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須知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一、家長常批評孩子, 導致孩子沒信心

有的父母喜歡埋怨自己的孩子, 他們常對孩子說:“你什麼都不行!你怎麼那麼笨?”之類的話。 孩子經常受到批評後, 會情緒低沉, 長久下去, 容易失去自信, 對自己感到失望, 有的孩子, 甚至會靠攻擊他人來撫平自己的失望情緒, 擺脫“我不行”的念頭。

既然經常批評孩子如此多危害, 那麼, 我們該如何對待孩子呢?有心理學家指出, 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

1、增強孩子自信心

家長對孩子經常表示誇獎、讚美, 對孩子能夠獨立完成一件事情表示肯定, 可以強化兒童獲得成功的情緒體驗,

Advertisiment
滿足其成就欲。

並能使孩子自我感覺良好, 激發繼續嘗試的興趣和探索的熱情, 以求獲得更大的成就, 維持這種誇獎、讚美或再度獲得這種“殊榮”。

2、增強孩子的信任感

如果父母經常奚落或責備孩子, 孩子會認為家長不信任自己, 這樣的孩子對家長也不會信任。

父母對孩子的言行做出正確的評價, 並經常予以誇獎、讚美, 家庭就會產生一種新的氣氛, 有助於父母與孩子之間建立積極的關係, 使彼此之間更接近, 並產生信任感。

3、利於孩子的身心成長

兒童道德品質形成的最初階段, 是非觀念模糊, 自製能力差。 因此, 家長對孩子的引導、獎勵與誇獎、讚美至關重要。 誇獎、讚美幼兒, 能激發他正確的外在動機, 產生好的行為,

Advertisiment
並能強化兒童所完成的這一行為。

孩子經常得到誇獎、讚美, 以後當他碰到類似事情時, 便知道該怎樣去做, 怎樣才會讓長輩滿意, 並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定勢, 增強自我約束的能力。

二、家長應該怎麼誇孩子

雖然很多家長, 都知道批評孩子的危害, 但要他們誇獎孩子, 卻也是一個大難題。 因為很多時候, 他們並不是真正懂得如何誇獎孩子。 下面這些技巧, 推薦給各位家長學學。

1、就事論事地誇獎

誇孩子的時候, 你要懂得就事論事地誇, 要學會將孩子做事成功的原因歸結于孩子的努力, 孩子就會知道, 通過努力可以做出改變, 通過自己的努力, 會得到長輩的肯定和讚美。

例如, 5歲的孩子開始懂得幫助媽媽做簡單的家務,

Advertisiment
家長就應該就事論事地說“幫忙做家務的孩子真棒”之類, 而不要覺得孩子到了該幫忙做家務的年齡。

2、大力誇獎孩子的第一次

在獲得家長的稱讚之後, 孩子很希望以後能多多得到家長的誇獎。 在此需要提醒家長的是, 不要因為孩子一次表現良好, 就期待孩子每次都可以做得很好。 因為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 他們的各種能力都尚未成熟, 很多行為的出現都是不可預期的。

所以, 我們對孩子的誇獎, 要著重第一次大力誇獎。 例如, 孩子第一次自己會穿衣服, 家長就要適當進行表揚, 希望孩子以後都能夠更多獨立, 可以有更多事情學會自己動手。

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同, 當其取得一定的進步時,

Advertisiment
父母要及時地給予讚揚, 這可以傳遞給孩子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 讓孩子更加在自信和努力。

3、有所誇有所不誇

當孩子因為做好一件事而受到稱讚時, 就會產生某種期待, 比如下次再完成這件事之後, 他還希望家長能夠繼續誇獎他。 為了獲得誇獎而去努力, 這似乎不是一個正確的處事態度, 容易讓孩子養成較強的功利心。

所以,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 家長可以逐漸減少誇獎的次數, 對孩子所做的事情有所誇有所不誇。 讓孩子轉變態度, 認識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當然的。 比如說, 當上幼稚園了, 要準時看書做功課是孩子應該做好的, 家長就要灌輸孩子“你就應該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種意識。

4、誇得具體而適度

我們如果總是籠統地表揚孩子,

Advertisiment
比如你真棒, 這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因為他們年齡尚小, 可能不知道你為何誇獎她。 也許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飯, 媽媽與其興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 你真棒”, 不如告訴他“謝謝你幫媽媽端飯, 媽媽很開心”。

如果家長有針對性地、具體而適度地表揚孩子, 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 並且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 如何努力。 這樣誇得具體而適度的方法, 對孩子的成長更加有利。

總之, 家長對孩子誇獎, 不是無原則地戴高帽子, 要講方式和方法。 要懂得欣賞孩子的優點, 誇獎孩子要及時。 學會聆聽孩子說的話, 也要學會讓自己說的話被孩子接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