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必知的100條兒童安全法則

父母必知的100條兒童安全法則

幼稚園與校園危機事件, 石破天驚般提醒了我們:孩子們並不是那麼安全。 實際上, 關注兒童日常安全, 不僅僅是防範壞人, 爸爸媽媽們還有更多的日常生活盲角與重點需要關注。 99+1這個概念就是, 無論你做了多少都不夠, 還需要保證一條——多關注他的動向!

一、兒童空間安全——

室內篇——

餐廳&廚房:

1.餐廳, 要給兒童營造安靜、溫馨的環境, 最好不要在餐廳看電視。 避免兒童在吃飯時, 因情緒激動使食物誤入氣管。

2.所有的電源線不應隨便放置, 尤其是不能垂放, 地上亂放會絆倒兒童,

Advertisiment
空中更危險, 有可能勒住兒童的脖子。 3.家庭健身器材, 要放置在兒童不能進入的房間。 鍛煉身體時不允許兒童陪伴左右, 確保所有器械都有鎖定裝置。 在運動間隙應該拔去電源, 並將活動的部分嚴密地封罩起來。

4.廚房裡所有的櫥櫃都應上鎖, 刀叉等廚具應放在櫃櫥或抽屜裡, 並上好鎖。 防止兒童將其打開。 因為, 裡面盛放了大量對兒童而言的“危險品”, 例如藥品和各種洗滌用品, 還有剪刀和刀叉之類尖銳器具。

5.冰箱門也要鎖, 不是怕兒童偷吃, 而是怕好奇的兒童, 隨便打開冰箱門, 取東西的時候, 被砸傷或者利物劃破手。 尤其是那種大號冰箱, 更是要鎖起來。

6.灶台對於兒童來說, 是非常危險的, 如果他轉動煤氣開關或觸摸熱鍋……那情景,

Advertisiment
想像一下都肉疼。 所以, 在灶台前加一個防護罩是很必要的, 把長鍋柄轉向灶台的後側, 對著牆壁, 而不是對著人站立的一側, 以防兒童夠著後燙傷。

衛浴間:

7.浴缸不用時, 不要積存水, 防止兒童溺水。

8.兒童所在空間, 地面要保持乾燥、不滑, 在洗手間, 洗手盆前和樓梯上要放上防滑墊。

9. 大多數兒童都對抽水馬桶極感興趣, 一歲左右的兒童喜歡玩馬桶裡的水, 這樣很容易失去平衡跌入馬桶發生危險;兩三歲的兒童則喜歡把各種東西扔進馬桶, 然後抽水觀察其變化, 導致馬桶堵塞無法使用, 並有可能將貴重物品扔進馬桶導致家庭財產損失。 所以, 家中所有的馬桶都要蓋上頂蓋, 然後用馬桶鎖鎖上。 如果無法把馬桶鎖起來,

Advertisiment
那最好把衛生間的門鎖起來, 以防止兒童在你不知道的情況下跑到馬桶邊玩。

10.電吹風、烘乾機、電熨斗等電器的使用頻率較高, 用完後要及時切斷電源, 防止兒童觸摸而被電擊。

11.如果條件允許, 在兒童活動空間, 最好使用無繩電話。 方便兒童照顧者在打電話的同時照看兒童, 特別是兒童在廚房或衛生間的時候。 而且無繩電話也可以防止兒童被電話線或者聽筒線絆倒。

臥室:

12.為了防止窒息, 不要讓兒童在水床、沙發墊子、豆袋椅(用小球作為填充物、形狀可隨體形變化的)上睡眠與玩耍。

13.讓兒童養成面朝上睡覺的習慣, 並給他選擇一款硬一點的床墊, 不要在兒童的床墊上鋪塑膠。

14.永遠不要讓兒童單獨留在家裡,

Advertisiment
即使他睡著了也不可以。

15.兒童床都應設有護欄。 6歲以下的兒童不能安排在上鋪。

16.兒童房的窗戶外一定要安裝護欄(或保證窗戶是兒童不易開啟的)。

居室:

