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應怎樣正確對待兒童的恐懼心理

兒童在發育過程中, 會對某些事物感到恐懼, 如怕動物, 怕水, 怕火, 怕黑暗, 怕陌生人, 甚至對代表某些事物的詞語也會發生恐懼。 不少孩子看見醫生或接受注射時, 也會產生恐懼反應。 恐懼反應可表現為驚慌、驚叫, 退縮、痛苦、求救, 甚至逃避或對抗, 這在孩子接受醫療時(如注射藥物)表現最為典型。 兒童恐懼時可出現交感神經興奮症狀, 表現為呼吸加快, 心跳增速, 表情緊張, 瞳孔擴大, 手抖, 嚴重者可呈現緊張驚恐狀態, 面色蒼白, 肢體軟癱, 甚至一時性大小便失禁或精神抑制等。 兒童恐懼若經常發生,

Advertisiment
會影響孩子的生理及心理健康, 嚴重者可導致心身疾病或者精神疾病。
兒童恐懼也有其積極的一面。 恰當地運用兒童的恐懼心理, 可以實施對兒童的教育和激勵。 例如, 運用兒童對做錯事的恐懼心理, 引導兒童行為規範化;老師利用學生對壞成績、不及格的恐懼心理, 引導、鼓勵孩子好好學習, 做好學生;利用孩子對爬高或其它危險情境的恐懼心理, 指導孩子選擇安全、健康的遊戲或玩耍方式。
成人對兒童的恐懼心理不要大驚小怪, 要給予耐心的解釋, 給予安慰和鼓勵, 給孩子壯膽, 幫助孩子消除恐懼。 例如, 在雷雨季節, 一陣閃電過後, 跟著一聲巨響, 隆隆的雷聲大有炸平屋宇之勢。 此時多數孩子都會感到恐懼, 忙朝媽媽懷裡鑽。
Advertisiment
這時大人應緊抱住孩子, 同時給孩子作些科學的解釋, 並告訴孩子只要不在雨地裡, 不站在牆沿、樹下, 在自己的家裡是沒有事的。 樓房雖高, 但都有避雷裝置, 沒有危險, 無須害怕。 經過解釋, 孩子又看到成人臉上並無恐懼的樣子, 心裡就會平靜多了。 當他們再聽到雷聲, 恐懼程度也就自然減少了。
成人應注意不要以孩子的恐懼物件來恫嚇孩子, 例如, 孩子怕老虎, 他哭時, 大人說:"你再哭就讓大老虎來吃你!"孩子怕狗, 成人說:"再不聽話讓小狗咬掉你的雀雀!"孩子有病怕吃藥, 成人威脅說:"吃藥怕苦就給你打針!"孩子受過恐嚇會形成條件反射, 加重恐懼反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