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跟孩子交流要多傾聽少說話

傾聽是父母與孩子心與心的對話、情與情的對接, 比父母的長篇說教要有效得多。

有一次, 我去一所學校作演講, 中場休息的時候, 我問其中一位孩子:“你長大後想做什麼啊?”

那個孩子認真地說:“我想當員警。 ”

我接著問:“如果有一天, 你在街上遇到一位歹徒, 但是你身上什麼武器都沒帶, 你會怎麼辦?”

“我會跑回警察局。 ”

聽到這位孩子的回答, 其餘的同學都哄堂大笑, 笑他的膽怯和懦弱。 那個孩子的嘴唇動了動, 可是沒說出話。

我繼續微笑地看著這個孩子, 他的眼神和表情告訴我:他還沒說完話。 當別人紛紛取笑他的時候,

Advertisiment
我還是清了清嗓子, 繼續問他:“你跑回去幹什麼?”

男孩說:“我去拿我的武器, 然後再叫上我的同事, 一起來對付罪犯。 ”他將自己心裡的想法說了出來, 儘管是稚嫩的想法。

我保持傾聽者的姿態, 讓他把自己的話說完。 說完後他很開心地對我說“謝謝”。 但是, 我也要謝謝他, 不僅讓我和其他人聽到了他的心聲, 更感受到了他的純真。

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 傾聽是開始。 傾聽不僅是交流, 也是對孩子的理解和尊重。 父母應善於傾聽孩子的話, 這是一種高明的教育藝術。

你以平等的心態聽孩子訴說, 孩子會對你產生信賴和尊重, 親子溝通也會更加順暢。

有一次, 桐桐回家後悶悶不樂, 我問她發生什麼事情了, 她也不說話。

Advertisiment

吃過飯, 我拉起桐桐的手, 說:“桐桐, 爸爸帶你出去走走吧!”我帶著桐桐來到樓下的長椅上。

“桐桐, 是不是有什麼不開心的事情啊?有心事和我說, 我即使幫不上忙, 也可以替你分擔啊。 你還不信任爸爸嗎?”我說, “你就把我當成你的好朋友, 和我說說吧!”

桐桐靠著我的肩膀說:“爸爸, 今天老師在班裡當眾批評我了, 讓我很沒面子。 ”

我沒說話, 只是看著桐桐, 讓她說下去。

“上課的時候, 同桌管我借橡皮, 我告訴她我沒帶, 可是老師竟然說我亂說話, 今天的小紅花也沒發給我。 ”桐桐說, “我可是每天都會得到小紅花的。 ”

等桐桐說完, 我說:“桐桐, 我可以理解你的感受, 因為, 我也有過你這樣的經歷。 ”

“是嗎?”桐桐問。

“是啊, 那是以前的考試, 同學管我借尺子,

Advertisiment
監考老師卻說我在作弊, 那一科考試, 我被判為零分。 你想想, 爸爸的情況不比你這個情況嚴重多了?”我啟發桐桐。

“嗯, 爸爸, 我知道了。 我明天就和老師說清楚。 你聽我說, 我覺得現在心裡舒服多了。 ”

這就是傾聽的妙處, 孩子會在你的傾聽中緩解自己的不良情緒, 心智更加成熟。

有一次, 我去接桐桐放學, 她的班主任老師說桐桐在學校裡和同學吵架了, 桐桐還把同學的本子撕了, 讓我回家好好教育教育她。

回家之後, 我按捺住我的氣憤, 想先聽聽桐桐是怎麼說的。

“桐桐, 今天在學校怎麼樣?開心嗎?”我問桐桐。

桐桐聽我這麼一說, 眼淚立即就出來了。 她哭著說:“爸爸, 今天我和小胖吵架了。 ”

“你和爸爸說說, 讓爸爸來評評理。 ”我鼓勵她說。

Advertisiment

“他總是說我長得黑, 還在講臺上說:‘桐桐, 你要是鑽進煤堆, 肯定找不到你。 ’我不讓他說, 他還是說。 實在沒有辦法了, 我就把他的本子撕了。 可是, 後來老師什麼也沒問, 就直接批評了我。 ”桐桐哭得更厲害了。

“寶貝, 小胖說你, 確實是他不對。 但是你可以去找老師啊!讓老師給你做主, 你不用撕他的本子。 你說是嗎?你這樣做不就跟他一樣不講理了嗎?”我對桐桐說, 桐桐點了點頭。

第二天, 我就讓桐桐去和老師解釋清楚了, 老師也覺得自己當時沒聽桐桐解釋, 是不對的。

如果我當時直接不分青紅皂白地批評了桐桐, 桐桐心裡肯定會更委屈, 甚至會給她的心理留下陰影。

花一些時間聽孩子說話, 你不僅可以走近孩子, 還可以提高孩子正確看待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Advertisiment
使孩子更健康地成長。

孩子都喜歡“大耳朵, 小嘴巴”的父母。 因此, 為了真正和孩子平等交流, 父母一定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裡話, 哪怕孩子的觀點有時是錯誤的, 也請孩子講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