17.家中的暖瓶或飲水器, 要放在兒童觸及不到的地方。

18.家中最好能安裝煙霧報警器和一氧化碳測量器。

19.把家中的植物, 無論是否有毒性, 都要放在高處的架子上, 不要讓兒童夠到。 如果誤食會中毒。 尤其是:常春藤、夾竹桃、心葉薑、馬蹄蓮等有毒植物要特別注意。

20.家庭中如果有樓梯, 樓梯欄杆間的距離要確保不能讓兒童鑽出, 樓梯上下兩個入口, 最好各有一扇安全門。

21.要像管理自己的金銀首飾一樣管理家裡的藥品, 放置在上鎖的抽屜或箱子中。

22.兒童不能接觸的化學品(酒精、汽油、清潔劑、農藥以及酒等)要特別保存。

Advertisiment
清潔劑、清洗劑不要放在地上, 避免兒童誤食。 永遠不要用飲料瓶子裝這些東西。

23.經常整理空間, 去除掉危險因素, 如卷起的地毯、暴露的電線、欄杆間距離、樓道地面是否有堆積物或者打滑液體。

24.窗臺邊要保證沒有可攀爬的凳子和桌子等。 窗邊不放置搖籃和其他傢俱。

25.使用安全電插座保護蓋, 防止兒童因好奇, 把手指或玩具插入插座眼內, 導致觸電事故發生。 最好選用安全電插座, 當沒有電插頭插入時, 它的插眼是自動閉合的。

26.家中所有有棱角的傢俱都應該裝上安全防撞台角, 例如餐桌和茶几, 可以在兒童跌倒時防止撞傷。 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指示使用台角, 與傢俱緊密粘牢, 以防被兒童輕易取下。

27.在空間內所有門的上方加裝安全門卡,防止門不慎關上時,夾住兒童幼嫩纖細的手指。家長應常檢查門卡有無碎裂跡象,以防其碎裂後落下,兒童誤食碎片。

28.如果想長期禁止兒童進入某些房間,在門把手上裝上門鎖套就可以了。但是,必須注意,所有兒童空間內的門,不論從哪一面鎖住,都應能從另一面開啟,以防兒童不小心將自己鎖入房內。

29.如果在節日期間有去外地旅行的計畫,要事先安排好行程中的細節。比如,事先瞭解酒店的服務專案及處理各種應急事務的網路。如果兒童比較小,可以考慮向酒店申請安全的嬰兒床。

室外篇——

30.要檢查你所在的社區,裡面兒童樂園的娛樂設施是否堅固、地面是否平整、有無鐵鉤、石頭等雜物,然後才能讓兒童去玩耍。

31.家長要主動建議社區中設立車輛進出減速標誌。32.如果社區中有水池,要特別給兒童做注意水安全的教育,並建議社區安裝護欄。

33.如果社區中或附近有集市,要告誡兒童不要到一個人到集市中玩耍。

34.如果社區內有遛狗區,更是要避免兒童隨意進入。

35.父母要對自己生活的社區做一次安全檢查,道路是否平整、是否適合兒童奔跑、看附近窨井蓋是否都完好、附近無暴露的電線、附近是否有建築工地,該建築工地是否是封閉式施工,對可能對兒童有危險的地方,要求社區物業改進,並告知兒童注意安全。

二、兒童用品安全——

關於兒童用品的安全,我們首先以所有用品都是合格品為前提,主要在選擇和使用方式上進行建議。畢竟,不是家家都有顯微鏡和化學實驗室。

關於兒童用品安全,爸爸媽媽要注意,幼稚園更要加倍注意,最好設立專人跟進檢查。

針對指數:2~4歲,5~8歲 保護類型:主動保護,互動保護

衣服篇:

