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要嘗試著培養孩子的耐性

暑假裡, 聽幾位家裡有考生的媽媽歎氣說:“考試前一個月, 全天泡在冷氣房裡溫習功課。 考試那天沒冷氣, 竟然像枯了一樣, 頭暈、口渴、全身冒汗。 不用問也知道, 完了!”怨誰呢?怨媽媽太疼孩子, 過分保護, 把孩子養成溫室裡的花兒, 耐不住小小的氣溫變化!

很多母親明明知道考前泡冷氣房, 考試時必定不能適應。 但家裡有冷氣機, 怎捨得看孩子揮汗溫習功課而不開冷氣呢?

這就是現代母親的困擾與矛盾。

這件事, 我們可以推想很多教育孩子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讀書是絕對需要很大耐性的,父母希望子女功課好,

Advertisiment
必須從小培養他們的耐性。 可是, 從那兒培養呢?

想想我們的日常生活, 每樣東西都在力求便捷與快速。 即溶奶粉、即溶咖啡、速食面、即顯像電視、遙控選台器, 想吃、想喝、想看, 不用“等”, 馬上就有!天氣太冷, 開電熱器;天氣太熱, 開冷氣機;要吃熱的, 開微波電爐;要吃涼的, 開電冰箱……媽媽們好欣慰, 寶寶需要什麼, 馬上能給什麼。 媽媽想:我的寶寶好幸福!

老祖母看著好嫉妒, 說:“可惜我生錯了年代, 能晚生幾年多享福。 小時候, 我們想吃好的、穿好的, 要等過年;想吃點心, 要等媽媽做;想玩玩具, 也要等爸爸有空才能幫我們做;想烤火取暖, 更要等奶奶慢慢生火、慢慢扇爐……每樣東西、每件事都要耐心等, 哪兒像現在的孩子, 連聽故事都不用等,

Advertisiment
輕輕一按答錄機, 故事錄音帶中就會講了。 現在的孩子真幸福!”

現在的孩子果真幸福嗎?也許表面上看起來是幸福的, 凡事不用“等”, 的確很痛快, 但他們沒機會借著“等”來訓練“耐性”, 又何嘗不是損失呢?

一個人要成功, 不管做學問也好, 習藝也好, 要創業、立業, 都需要極大的毅力和耐性。 尤其在競爭的社會, 毅力和耐性往往是成敗的決定因素。 年輕的媽媽們如果希望幼小的孩子上學後功課好, 平步青雲地走上成功的人生, 就得好好訓練孩子的耐性呀。

問題是, 太方便、太進步的生活, 使得我們越來越沒有機會從日常生活中訓練孩子的耐性, 怎麼辦?我想, 唯一的方法就是媽媽多動腦筋了。 很多玩具和遊戲, 好好利用、好好指導,

Advertisiment
都可以有效地訓練耐性。 例如積木、拼圖, 讓他們專心地、耐心地玩吧千萬不要養成“半途而廢”的習慣。 積木堆到一半, 不要喊他們來吃飯;拼圖還沒拼完, 不要叫他們去洗澡;一張畫畫到一半, 擱下筆向你討點心, 不要給他們。 如果有困難或厭倦了, 從旁鼓勵、暗示, 協助他們一定把它完成, 能有始有終地把每件想做的事做到底、做到完成, 就是最好的“耐性”訓練。

有人帶孩子到野外郊遊, 坐車子不坐到底, 故意在目的地的前一站下車, 大人陪著孩子一起走, 沒走到目的地以前, 不准喝水, 不准吃點心。 口渴、肚子俄就走快一點, 這也是很好的“耐力”訓練。

總而言之, 教育孩子是需要動腦筋的。 而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孩子的耐性,

Advertisiment
做媽媽的自己先要有“耐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