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教育時需要給孩子留面子嗎

在孩子的教育上, 每個做家長的都有自己的一套管教方法, 都希望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聰明、健康的人, 長大成為一名有用的人才。 然而, 有些家長對於自己孩子的讀書成績不好或某種過錯, 當著親朋好友或其他同學的面數落孩子“聰明面孔笨肚腸竹或譏諷、斥責孩子, 以為這樣也是在教育孩子。 其實, 這種教育方法是不符合兒童心理特點和教育規律的, 反而會使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留下難以抹去的痕跡, 挫傷孩子的自尊心, 甚至發生心理障礙, 影響身心健康。

每個人都有自尊心, 孩子當然也不例外,

Advertisiment
也有自尊心。 自尊心, 是人類特有的思維活動, 是向上的內在動力。 孩子的自尊心是健康成長的重要心理因素。 有了自尊心, 就會充滿信心、積極向蔔;相反, 喪失了自尊心, 就喪失了前進的動力和勇氣。 處於童年時期的孩子就已開始有了強調自己尊嚴的願望, 愛要面子, 希望自己受到別人的重視和尊重。 如果我們做父母的不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 經常在外人面前批評或諷刺孩子, 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和偏執心理。 孩子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矮人三分, 缺乏良好的心理感受和積極進取的態度。 有的孩子則表現為固執己見, 總覺得別人是故意挑自己的刺, 用消極或敵對的眼光看周圍的人和事, 缺乏安全感。 自尊心較強的孩子;因自尊心受損而變得內向寡言,
Advertisiment
行為孤僻, 害怕遭到別人拒絕而不願意主動接觸同伴, 對父母、對他人不信任, 嚴重的會出現攻擊性行為, 將自己對父母做法的不滿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 以求得自己的心理平衡。

因此, 我們做父母的在批評孩子時要給孩子留面子, 愛護和培養孩子的自尊心, 儘量避免採用挖苦、命令、責駡等損害孩子自尊心的教育方式, 而要以關懷、說服、表揚和鼓勵的方式教育孩子。 在平時生括中, 父母要和孩子做象徵“平等”的活動, 讓孩子心中感受到, 在大人心目中完全有他的位置, 深感家長愛他, 又尊重他, 信任他。 讓孩子沐浴在尊、信、愛的環境中, 消除自卑, 確立自信、自尊, 享受幸福的童年,

Advertisiment
開創輝煌的前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