36.最好給兒童穿拉鍊衫,如果穿紐扣衫,則要時常檢查紐扣是否鬆動脫落。

37. 儘量去掉兒童衣服上的裝飾物,如小裝飾扣、裝飾帶等。

38.為了保證兒童的生命安全,應注意兒童的穿著,例如給兒童戴上黃色或紅色的帽子,紅色的上衣或褲子,背上紅色的書包等。其目的是提醒司機的注意,這樣也可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39.不要給兒童穿過於寬鬆的衣服以及系帶的衣物(風帽、斗篷、圍巾等),這些附加物如果掛在某些物體上,會導致兒童失去平衡摔倒,甚至被車夾住拖走之類事情發生……一雙柔軟、輕便、防滑、合腳的鞋子也尤為重要。

食物篇:

40.兒童吃東西時,保證他們觸手可及範圍內沒有小顆粒物(包括食物)如玩具部件、花生粒、葡萄等。

41.不要給3歲以下的兒童吃圓形堅硬的小顆粒食物,如硬糖、堅果、爆米花等;表面光滑的食品,如葡萄、果凍等也要謹慎食用。

玩具篇:

42.購買玩具時,注意查看玩具包裝上有關安全的說明。如多部件拼裝玩具不適宜3歲以下兒童。

43.經常查看兒童的玩具,是否有部件或碎片脫落。

44.兒童喜歡那些晶瑩剔透的飾品與用具,因此,要將玻璃杯、煙灰缸、各種玻璃小飾品等收好,放在兒童夠不著的位置,免得兒童碰碎這些器皿被其碎片割傷。

45.不要讓兒童玩塑膠袋、氣球、硬幣等物品,玩具不能用容易破裂的材料,如薄玻璃、脆塑膠片等製作,應該是牢固的材料;玩具的塗料和油漆應無毒,防止兒童吮吸、舔咬;玩具不應該有尖銳的角、刺,或尖利的口子,以免發生刺傷、割傷。

46.玩具不應該太小(也不應該被容易拆卸成小零件),最好是整個玩具大於兒童的嘴巴,因為兒童喜歡把玩具放進口中,容易發生嗆入氣管或吞入食道的危險;同時也要避免兒童玩耍紐扣、塑膠小球等,防止將之塞到鼻孔、耳朵孔內發生意外。

47.玩具上不應該裝飾有過長的繩索或者帶子,萬一照看不小心,嬰、童在獨自玩耍時很容易被繩索纏繞肢體、頸脖,引發肢體壞死、窒息等意外。

48.另外,玩具還要便於經常清洗、消毒、曝曬,防止病菌孳生後通過手和口傳給兒童引發疾病。

三、兒童出行安全——

其實,在家中,兒童是相對最安全的狀態,然而,無論是生活需求,還是兒童的天性,都會促使我們帶領兒童進行空間移動,或者在戶外進行簡單活動,這個時候,風險來自四面八方,要尤其加以注意。針對指數:全年齡段 保護類型:主動保護,互動保護

步行篇:

49.已經能邁著小碎步跑的兒童,其實最危險,兒童必須有專人負責照看,尤其是舉家外出時,視線不要離開他。

50.健壯成年人帶兒童出門,要記得拉住他的手。老年人帶兒童出門時,五歲以下的兒童,建議在兒童手腕上拴牽引繩索……免得他如脫韁野馬般跑到你視線不能及的地方。

51.在帶還不會走路的兒童外出時,嬰兒車要能鎖定,防止推車滑動、傾倒而引發傷害事故。

52.成人帶著兒童出行,更是要認真遵守交通規則,抱著兒童闖紅燈過馬路,是最可恥和可悲的行為。

53.年齡較小的兒童過馬路時,應該由成人帶領。小學生上下學時,不可多人橫排行走,不要互相推搡打鬧;過馬路時應看清指示信號。城郊及農村沒有人行道,兒童過馬路時應左看右看,不要突然橫穿馬路。

交通工具篇:

