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真的不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嗎?未必!

我們如何處理衝突, 會給孩子未來解決問題提供最初的範本。 晚上8點多, 心爸回到家。 這是最近幾天以來難得的一次早回家, 還趕在心心睡覺之前。 我自然開心不已。 馬上與他商量, 給心心讀幾本書, 再給她洗個澡唄。

可心爸一臉疲憊, 不接我話茬, 直接倒在床上:“今晚我就不陪你們了, 我累了”。 說著, 趴在床上玩起了手機。

一瞬間, 我的心情跌落穀底, 幸福感逼近負值。 腦子裡不停閃過網上常說的“守寡式育兒”、“喪偶式育兒”……

這不就是在說我嗎?

我馬上開啟自憐模式:我這一天帶娃多累啊, 雖然我不抱怨, 但並不代表這些辛苦都不存在啊!而且孩子是我一個人的嗎?憑什麼你就能不付出?

Advertisiment

腦子裡的嘀咕積攢到一定程度, 就像沸騰的開水頂起了水壺, 最終“噗”一聲噴發出來。

我開始大聲表達自己的不滿, 指責道:“你為什麼玩手機不陪孩子?你累我就不累?”

心爸剛想反駁, 可看著站在門口一臉茫然的心心, 想到什麼, 他壓低聲音, 看著我認真地說:“小聲點, 別當著孩子的面吵架。 ”

一句話, 堵住了我, 這感覺好像被人生硬地蓋上了壺蓋, 無視裡面不安與焦躁的怒氣。

吵架時, 最不盡興的莫過於此。 你準備好一堆臺詞, 句句如刀鋒, 對方卻根本不接招。 只能自己默默憋到內傷。

我回到自己的房間, 一個人坐著。 心心靠過來, 小心翼翼地說:“媽媽,

Advertisiment
你生氣了!”我覺察到自己的情緒, 默不吭聲。 心心在一旁不知所措。 可情緒並不能因為漠視就能消解, 它總在試圖為自己尋找釋放的出口。 接下來給心心的親子共讀, 洗澡哄睡, 我都失去耐心, 敷衍至極, 甚至一度想發脾氣。

心心睡了之後, 我的心情也漸漸平復, 我躺在床上思考, 雖然我的大吼大叫不對, 但心爸在吵架爆發前的及時刹車就是明智的嗎?

我們都太明白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會對孩子造成糟糕的影響, 可是情緒到來時, 如洪水猛獸擋也擋不住, 我們壓抑自己, 可真的是會把自己憋壞的, 有句話不是這麼說的嗎, 90%的疾病來自於不能化解的情緒, 80%的癌症出自情緒不能釋放。

就算拋開健康不說, 夫妻間已經產生隔閡了,

Advertisiment
不去解決也容易發展成冷戰, 亦或是積累起來引發更大的矛盾。

這麼說來, 不吵架一不現實, 二也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得正確認識“吵架”這件事。

吵架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 它是一種衝突, 來源於人與人之間的意見不一致。 孩子長大後也會面對這些。 家庭就是微縮的社會, 與其刻意表現完美的狀態, 不如讓孩子看到其真實的樣子。

我們如何去處理衝突, 會給孩子未來解決問題提供最初的範本。

當你逃避不去解決, 孩子也會逃避。 他會將衝突視為一件錯誤且不能接受的事;

當你大吼大叫指責對方, 孩子也會這樣, 但事後他會發現情緒是宣洩了, 感情卻受了傷, 問題也沒有解決;

既然這樣,

Advertisiment
父母們學會“好好吵架”就至關重要。 如何“好好吵架”?我心裡已經有答案了。 可沒想到, 很快, 實踐的機會就來了。

這天上午, 我帶著心心一起去菜市, 雖然之前灌輸了很多買東西時手不能亂摸的道理, 但當心心看見鮮紅的西瓜被貼上薄薄的保鮮膜時, 還是忍不住碰了一下。 我當時並沒有注意到, 只見老闆一下炸毛起來, 怒斥我沒管好孩子。

之後越說越難聽。 我抱起心心離開, 她還站到街道中間繼續吼罵, 當時我只感覺腦子一片空白, 又氣憤又無助, 一腔怒火化作一句話噴射出來:“又沒給你弄壞!”

