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父母效能:父母擁有問題時

父母如何判斷問題的擁有者是自己還是孩子呢?以下提供一些最佳線索, 幫助父母判斷問題的所有者正是自己:

◎父母內心感到困擾、挫敗、憤怒、無法接受孩子的行為。

◎父母對于孩子的表現行為感到緊張、不安。

舉一些實例, 就更容易了解了:

1.你在打電話時, 孩子不斷地來騷擾、吵鬧、哭叫。

2.孩子放學回來, 書包、衣服、臭襪子全扔在沙發上。

3.孩子把玩具隨手丟滿客廳。

4.孩子去轉動煤氣開關。

5.孩子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要求你講同樣的故事。

6.孩子沒有經過你的同意, 擅自動用你的工具。

7.孩子在布置昂貴物品的空間打球。

Advertisiment

8.孩子不做他分內應該完成的工作。

以上實例, 清楚地看出孩子的行為讓您感到不安、心煩和困擾, 這樣就可以確切地感受到問題的擁有者是父母了。

而傳統里, 父母可能遵循下列途徑來解決問題:

1.試圖直接改變、糾正孩子的行為。

2.試圖改變外在環境。

3.恐嚇、威脅以改變孩子的行為。

4.改變自己的想法。

例如:

安安為了組合軌道賽車, 而私下動用父親的工具箱, 用完之后, 隨手一扔, 造成父親的困擾。

父親的傳統做法:

1.“請你以后別動我的東西好不好, 我很討厭人家隨便亂動我的東西。 ”

2.買一套新的工具箱給安安。

3.“你下次再亂動我的東西, 我會收拾你的。 ”

4.父親無可奈何地說:“孩子嘛!他長大就會改掉這個習慣了。 ”

但是, 這種傳統的處理方法,

Advertisiment
多半效果不好。  (沈金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