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熱點>正文

父母輕諾寡信 孩子傷得深

很多時候, 家長為了省去麻煩也好, 為了一時興起激勵下孩子也好, 往往喜歡做出承諾。 然而, 這些承諾如果全部或大多數都實現了, 那麼對於孩子來說, 的確有著正向的鼓舞作用, 但更多的父母承諾的話語只是一說, 真正到了要實現時, 要麼忘記了, 要麼找藉口推脫。 所以在孩子眼中, 最討厭的就是父母口中的“下次帶你去幹嘛, 下次給你買什麼”, 鬼知道“下次”是什麼時候。

Advertisiment

專家指出, 輕諾寡信對於孩子而言不僅僅是願望落空這麼簡單, 它的危害可能更大。 孩子們都擁有一顆玻璃心, 他們輕易就會相信別人的話, 但也很容易受到傷害。 一方面, 父母的言而無信讓孩子心裡很受傷, 另一方面, 父母這種消極的育兒方式也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例如讓孩子日後也同樣對待朋友、家人和孩子。

如果父母只是因為孩子表現好而一時興起, 那麼那一刻給予孩子一個擁抱或一個吻就好。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非要牽扯上物質獎勵, 那麼儘量承諾容易實現的獎勵, 並且父母要牢記, 一旦給出承諾, 必須盡最大努力去實現。 然而, 正是這樣一件簡單的事, 很多父母都做不到, 也做不好。

案例一、忘記的獎勵, 獎勵變了味

小貝在學校表現得很棒, 媽媽聽到老師的誇獎也感到很高興, 結果隨口一說, “得買個蛋糕來獎勵下我家小貝呢。 ”這句話小貝聽在耳裡, 記在心裡, 一直等著媽媽實現這一獎勵的承諾。 結果媽媽還是和往常一樣, 騎車帶著小貝直接回了家, 絲毫不記得這件事了。

小貝以為媽媽週末會給自己買個大大的蛋糕, 等爸爸放週末一起慶祝“獎勵”自己, 所以就沒有主動開口。 但週六媽媽買菜回來了,

Advertisiment
小貝沒有看到媽媽買蛋糕, 周日也是如此。 終於到了周日晚上, 小貝忍不住了, 哭著向媽媽說, “你不是答應我買蛋糕嗎?怎麼沒買!”此時媽媽才恍然大悟, 小貝也明白了, 原來媽媽只是隨口一說, 並不是真的想獎勵自己。

雖然, 媽媽向小貝道歉了, 並且補買了一個蛋糕, 但是這件事在小貝心裡總歸是一個小疙瘩。 這樣的情況一次兩次三次, 次數一多, 孩子便再也不會相信父母所說的話。 既然要獎勵我的話是謊話, 那麼要懲罰我的話一定也是的, 所以孩子可能會更加肆無忌憚, 也不想再表現得更優秀, 反正沒有獎勵, 也沒有懲罰。

案例二、藉口推脫, 概不實現的獎勵

曉峰和很多其他的男孩子一樣, 都很迷戀電腦、手機等高端的電子產品,

Advertisiment
一玩遊戲就無法停下來, 還去同學家、網吧等各種地方。 父母考慮到孩子的視力和學習, 不得不對這種情況有所限制, 但是硬生生不讓孩子玩肯定是不行的, 孩子脾氣鬧起來更難收場。

於是, 父母就許下一個承諾, 只要曉峰能考進班裡前5名,

Advertisiment
父母就給家裡配一台電腦, 省得孩子亂跑, 遊戲可以玩, 適當就行。 結果, 曉峰沖著這獎勵狠了狠把勁, 期末考試真的考了班裡前5名。 念6年級的曉峰興沖沖地拿著試卷回家要獎勵, 結果他卻遭到了父母的“婉拒”。

“你看你努力一把還是可以的嘛。 明年就要升初中了, 還是多花點時間在學習上, 電腦嘛不急, 只要你能考上市里最好的初中, 爸一定給你買!” 聽到這樣的答覆, 曉峰好像被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 “得了吧, 等我考上初中, 你又會讓我努力考上高中, 你壓根就沒想過要給我買電腦。 ”曉峰說完摔門就走了。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 曉峰的表現變本加厲, 除了學習一落千丈, 對遊戲的癡迷更是一發不可收拾。 在曉峰眼裡反正也指望不上父母什麼, 所以就這樣混著吧。父母看到曉峰變成這樣也開始著急了,後悔自己沒有說話算話,如果當時給孩子買了電腦,至少孩子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玩,而且孩子至少也不會墮落到完全放棄學習。

其實,要說這父母育兒時物質獎勵好,還是精神獎勵好,這事每個定論。精神獎勵就像是陽光普照大地那樣,孩子能時刻感受到溫暖,但少了物質獎勵的雨露滋潤,孩子也是無法茁壯成長的,所以,兩者還是應該做一個很好的結合。此外,父母還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不讓孩子成為一個隻希望得到物質獎勵的人,這樣孩子的動機和價值觀會逐漸扭曲。

2.不要吝嗇使用物質獎勵,單純的精神獎勵可能對孩子的鼓勵作用不長久,效果也不明顯。

3.儘量選擇容易實現的物質獎勵,並且及時實現。

4.經常使用精神獎勵,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內心的那份讚揚。

所以就這樣混著吧。父母看到曉峰變成這樣也開始著急了,後悔自己沒有說話算話,如果當時給孩子買了電腦,至少孩子是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玩,而且孩子至少也不會墮落到完全放棄學習。

其實,要說這父母育兒時物質獎勵好,還是精神獎勵好,這事每個定論。精神獎勵就像是陽光普照大地那樣,孩子能時刻感受到溫暖,但少了物質獎勵的雨露滋潤,孩子也是無法茁壯成長的,所以,兩者還是應該做一個很好的結合。此外,父母還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不讓孩子成為一個隻希望得到物質獎勵的人,這樣孩子的動機和價值觀會逐漸扭曲。

2.不要吝嗇使用物質獎勵,單純的精神獎勵可能對孩子的鼓勵作用不長久,效果也不明顯。

3.儘量選擇容易實現的物質獎勵,並且及時實現。

4.經常使用精神獎勵,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內心的那份讚揚。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