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教孩子要制度不要民主

案例

四歲的海力費力地坐在凳子上, 老氣橫秋地問我:“媽媽你說什麼樣的小孩是好孩子?”他剛把一個新買的恐龍玩具扔到樓下, 被要求在凳子上靜坐3分鐘。

我說:“聽話、不吵鬧的、喜歡刷牙不賴床的、不和小朋友打打鬧鬧的、喜歡吃青菜的, 還有……”

“那你就是說我不是一個好孩子!”海力不耐煩地打斷我認為很不錯的回答。 已經從凳子上滑了下來, 我抬手看了看手錶, 時間才過去23秒。

海力的父母都是‘海龜’, 非常主張寬鬆自由的家庭環境, 對孩子要學會理解和傾聽。 尤其是媽媽, 對待海力的頑劣常常有著超人一般的耐心和毅力,

Advertisiment
她會和孩子反復解釋一些簡單的道理。 而海力會揪住媽媽的口誤, 把教育的神聖化成了一團糨糊。 到最後, 媽媽只好把一句話掛在嘴上:“海力, 你要乖, 媽媽是愛你的, 請不要給我製造太多麻煩, 好嗎?”

從我看來, 海力已經學會小小利用一把媽媽對他的愛, 從而讓自己過得格外順心。 這是個頂精明的小孩, 關於好孩子的問題的確也顯示了海力並不懵懂, 他至少會思考一把。 如果小孩把精明用錯了地方, 長大後會有點可怕。

別和孩子講民主

和孩子朝夕相處, 卻有太多點點滴滴的事處理起來很棘手。

比如:孩子晚上不願刷牙;特別喜歡吃零食;喜歡夾在大人中間說話;從來不收拾玩具;打著哈欠還一定要看電視;對你說不可以的事情,

Advertisiment
總要問為什麼;脾氣不小,在幼稚園裡霸道不合群;到小朋友家裡胡吃海玩, 引起別的家長微詞……

這些毛病如果用和風細雨的勸慰來感悟他們,我總覺得是高估了孩子的自製力。 孩子並不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沒辦法管住自己才是問題的所在。 毛毛雨般的教育只會讓他們身上的毛病象春筍一樣四處開花。 只要簡單明瞭地告訴孩子可行和不可行之間的邊界, 讓孩子服從你的意見是對他最好的教育。

家庭越民主, 孩子就越獨裁。 每個公民能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要到18歲, 為什麼?因為這個時候的人初步有了世界觀和生活觀, 他能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而對兩三歲的孩子講民主, 他只會主張自己更多的權利,

Advertisiment
而不知道世界上還有義務這個詞語, 好逸惡勞和自私自利也是孩子的天性。 尊重孩子的意見前, 更要讓孩子先學會來聽從你的意見。

也許媽媽們會問:“為什麼?”那我就反問:你認為以你自己二三十年的生活經驗和學識水準還要受一個二三歲的孩子情緒的左右?只因為你愛他毫無保留, 只因為你願意讓他無憂無慮自由成長嗎?

有一位臺灣作家說得好:有自信負責任的父母, 對孩子實行不應該是民主而是開明專制, 也就是以慈愛為基礎, 以孩子順利成長脫離自己為目標, 以理性開明為教育孩子的態度, 以專制的立場為孩子做決定, 要求孩子負責任守紀律。

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

一位女友的兒子四歲,

Advertisiment
他在家歡迎其他小朋友的方式就是用一個自製的金箍棒打擊別人, 結果把別的小朋友弄哭了, 大人也非常尷尬。 最開始的時候家裡人先受到了這項禮遇, 大家都只覺得是小孩子頑皮, 並不在意, 開玩笑地說兩句就結了。 可孩子卻控制不住自己的行為, 經常會重犯。 還好是自製的玩具, 如果孩子一直保留這個習慣到成人, 你不覺得害怕嗎?

解決方法很簡單, 直截了當告訴孩子, 這樣做是不對的, 會傷害他人。 如果再這麼做就要沒收金箍棒。 最短的時間裡給孩子一個處方, 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當孩子出現N次同樣的問題時, 你才採取措施, 只能讓孩子感到迷糊和莫名其妙。

其實, 不用給孩子太多的解釋, 因為明理的孩子實在少而又少,

Advertisiment
你覺得幾歲的孩子會說:“爸爸說得對, 我同意嗎?”

因明理而放棄自己的意見, 連大人都很難做到, 孩子就更無法做到。 直接告訴他:“沒有為什麼, 就是不能如此這般, 因為這是我說的。 你要聽大人的話!”總之不要給孩子討價還價的餘地, 這樣孩子才會協作。

如果希望孩子能表現乖巧一些, 給他們制定一些規範是不可少的。 必要的時候必須要強勢些, 讓他們學會服從大人的意志。 愛太多, 紀律太少, 才會造就孩子的任性, 長大後同樣容易在社會當中受挫。

強調制度化會有副作用嗎?

很多父母擔心的都是這個問題, 如果對孩子控制太多, 他會不會變得內向不和群, 膽小怕事呢?

