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家庭教育>正文

父母效能培訓:鼓勵的原則

既然鼓勵是孩子成長、建立自尊的基石, 但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恰到好處呢?最重要的是能把握鼓勵的原則、方法和策略,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 介紹鼓勵的原則有:

(一)真誠的接納

接納孩子真實的樣子, 而不是該如何的樣子。 學習對事不對人的態度, 讓孩子知道雖然他有時表現差強人意, 但他仍然是有價值的, 是受到尊重的。 不要常強調他錯誤的地方, 任何人都不喜歡別人常挑自己的毛病。 注重積極面, 指出他做對、正確的地方, 強化他對自己的信心, 他便會有勇氣去嘗試和努力。 例如在客廳奔跑追逐的小兄弟,

Advertisiment
父母可以心平氣和的讓他們選擇不吵鬧好好的玩, 或者是分開各自玩, 一來表示父母接納孩子, 但不贊同吵鬧的行為, 二來也表示了父母的尊重, 并且兼顧到家庭規范的維護。

(二)注重積極的一面

假如你想改變一下親子間的不愉快經驗, 你就必須避免一些消極的言行。 最常見的是孩子考試后給父母看試卷時, 父母常會注意到孩子錯誤的地方而忽略他對的部份。 我們應幫助他知道自己做對了大部份, 讓他對自己的表現滿意, 他才會更努力去改正自己的錯誤。 著重積極的一面就是要我們多去強調正面、好的部份, 而少提錯誤、失敗的經驗。 有句話說“孩子總是朝著贊美的方向去發展”就是這個道理。

Advertisiment
建議父母每天給孩子和自己一個積極的鼓勵, 不一定是口頭上的表示, 如非語言的微笑、擁抱、拍拍肩膀、摸摸頭等, 都是非常有效的。 對自己和孩子建立積極的期望, 當一個人相信自己時, 他會漸漸看到自己進步的成果。 別忘了, 過分的看重錯誤只會打擊孩子的信心, 讓孩子失去嘗試的勇氣。

(三)重視努力和進步

我們常習慣以一件事的結果來論成敗, 這會使孩子容易沮喪, 尤其是當他們面對一件很艱難的事情時, 雖已盡力但仍做不好, 此時若只強調事情的成果, 只是暗示孩子說:“除非你做得很好, 否則毫無價值。 ”這樣會使孩子因害怕失敗而裹足不前。 因此, 只要孩子努力了, 不管成敗如何, 即使只是一點小進步,

Advertisiment
父母都應立即給予鼓勵, 使他對自己有信心。

面對害怕失敗、易于沮喪的孩子, 為了避免他更受挫折, 制定實際可行的目標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要叫一個非常內向害羞的孩子上臺當眾做演講, 只會徒增他的困擾和沮喪。 可以事先將要問他的問題透露給他, 或者是從簡單的問題先問, 使他能從容的回答, 并立刻給予鼓勵, 然后逐漸增加難度和深度, 制造更多讓他表現的機會來培養他的勇氣和信心。

或者是把困難的工作分段來做, 也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 在每一段完成后馬上給予鼓勵。 例如讓孩子分擔家務事, 在他完成一部份工作時, 即給予口頭鼓勵:“我看到你工作很努力。 ”“嗯, 你把這房間的窗子擦得很明亮。

Advertisiment
”“我很感謝你做這工作, 使我們家變得很清爽、干凈多了。 ”

(四)肯定個別能力

當一個人的能力有所發揮時, 他才會感到自己是有價值的。 身為父母的應該時時讓孩子知道他對家庭的貢獻和他特有的能力, 鼓勵他們發揮潛能, 讓他在家庭中獲得滿意的位置, 他自然而然會對家庭產生向心力, 樂于貢獻他的專長和特點。 尤其對年紀小的孩子可以安排他做一些輕松簡單的工作如擺碗筷、跑跑腿、傳達事情等, 使他不斷的從工作中肯定他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別吝于常說:“你在玩計算機游戲方面反應很快。 ”或是“你對……有獨到的見解。 ”等鼓勵。 同樣的, 在功課方面也要從孩子表現特別優異的那一部份鼓勵起, 例如他數理能力強,

Advertisiment
我們就多強調他這方面的能力, 你會發現因為這一份鼓勵便能建立他對功課的信心。 曾有一位聰明的爸爸說, 他的孩子英文特別好, 于是他特別加強他的英文能力, 結果孩子成為班上的“英文權威”, 慢慢的孩子看重自己的能力, 激發起學習的興趣, 于是每一科都跟著進步起來;也有的孩子因為球打得好, 被老師同學器重之后, 功課也跟著好轉。 所以我們應該相信行行出狀元, 不要先強調讀書方面的能力, 因為孩子的成長是全面性的。

在鼓勵孩子的同時, 也別忘記自己的能力和貢獻, 發揮你的專長幫孩子學習, 讓孩子切實的感受到”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道理, 努力的學習, 認真的生活, 相信必可增進親子情誼, 收事半功倍之效。

(五)避免說令人沮喪的話

言語常反映出個人的態度,有些話不但不具有鼓勵的作用,反而使人感到沮喪、灰心或失望。比如說,我們常說:“我不能……”“我無法……”,而實際上是我們有能力去做,但不愿意去做。這里“我不能”的意思是“我不愿意”,雖然有些事的確是我們能力所不及的。孩子會說:“我不會寫作文”,“我不想和某人和好”,這種“我不能”的背后,常有其目的,可能是需要別人的幫助,甚至以無助的姿態出現。另一種則可能是缺乏信心,害怕失敗,寧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不敢面對挑戰。下面就列舉出易教人沮喪的話供參考:

