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的控制讓孩子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首先, 我想對父母說, 我們曾都是孩子, 更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事情。 孩子有他們的純真, 善良。 他需要我們多瞭解, 多支持。

毋庸置疑, 每個父母都是疼愛孩子的。 可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我們似乎忘了如何正確的和孩子溝通, 孩子越大, 遇到的問題就越多。 和孩子產生的矛盾也會越多。 時間一長, 問題一旦不及時解決很可能影響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 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 我們應該和孩子成為朋友, 多溝通, 多瞭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

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歡控制孩子。 我有一個同事,

Advertisiment
是個強勢的人。 對孩子要求特別嚴格, 只要孩子考試沒有達到她完成的期望, 對孩子不是打就是罵。 有一次, 無意間聽到她在打電話給孩子。 她是個特別有原則的人, 孩子的任何作業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後做什麼都安排的很有條理。 包括孩子幾點鐘應該回家, 到家後具體做哪些事?一五一十, 她都瞭若指掌。 她是個管控力特別強的人, 一旦孩子發現什麼問題必須要求改正, 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會狠狠的責駡孩子。

我們同事幾個經常會說她的孩子特別懂事, 是個小大人, 很會關心人, 也很會照顧自己。 每次她聽到同事們誇讚總是會露出一副驕傲的面孔, 自認為教導有方。 我倒覺得她這樣的教育, 只是在控制孩子,

Advertisiment
在她每天的逼迫下孩子才成為了一個乖巧的孩子。 可這樣的孩子成長得快樂嗎?控制下成長的孩子並非真正快樂

她總想把每個人牢牢的綁住, 在她的控制下, 孩子會活得有壓力。 她總覺得以自己豐富的社會經歷來說, 自己給孩子做的選擇就是最好的, 就是最正確的。 她不容許孩子有任何失誤, 一旦發現必定是狠批一通。 孩子在她的逼迫下, 越見成熟。 我不懂, 這到底是她的人生, 還是孩子的人生。

一般來說, 一些習慣性控制別人的人大多都是心裡有疾病的人。 可能曾經受過種種傷害, 缺乏安全感。 ·也或者她的父母也是控制型, 導致她也習慣性的以這樣的方式對待孩子。 長期活在壓迫下成長的孩子可能會模仿父母的行為習慣,

Advertisiment
日後也會十分叛逆。 做什麼事都會和父母對著幹, 希望父母能夠減少對自己的關注。

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 我們很容易憑著自己的感覺和想法去管教孩子。 可有時卻因為自己習慣性的控制會給孩子的身心帶來傷害。

說說小溫馨洗澡的事情吧, 那一天洗完澡小溫馨一直哭哭唧唧。 大家都以為她還想玩水, 可澡洗完後得準備穿衣服了。 馨爸也安慰她, 讓她不要任性, 洗完澡得穿好衣服。 明天也可以再洗。 小溫馨一聽完, 哭的更大聲了。 馨姥姥覺得小溫馨有點無厘頭的生氣, 便直接忽略了她的哭聲。 馨爸看她哭個不停, 就說:寶貝不哭啊, 不能無理取鬧的哭, 你是乖孩子, 對不對啊?可小溫馨不管, 一直哭一直哭,

Advertisiment
最後我們才發現, 小溫馨的後腦勺摔傷了, 流了好多血。

許多父母說得最多的那句大概就是:我們是為你好, 我們都是為了愛你。 父母應該放下控制, 多讓孩子自己選擇。 別總是以愛的名義去管控他們。 讓孩子去走選擇的那條路。 該經歷的風雨總還是要經歷, 倒不如索性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 孩子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 強制性的壓迫只會讓孩子沒有自我, 得不到真正的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