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要有對童心的領悟力

孩子, 尤其是幼小的孩子是需要依靠父母來塑造的, 這毋庸置疑。 但塑造必須根據被塑造“材料”的特性, 必須瞭解孩子的童心。

在現實生活中, 不少父母之所以在滿腔熱情地塑造自己孩子的未來時常常表現出某種疑慮、擔憂甚至無策, 溯其源, 就在於父母本身存在著與童心世界相隔的心理障礙。

怎麼辦?關鍵在於父母與孩子相處時, “暫時”回到童年世界中去, 把自己的心理位置“暫時”換成孩子的心理位置, 並以此提高自己對孩子童心的領悟力。

充分的理解

孩子有孩子自己獨特的心理, 他們渴望自己能被父母理解,

Advertisiment
例如他們熱衷於遊戲, 不管父母認可不認可, 遊戲總是他們的主導活動。 即使是在入學以後, 他們也不會離開遊戲活動。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遊戲橫加阻攔, 以為孩子越玩心越野, 試圖束縛其手腳, 那麼到頭來只能造成對孩子童年的剝奪。

當然對孩子的遊戲進行引導和安排是必要的。 什麼是充分的理解?充分的理解就是要儘量理解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興趣、孩子的情緒……一句話, 就是要儘量理解孩子獨特的心理體驗和心理表現, 拋開父母的主觀經驗, 客觀地反映孩子的本來面目。

靈敏的感受

對童心的領悟力並不能僅停留在對孩子的充分理解上, 否則, 將仍然是被動的。 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情緒和思想問題。

Advertisiment
例如他們在需要得不到滿足, 願望難以實現, 或者在遊戲等各種活動中遇到了某種困難時, 情緒就會出現波動, 思想就會受到一定的困擾。

這種波動和困擾, 父母是否能靈敏地予以及時體察和感受, 並設法在極其自然的情景中加以幫助解決, 就成了童心領悟力又一個重要的標誌和體現。 常有這樣的情況, 有些父母能理解孩子的心理, 但對孩子的情緒和舉動缺乏敏感性, 不能於細微之處敏感地發現和觀察到孩子的心理變化。

母愛對於孩子的心理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離開了熾熱的母愛, 父母和孩子之間感情的紐帶就會斷裂, 就會形成日後難以填補的心理空間。 但是母愛必須適度。 失度的母愛只能是溺愛,

Advertisiment
溺愛的結果勢必導致孩子真正自我的喪失, 這樣的孩子在長時期裡只能生活在“借來”的自我身上, 日後必定是無能的、脆弱的、難以立足於社會的。

合理的期望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 誰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將來有所成就?但是, 期望如果脫離孩子本身的心理發展水準和承受能力, 一律要求他們成“龍”成“鳳”, 不但不切合實際, 而且還會使他們的正常心理嚴重受挫。 而一旦受到挫折或打擊, 他們便會失去信心, 情緒一落千丈。

如果這種體驗過多, 勢必就會走向父母期望的反面。 具有童心領悟力的父母, 對孩子必定會有一定的期望, 然而這種期望是合理的, 是能夠成為激勵孩子的力量的。

因為這種期望基於實事求是評價孩子能力和照顧孩子需要和興趣之上,

Advertisiment
是孩子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