1.不要接受“我不能”的遁詞

從現在開始停止接受“我不能”的游戲,想一想,只要我愿意,我就能;問一問:我愿意嗎?當父母察覺到孩子在玩這游戲時,不要接受這種求助的眼光,告訴他,你相信他的能力;告訴他:不要以“我不能”來推卸責任;告訴他:什么是“我不能”,什么是“我不愿意”。

2.拒絕以“我試試看”為退路

通常一個人說“我試試看”時,他會在萬一他失敗時說:“至少我試過了”,或者是“我早知道不會成功的”之類的話。那表示他沒有信心,父母要避免用這種態度來教育孩子,要鼓勵孩子說:“我愿意”,而不是“我試試看”。

3.不要說逃避責任的話

還有一類常碰到的話:“都是他害我……”“他使我……”也是令人沮喪的,當父母說:“都是他惹我生氣的”時,表示他把責任推給孩子,雖然是孩子的行為產生父母的生氣,但父母有權決定要不要生氣。同樣的,當孩子告訴你是哥哥、姐姐把他弄哭弄生氣時,你不妨反問他:“哥哥怎么這么有能力來使你生氣!”然后再和他討論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對自己的態度和言行負責。

(六)從自我鼓勵開始

鼓勵自己和鼓勵別人同樣重要,如果父母對自己沒有信心又怎能給孩子信心呢?所以父母們都應該具有相當的勇氣,相信自己能改變、能鼓勵孩子,并身體力行。做計劃時,切記要先設定近程可行的目標,一步一步來。千萬不要期望太久太遠的事,免得容易失敗。可以先計劃一星期內可改變的、可完成的,等到完成之后再作一檢討,進行下一計劃。

要成為稱職愉快的父母,并不是為了要得到別人的稱贊,也不可能樣樣做得盡善盡美,也許仍然會有失敗或沮喪的時候,孩子也可能仍會出現犯錯的行為。但是,只要真誠的、持之以恒的鼓勵自己,發揮愛心和耐心,孩子自然會感受到這種支持的信息,學習到責任心和價值感,走向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再次提醒,從現在起不要說“我不能”,不要說“我試試看”;要說“我愿意”,要說“我開始做了”。

(五)避免說令人沮喪的話

言語常反映出個人的態度,有些話不但不具有鼓勵的作用,反而使人感到沮喪、灰心或失望。比如說,我們常說:“我不能……”“我無法……”,而實際上是我們有能力去做,但不愿意去做。這里“我不能”的意思是“我不愿意”,雖然有些事的確是我們能力所不及的。孩子會說:“我不會寫作文”,“我不想和某人和好”,這種“我不能”的背后,常有其目的,可能是需要別人的幫助,甚至以無助的姿態出現。另一種則可能是缺乏信心,害怕失敗,寧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不敢面對挑戰。下面就列舉出易教人沮喪的話供參考:

1.不要接受“我不能”的遁詞

從現在開始停止接受“我不能”的游戲,想一想,只要我愿意,我就能;問一問:我愿意嗎?當父母察覺到孩子在玩這游戲時,不要接受這種求助的眼光,告訴他,你相信他的能力;告訴他:不要以“我不能”來推卸責任;告訴他:什么是“我不能”,什么是“我不愿意”。

2.拒絕以“我試試看”為退路

通常一個人說“我試試看”時,他會在萬一他失敗時說:“至少我試過了”,或者是“我早知道不會成功的”之類的話。那表示他沒有信心,父母要避免用這種態度來教育孩子,要鼓勵孩子說:“我愿意”,而不是“我試試看”。

3.不要說逃避責任的話

還有一類常碰到的話:“都是他害我……”“他使我……”也是令人沮喪的,當父母說:“都是他惹我生氣的”時,表示他把責任推給孩子,雖然是孩子的行為產生父母的生氣,但父母有權決定要不要生氣。同樣的,當孩子告訴你是哥哥、姐姐把他弄哭弄生氣時,你不妨反問他:“哥哥怎么這么有能力來使你生氣!”然后再和他討論如何處理自己的情緒,如何對自己的態度和言行負責。

(六)從自我鼓勵開始

鼓勵自己和鼓勵別人同樣重要,如果父母對自己沒有信心又怎能給孩子信心呢?所以父母們都應該具有相當的勇氣,相信自己能改變、能鼓勵孩子,并身體力行。做計劃時,切記要先設定近程可行的目標,一步一步來。千萬不要期望太久太遠的事,免得容易失敗。可以先計劃一星期內可改變的、可完成的,等到完成之后再作一檢討,進行下一計劃。

要成為稱職愉快的父母,并不是為了要得到別人的稱贊,也不可能樣樣做得盡善盡美,也許仍然會有失敗或沮喪的時候,孩子也可能仍會出現犯錯的行為。但是,只要真誠的、持之以恒的鼓勵自己,發揮愛心和耐心,孩子自然會感受到這種支持的信息,學習到責任心和價值感,走向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再次提醒,從現在起不要說“我不能”,不要說“我試試看”;要說“我愿意”,要說“我開始做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