我們這裡談到的制度貫徹, 並不是簡單粗暴強權的代名詞。如果一味地控制孩子的言行舉止,只會讓他產生逆反心理,哪怕是二歲的孩子。所以強調制度化教育,要注意以下幾點:

A、瞭解自家孩子的發展特點和能力

弄清楚自己的孩子現在能達到什麼標準,還存在什麼問題。自由和規則應根據孩子的具體條件而定。也就是說,不能要求過高而超出孩子的實際水準。

B、肢體暴力,必須加以控制和避免

制度不能和暴力等同。當怒火上升,必須要控制自己的舉止,我們要面對的是孩子的錯誤行為,不是他的錯誤人格,用一個人際關係中常用的詞來說就是“就事論事”不要涉及其它。

C、注意說話的口氣

語氣堅決但是不能惱怒,冷嘲熱諷或者反問連連,用否定的詞語來定性孩子絕對不合適,很多膽小怕事的孩子就是由於長期面臨語言和環境的污染,而失去了對外界的興趣,才會閉塞自己。

D、處罰不要根據情緒變化而改變

無論當時你的心情多好,也不要給孩子逃避的心理,無論當時的心情多糟糕,也不要變本加厲把他當成出氣筒,因為孩子的是非觀和價值觀直接來自父母的影響,同樣的錯誤必須得到同樣的懲罰,這樣孩子才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有清晰的預計,而不是期待僥倖過關。

E、你是制度的制定者,你也是制度的身體力行者

把大把大把的規則套在孩子身上,自己卻同樣犯錯,並且為自己的行為開脫,這樣的做法肯定不能讓孩子信服,別認為孩子小可以糊弄,他心裡的小算盤可精確了。別讓你制定的制度讓他嗤之以鼻。

F、制度化還包含著獎勵措施

我們不能一味強調處罰,孩子更需要正面教育。很多舊的制度化家庭,孩子從小到大聽不到一句讚揚的話,美其名曰嚴父無逆子。而孩子的行為得不到肯定,自信心也嚴重不足。實事求是地褒獎孩子,是最好的教育。但如果言過其實,孩子也會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自信減弱。

制度合理,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對孩子的‘強權專制’制度是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而減弱的,不要過早給孩子自主權,她還需要你的指示;也不要一手包辦到孩子成年,那樣你的晚景堪憂啊!讓我們看看專家為學齡前兒童制定的一些生活制度訓練內容,大家不妨參照對比一下。

A、生活自理訓練內容

•定時上床睡覺,養成單獨睡的習慣。

•定時起床。

•臨睡前,指導孩子選好第二天穿的衣服,放在固定地方。

•會自己穿鞋系鞋帶。

•自己會刷牙洗臉。

B、禮貌訓練內容

•會說早安、晚安。出門說再見,回家要問好。

> •會說請、謝謝、對不起等詞彙。

•吃飯有吃相,離桌和大人告別。

•願意和來人打招呼。

C、聽話訓練內容

•對幼兒說話要簡單、明瞭、具體。

•一次只下一個指令。

•教孩子幼兒基本會話禮貌,包括聽別人說話,不插嘴,不搶著發言等。

並不是簡單粗暴強權的代名詞。如果一味地控制孩子的言行舉止,只會讓他產生逆反心理,哪怕是二歲的孩子。所以強調制度化教育,要注意以下幾點:

A、瞭解自家孩子的發展特點和能力

弄清楚自己的孩子現在能達到什麼標準,還存在什麼問題。自由和規則應根據孩子的具體條件而定。也就是說,不能要求過高而超出孩子的實際水準。

B、肢體暴力,必須加以控制和避免

制度不能和暴力等同。當怒火上升,必須要控制自己的舉止,我們要面對的是孩子的錯誤行為,不是他的錯誤人格,用一個人際關係中常用的詞來說就是“就事論事”不要涉及其它。

C、注意說話的口氣

語氣堅決但是不能惱怒,冷嘲熱諷或者反問連連,用否定的詞語來定性孩子絕對不合適,很多膽小怕事的孩子就是由於長期面臨語言和環境的污染,而失去了對外界的興趣,才會閉塞自己。

D、處罰不要根據情緒變化而改變

無論當時你的心情多好,也不要給孩子逃避的心理,無論當時的心情多糟糕,也不要變本加厲把他當成出氣筒,因為孩子的是非觀和價值觀直接來自父母的影響,同樣的錯誤必須得到同樣的懲罰,這樣孩子才會對自己的行為後果有清晰的預計,而不是期待僥倖過關。

E、你是制度的制定者,你也是制度的身體力行者

把大把大把的規則套在孩子身上,自己卻同樣犯錯,並且為自己的行為開脫,這樣的做法肯定不能讓孩子信服,別認為孩子小可以糊弄,他心裡的小算盤可精確了。別讓你制定的制度讓他嗤之以鼻。

F、制度化還包含著獎勵措施

我們不能一味強調處罰,孩子更需要正面教育。很多舊的制度化家庭,孩子從小到大聽不到一句讚揚的話,美其名曰嚴父無逆子。而孩子的行為得不到肯定,自信心也嚴重不足。實事求是地褒獎孩子,是最好的教育。但如果言過其實,孩子也會因為自己的能力不足而自信減弱。

制度合理,孩子才會健康成長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對孩子的‘強權專制’制度是隨著孩子的不斷長大而減弱的,不要過早給孩子自主權,她還需要你的指示;也不要一手包辦到孩子成年,那樣你的晚景堪憂啊!讓我們看看專家為學齡前兒童制定的一些生活制度訓練內容,大家不妨參照對比一下。

A、生活自理訓練內容

•定時上床睡覺,養成單獨睡的習慣。

•定時起床。

•臨睡前,指導孩子選好第二天穿的衣服,放在固定地方。

•會自己穿鞋系鞋帶。

•自己會刷牙洗臉。

B、禮貌訓練內容

•會說早安、晚安。出門說再見,回家要問好。

> •會說請、謝謝、對不起等詞彙。

•吃飯有吃相,離桌和大人告別。

•願意和來人打招呼。

C、聽話訓練內容

•對幼兒說話要簡單、明瞭、具體。

•一次只下一個指令。

•教孩子幼兒基本會話禮貌,包括聽別人說話,不插嘴,不搶著發言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