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該如何養育男孩

1、適當“窮養”少攀比

“從來紈絝少偉男”,從發展心理學角度講, 過多的物質享受可能導致男孩出現攀比心理, 物質需求的無限度滿足會讓男孩缺乏堅強的意志和男子漢的擔當。 因此, 男孩最好“窮養”, 不要事事以孩子為中心, 搞特殊待遇, 這樣才能避免把孩子養成追求物質享受、奢侈浪費、不懂愛, 也不懂感恩的紈絝子弟。

“窮養”不代表不給孩子買好吃的、好玩的或漂亮衣服, 更不能克扣孩子的正常需要, 否則可能會把男孩養得缺乏自信和智慧。 “窮養”的內涵是, 不要不顧自身經濟狀況, 一味滿足孩子的要求。

Advertisiment
首先, 應理性引導男孩認識到坐享其成是一種恥辱, 並主動抵制這種行為。 其次, 要尊重性地“窮養”。 比如男孩鬧著要買玩具, 家長不要隨口呵斥或拖走, 而要耐心引導。 可以學學美國人, 即便是富豪子女, 也要外出打工賺錢, 來買自己所需的東西。

2、學會放手促獨立

男孩比女孩更需要自己的獨立空間。 旅美教育專家黃全愈在《怎樣培養後勁十足的孩子》中說:“最理想的狀態是家長本身不墨守成規, 家庭內部有支持創新、鼓勵創新的氛圍。 如果家長沒有創新精神, 也應凡事想得開, 心胸寬廣, 不過分管束孩子。 ”因此, 家長不妨多給男孩獨立空間, 學會放手。

放手教育不是讓孩子放任自流、不聞不問, 而需要父母在放手的同時抓好孩子的生活教育,

Advertisiment
約束一言一行, 讓孩子學會與人相處必需的寬容、理解和忍讓, 形成健康完善的人格。 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壓制男孩的反抗行為, 而要反思和理解反抗背後的心理原因, 找到解決辦法, 否則可能會阻礙男孩的心理發展。

3、挫折教育變堅強

一項大型調查顯示, 70%的未婚女性覺得男友“性格軟弱”、“沒有擔當”, 稱他們為“奶嘴男”。 這主要因為父母喜歡用愛把孩子包裹起來, 幫他安排好一切, 使男孩變得柔弱、拒絕成長, 受一點委屈和打擊就回避、退讓或放棄, 即“蛋殼心理”。

家長可以適度給男孩一些挫折教育, 讓“生雞蛋”經過蒸煮, 內心變得堅強。 其一, 可要求男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如照料一盆花, 每天澆水, 定期施肥,

Advertisiment
讓孩子體會到做任何事都要付出艱辛的努力。 其二, 孩子往往行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不是很強, 做事有頭無尾。 家長可適時鼓勵孩子, 讓他們學會自我激勵, 有始有終地做好每一件事。 其三, 學習或生活中遇到挫折, 幫孩子客觀分析原因, 引導其以正確心態面對挫折。 如“這次雖然沒得到名次, 但比以前有進步”;“唱歌不行, 可你數學不錯, 爭取參加奧數競賽”等。

4、言傳身教靠父親

研究發現, 每天與父親接觸不少於2小時的男孩, 和那些一周與父親接觸不到6小時的男孩比, 人際關係更融洽, 更具有進取精神和男子漢氣概。

男孩的性別認同與父親的榜樣效應分不開。 幼兒期的男孩需要從對媽媽的依戀中走出來, 逐步接納爸爸和其他人。

Advertisiment
此時父親的疏遠, 會使男孩更加依戀母親, 他們長大後很難融入集體, 被自卑心理包圍。 因此, 父親切不能缺席男孩的生活。

隨著成長, 父親越來越成為男孩的典範。 假如父親很少幫妻子做家務, 那男孩也會理所應當地不做家務。 因為在他們的頭腦中已經形成這樣的印象——做家務是女人的事情, 男人有權不去幫忙。 父親要適時言傳身教, 告訴孩子如何與人相處、人際交往要保持什麼樣的距離;明確規則, 培養他們的自控能力, 讓男孩自己去把握行為的“度”。

5、探索好動別干涉

科學家發現, 男性荷爾蒙讓男孩動個不停, 喜歡探索。 在爸媽眼裡, 他們是整天煩躁不安、調皮搗蛋的臭小子。 男孩調皮搗蛋的背後卻意味著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強。

Advertisiment
家長要合理利用這一特點, 不干涉男孩的創造性活動, 不要給他們過多的限制和保護。 無論對孩子來說多難的事情, 比如做船模、爬樹等, 都該先讓男孩去試一試, 就算是最終放棄, 也該是孩子自己的主意, 而不是爸媽的阻止。 特別鬧騰的男孩不妨先隨他去, 讓他跑夠了、瘋夠了, 能量釋放完了, 再陪他玩些安靜的遊戲, 或畫畫、看書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