54.私家車上要給兒童配備專門的安全座椅。不要讓兒童坐在副駕駛或配有安全氣囊的座位,發生意外事故時,氣囊彈出會導致兒童窒息。

55.乘坐公共交通外出時,不要讓兒童坐在靠近過道的位置,以免兒童因好奇將小手伸出,被過往的乘客或服務車等撞傷。

56.切勿讓身高未及140釐米的兒童使用標準安全帶,如若使用,必須配合使用支撐坐墊。

57.使用安全帶時要脫掉兒童寬大的外衣,盡可能使安全帶緊貼身體。如有必要,請脫掉保暖外套或解開拉鍊,以免因安全帶綁縛外套導致衣服內溫度過高而造成兒童脫水。

58.不要讓兒童坐立太長時間,應讓其經常休息或將其抱起,同時在停車時盡可能使其平躺下來或舒展身體和玩耍。

59.司機後方的座位是最安全的位置,應盡可能讓兒童坐在司機後面的座位上。

60.平時教授兒童一些交通安全知識,熟悉各種交通信號和標誌。不要在街道上和馬路上踢球、溜旱冰、追逐打鬧以及學騎自行車等。

61.你和老公在汽車或自行車旁並排躺著是浪漫,但對小寶貝來說可不是,尤其不要讓他爬到車子下面去。

62.教育孩子無論是乘坐公共汽車還是其他交通工具,都應坐穩,不可在車廂內跑來跑去。

63.在行車過程中,要鎖車門及車窗的中控鎖,兒童無聊在後座玩耍,可能將頭、手伸出窗外,任由兒童去觸碰電動車窗是非常危險的,上車後應該要馬上鎖定車門及車窗的中控鎖。

64.不會走路的兒童下車時,一定要由家長抱著,至於會走路的兒童,在上、下車時,要由父母開、關車門,以免孩子在下車時跌倒,或者被經過的車輛刮倒;在關閉車門時,要注意巡視兒童的手腳有沒有放在門邊,關閉電動窗時,也要檢查兒童的頭手是否伸出窗外,以確保兒童的安全。

65.絕對不要將兒童單獨留在車上,哪怕兒童已經睡著,也要抱出來。將兒童留在車子上可是很危險的舉動呢!因為熄火後,車子內部的空氣或溫度,經過日曬,會造成兒童缺氧,窒息而死。如果沒有將車子熄火,兒童也許會因為好奇心而亂動車內儀器,使車子行進而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

66.隨時鎖上車門,下車後,即使車子是停在自己家中的車庫,也要鎖上車門,以免兒童在玩耍嬉戲時進入車中,卻不知道要如何出來。若是父母沒有特別注意的話,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67.車內物品的擺設也很重要,在後座的上方,不要擺置堅硬、危險的物品,若是緊急煞車的話,這些物品一定會掉下來傷害到兒童的。

四、兒童人際安全——

許多父母都覺得只有自己全力守在孩子身邊,才能放心,然而,無論是社會規則,還是成長要求,孩子都會更多接觸不同人群,在人際關係中成長,這時,人際安全就很重要。

針對指數:全年齡段

保護類型:主動保護,互動保護

68.儘早對兒童進行防走失教育,在兒童剛學會說話時,就要告訴他家庭地址、爸爸媽媽的姓名、自己叫什麼,再大一點,最好能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電話和單位。

69.當兒童在社區裡玩耍時,爸爸媽媽應在邊上看護,如一時有事,也要託付自己的熟人幫忙照顧。並告知兒童在原地等待自己,不能跟著別人走,即使是熟人,在爸爸媽媽不在的情況下,也不要跟他走。

