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應歸還孩子當家做主的權利

“一屋不掃, 何以掃天下?”雖然很多父母都懂得這個道理, 但是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還是捨不得讓孩子做任何事情。 做飯、洗衣、收拾房間、購物……這些生活中的常見事情, 看起來簡單, 其實與人生方向緊密相連。 甚至影響著一生的發展、成就。

凡是能做得了大事的人, 首先能俯下身去做好生活小事。 正所謂如果讓一屋都不曾掃過的人去掃天下, 不僅掃不平天下, 甚至, 可能給天下帶來不應有的災難。

1.鼓勵孩子幫助父母做家務

現代家庭, 往往是幾個大人圍繞一個孩子, 每個大人伸一把手, 就把孩子的事情給做了,

Advertisiment
致使孩子從不在家裡做家務。

美國第34任總統艾森豪, 父母從他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做家務, 在學習之餘, 還要做飯、打掃衛生等。 家裡制定了非常嚴格的家規, 以此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孩子們早晨六點必須準時起床, 晚上九點就必須停止嬉戲, 上床睡覺。

父母還創造出很多條件讓他們參加勞動。 艾森豪家旁邊有一塊空地, 春天的時候, 父母帶著孩子們在那兒種上了很多蔬菜。 等到秋天收穫的時候, 幾個孩子就負責把菜運到城裡去賣, 然後用賣的錢買他們需要的衣服和學習用品等等。

與艾森豪相比, 大多數家庭的獨生子女直到上小學還不會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 更不用說自己去寄信、取錢、買東西。

Advertisiment
更甚者上了大學還不會自己剝雞蛋。 如果要改變這種狀況, 就必須從孩子小的時候起, 讓孩子開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孩子想做, 就讓孩子做

當父母做家務的時候, 大多的孩子都會搶著做。 這個時候父母不要拒絕孩子, 最好讓孩子跟家長一塊幹, 隨時指導。 比如家庭大掃除的時候, 可以給孩子一把掃帚, 讓孩子也跟著一塊掃;當媽媽包餃子的時候, 孩子也伸手拿皮、拿餡, 這個時候, 媽媽不妨告訴孩子怎樣擀餃子皮;父母擦地板的時候, 媽媽也可以讓孩子一起擦;稍大一點的孩子, 可以吩咐孩子刷洗衛生間、洗碗、擇菜等。

當孩子做這些家務的時候, 關鍵是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堅持力, 讓孩子堅持把一項勞動做完,

Advertisiment
才能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 另外, 當孩子勞動的時候, 父母要多肯定、多指導, 糾正孩子不正確的做法, 教會孩子科學的操作步驟。

3.鼓勵孩子的親近社會行為

孩子的嬌氣往往是與自私、任性等不良行為同時產生的。 對此, 父母可以經常支援孩子進行一些親近社會的行為, 去體會分享快樂。 例如從生活的艱辛中認識到父母的不容易, 關心孝敬父母, 尊敬長輩, 學會把快樂和甜蜜與小夥伴分享。 以此, 讓他們認識人群, 認識社會, 從身邊人努力工作, 生活的積極行動中, 增加動力, 克服自身的嬌氣、惰性。

此外, 還要鼓勵孩子多與品質優良的同伴交往, 用這些優秀孩子的言行感染和激勵孩子。 使孩子從對方的優秀中感觸到自己的差距,

Advertisiment
向優秀的孩子學習。

自己動手, 豐衣足食。 要想孩子的未來生活順暢, 不入好高騖遠、眼高手低的誤區, 父母需要從孩子小的時候就培養孩子勤于動手、勤於做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