣,等於在加倍懲罰她,否定了她的今天,也包括過去。這能行嗎?”老婆想想也有道理,從此兩人有了默契:只准加糖,不准扣糖。儘量多獎勵、寬容和期待。

5、金幣和銀幣

許是這樣的獎勵有點習慣了,最近我感覺孩子沒有更多的激情。

眼看就要參加畫畫比賽,從構圖到塗色需要很大的耐心,我正為此發愁。猛然間我想起家裡藏了很多硬幣,其中有金色的五角幣。我跟女兒說:“你想得到爸爸更大的獎勵嗎?”女兒說:“想,是什麼呀?”我說:“平時你得到的是銀幣,爸爸準備獎勵你一個金幣。”女兒天生對金色這種豔麗的顏色感興趣,何況這是金幣。於是她爽快地答應了我努力畫好這幅畫。

她左想右想,最後歪著頭告訴我:“畫我中午小朋友睡覺行嗎?有的小朋友很乖,有的小朋友不乖,會說話。”我點點頭。女兒按照自己睡覺的情形畫了下來,特別畫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在安靜地睡覺,而邊上的那個小朋友卻睜大眼睛在看外面,兩個小腳丫還往別人身上放呢。畫用了三個小時才完成,童真之心躍然紙上。我不禁高興地獎勵了她。這是她注意力最長的一次,也是畫畫最成功的一次,最後還得了二等獎呢。

獎勵其實很簡單,但也要多一些花樣,否則,再好的獎勵都難滿足孩子好奇的心。

就這樣,在每天一枚的硬幣故事中,我不僅懂得了如何藝術地教育孩子,而且還真正地走進了孩子的豐富內心世界,享受到童年五彩斑斕的樂趣。

文/余俊

策劃·主持/心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