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要重視BB的"情緒"培養

對於孩子來說, 當事情沒有向著自己所希望的樣子發展時, 他們就很難控制好自己的情緒。 情緒穩定的培養是形成良好性格的前提。 因此, 情緒培養顯得尤為重要。

一、讓孩子坦然面對失敗

很多孩子在失敗後, 情緒會顯得很低落。 教孩子如何正確面對失敗, 正視失敗的勇氣對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在和孩子做遊戲的時候, 家長不妨故意輸掉幾次, 讓孩子看看自己是如何面對輸贏的。 可以這樣說, “雖然我輸了, 但這個遊戲還是非常有趣, 也許下一次我能贏呢。 ” 讓孩子認識到, 所有的遊戲都是有輸有贏的,

Advertisiment
只有這樣遊戲才會有趣。

二、讓孩子懂得分享

小孩子往往不能忍受別人和自己分享每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 這與自私不同, 而是天性使然。 父母必須正視孩子的這一特點, 在別的小朋友來家裡玩之前, 幫孩子把最喜歡的幾樣玩具收起來。 父母的做法告訴孩子, 你尊重他所喜歡的東西, 但分享也是遊戲的一部分。 同時告訴孩子, 小朋友不會把寶寶的玩具帶回家。

三、做到公平裁決

如果您的小傢伙為了玩具和小夥伴打起架來, 您應該立刻上前制止, 然後告訴兩個孩子:你們要輪換著玩。 這種說法比“讓著弟弟”要好得多, 因為對孩子來說, 後一種說法並不公平也難以接受。 你需要扮演裁判的角色, 以確保每隔一段時間兩個孩子便交換玩具。

Advertisiment

四、事先打好“預防針”

被命令的感覺會讓孩子沮喪, 因此家長在某件事情將要發生之前應該讓孩子知道接下來會出現哪些情況, 這樣就能讓寶寶覺得掌握主動權的是自己而不是爸爸媽媽。 比如, “我們再玩三次滑梯就該回家了”, 或者“吃完雪糕我們到外面去玩。 ”

五、制定好規矩

當孩子感到事情不在自己掌握的時候就容易大聲哭鬧、亂發脾氣。 而規矩能給與他們必要的安全感。 比如, 當和小夥伴正在進行的某項遊戲結束的時候, 我們可以規定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握握手;或在回家之前再讓他自由活動一會兒等等。

六、讓孩子休息一會兒

完成一種活動, 準備開始另外一種活動之前, 父母可以帶著孩子找一個相對安靜的地方休息一會兒,

Advertisiment
平穩一下心情。 雖然這樣做有點耗費時間, 但可以有效避免孩子過於興奮。

七、經常給予表揚

如果孩子能夠不哭不鬧乖乖地跟著父母從小朋友家或者遊樂園離開, 我們就應該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 這樣可以讓孩子知道自己剛剛的表現是正確的。 我們可以說, “寶寶那麼聽話, 真讓媽媽驕傲”, 或者, “今天玩得真高興啊!”小孩子都喜歡正面的評價, 因此家長對於正確行為的關注和鼓勵能激勵孩子將優點保持下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