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要用心培養孩子的萌芽期才能

希望家長們都能認識到, 兒童不僅具有才能的萌芽, 而且還能將他們的才能培養到驚人的水準。

“我的孩子沒有音樂才能”、“我的孩子文學方面較差……”。 說這類話的家長太無知了。 如果他們相信才能不是“先天”的, 而是靠培養的, 就不會說出這類話來了。

埋怨自己孩子笨拙的家長, 實際上是在向社會承認自己教育方法是笨拙的。

埋怨自己孩子沒有音樂才能的家長, 實際上在說明自己沒有對孩子進行培育音樂才能萌茅的教育。

為了說明才能不是“先天”的, 而是靠培養的這個道理, 這裡再舉一個通俗易懂的例子。

Advertisiment

出生之後就聽名曲

不讓剛出生的嬰兒聽五音不全的唱片, 也不在嬰兒身邊唱五音不全的搖籃曲, 而是讓他們聽最優美的樂曲, 曲子再難一點也沒關係。 選一部好曲子, 管弦樂也行, 其它器樂也行, 莫札特的作品也行, 貝多芬的作品也行, 可以由母親選擇。 五分鐘左右的曲子就可以了。 嬰兒一哭就放給他聽, 每天無數次地反復進行。 從以前的實驗情況看, 嬰兒出生五個月就能清楚地記住曲子。 這雖然令人吃驚, 但卻是一個千真萬確的亊實。

為了證明這一點, 我們可以做個小實驗。 先錄上嬰兒從沒聽過的曲子, 再錄上嬰兒經常聽的曲子, 然後一起放給他聽。 嬰兒聽前面的曲子時, 會露出發愣的表情。 而當聽到熟悉的曲子時,

Advertisiment
則會甜蜜蜜地微笑, 身子也會跟著節拍而動。 出生五個月的嬰兒競能如此, 這難道不令人吃驚嗎?

嬰兒身邊的影響不同, 他的成長情況就不一樣。 如果身邊是個五音不全的人, 孩子就會變成五音不全;如果身邊的人講大阪方言, 孩子就會講大阪方言;如果母親說話嗓音很低, 孩子的嗓音也會很低。

可以說, 能力足通過生理性條件獲得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