回到家, 我第一時間把受的委屈告訴心爸, 他卻臉色大變:“你帶著孩子, 怎麼能和這樣不理智的人計較?遇到這種情況就應該馬上道歉,

Advertisiment
帶著心心快速離開!”

因為沒有得到預期中得安慰, 滿腹情緒無處發洩, 我坐在床邊哭起來。

自己體會了一會兒情緒, 我開始有意識地想起應該怎樣“好好吵架”, 我主動走到心心爸面前, 開始平靜地表達:“雖然我很努力看好心心, 但是還是一不注意發生了這樣的事情。 她當街這樣罵我, 我真的是被嚇到了, 又覺得很生氣。 回家後, 我希望得到你的安慰, 但你硬生生的建議讓我感覺你在指責我。 ”

我並沒有委屈自己, 而是誠實地說出了我的感受, 表達了自己的需要。

心爸似乎也在為剛剛的反應懊惱。 聽我這麼說, 他上前抱了抱我, 告訴我他都懂, 只是因為太擔心才反應如此激烈。 等我漸漸平靜, 他又遞上來一顆削好的蘋果, 我破涕為笑。吵架宣告結束,我們握手言和,這一切都被旁邊的心心看在了眼裡。

看著心心有些試探的小眼神,我順勢抱起她,告訴她:“爸爸和媽媽剛剛發生了一些衝突,但是現在解決了!寶寶別擔心,我們已經好了!”心心懵懂地重複道:“解決了嗎?”我點點頭。她似乎放心下來。

還記得小時候,爸媽吵架時,總是我們最無助的時候,激烈時,甚至我們哀求他們停止,他們也無動於衷,有時他們還會遷怒於我們:“都是因為你,我們才吵架!”這給我們的童年帶來多大的創傷啊,讓我們認為自己一直是個錯誤的存在。

長大後的我們,要麼懼怕衝突,總試圖去討好別人,要麼實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感受,最終爆發,但衝突之後,又害怕關係徹底破碎了。

現在身為父母的我們,要覺察到這一點。在我們逞一時口舌之快,非要爭出個是非對錯時,請注意到身邊這個驚恐或大哭的小孩,哪怕停一停,也能恢復一些理智,從自己開始,好好說話。

若是因為孩子教育相關的問題吵架,在吵完之後,也別忘了告訴孩子:“這是爸爸媽媽之間的事,與你無關。我們都愛你!”

當我們這樣做時,孩子不僅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處理衝突,也明白了人與人關係中的彈性,能夠勇敢面對。

我破涕為笑。吵架宣告結束,我們握手言和,這一切都被旁邊的心心看在了眼裡。

看著心心有些試探的小眼神,我順勢抱起她,告訴她:“爸爸和媽媽剛剛發生了一些衝突,但是現在解決了!寶寶別擔心,我們已經好了!”心心懵懂地重複道:“解決了嗎?”我點點頭。她似乎放心下來。

還記得小時候,爸媽吵架時,總是我們最無助的時候,激烈時,甚至我們哀求他們停止,他們也無動於衷,有時他們還會遷怒於我們:“都是因為你,我們才吵架!”這給我們的童年帶來多大的創傷啊,讓我們認為自己一直是個錯誤的存在。

長大後的我們,要麼懼怕衝突,總試圖去討好別人,要麼實在抑制不住自己的感受,最終爆發,但衝突之後,又害怕關係徹底破碎了。

現在身為父母的我們,要覺察到這一點。在我們逞一時口舌之快,非要爭出個是非對錯時,請注意到身邊這個驚恐或大哭的小孩,哪怕停一停,也能恢復一些理智,從自己開始,好好說話。

若是因為孩子教育相關的問題吵架,在吵完之後,也別忘了告訴孩子:“這是爸爸媽媽之間的事,與你無關。我們都愛你!”

當我們這樣做時,孩子不僅學會了如何表達自己、處理衝突,也明白了人與人關係中的彈性,能夠勇敢面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