70.如果請保姆看護兒童,要為她配手機,使她能第一時間與你取得聯繫,並確保她知道急救中心電話號碼、離你家最近的醫院電話號碼和去醫院的路線。

71.托人照看兒童,要預先交代兒童的特殊問題卡片,如過敏反應(被蜜蜂蜇了過敏、食物過敏等),如何使用藥物,劑量等。

72.在兒童身上放一張家長聯繫卡。聯繫卡寫上兒童及家長的姓名、家庭住址、聯繫電話,放在兒童的衣服口袋裡,萬一和兒童走散了,可以讓別人儘快地幫他找到家長。

73.永遠和幼稚園、學校約定,放學後接兒童,只能由自己來,如果不能自己來,要親自撥打自己的電話說明替代人細節與特徵(很多學校都發放了接送卡,請確保它在你手中不要丟失)。

74.如果自己有事需要拜託朋友去接兒童時,記住,別讓剛學開車的新手去幫你,寧肯讓不會開車的打車去接。

75.防止傷人教育。“他打你,你就狠狠打他!”……這種教育是錯誤的,只會導致傷害升級。正確教育是鼓勵小朋友講道理,而不是用拳頭解決問題。

五、兒童運動遊戲安全——

兒童要成長,就一定會有遊戲和運動,這個時候,主動的防護已經不夠了,更多的是隨行體驗以及互動防護,來確保應對各種變化,來保護兒童的安全。

針對指數:全年齡段 保護類型:互動保護

成長篇:

76.在幼兒學走路時,不要強行牽把手提,容易因為你的用力不當造成兒童拉傷。

77.在給兒童準備洗澡水時,一定要先放涼水,後放熱水。當給兒童洗澡時,不要因電話響等離開兒童,因為嬰兒童溺水2~3分鐘就有可能發生死亡。

78.要特別注意兒童在有滑輪的學步車中的安全,注意他的手扶在小車邊緣,有可能被硬物碰傷。

79.運動中的兒童著裝不要只考慮好看或者可愛,要確保活動方便舒適,不要給兒童穿帶帽子的衣服,或者長裙子、大擺裙以免被小朋友踩住、或在上下設施時衣服被剮而摔倒。

80.沒有成人監護,不要讓兒童用手直接餵食給寵物,或在寵物吃東西或睡覺時打擾它,以免激怒寵物。

游泳篇:

81.兒童在12歲以下,即使會游泳,家長也應陪同。當兒童在海邊或河邊走時,建議給兒童穿上浮生物。

82.兒童游泳的時候,更要隨時注意,防止兒童身體緊張抽筋,發現情況,趕快帶離泳池。進行救護按摩。如果兒童口鼻嗆水,應讓兒童趕快上岸後,用手指壓中脘、內關穴,如果有仁丹,也可以含上一粒。

83.游泳時,如兒童出現胸痛,可用力壓胸口,等到稍好時再上岸。腹部疼痛時,應讓兒童立即上岸,最好讓其喝一些熱的飲料或熱湯,以保持身體溫暖。原因可能是慢性鼻炎、嗆水或身體寒冷、暫時性腦血管痙攣所引起。

84.耳朵裡灌水或鼻子嗆水,排水方法有:將頭歪向耳朵進水的一側,用力拉住耳垂,用同側腿進行單足跳;手心對準耳道,用手把耳朵堵嚴壓緊,左耳進水就把頭歪向左邊,然後迅速將手挪開,水即會被吸出;用消毒棉簽送入耳道內將水吸出。

85.對於游泳不利的情況很多,都要避免,如:飯後不宜游泳,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體不適或虛弱不宜游泳;雷雨天氣不宜游泳,溫度太低、水太涼不宜游泳;游泳時禁止與同伴過分開玩笑,不要隨意下水,特別是野外,不明水域不要游泳、跳水,水淺、人多不可跳水;要在有救生員及合格場所游泳。

騎車篇:

86.許多兒童喜歡騎兒童車,這時要注意,兒童時期由於脊柱的兩塊椎骨之間的軟骨特別發達,生理彎曲尚未固定,骨質比較柔軟有彈性,易於變形。因此,車的高度要適當,坐姿要端正,以免引起脊柱畸形。

87.兒童騎童車時需用腕部骨骼及肌肉的配合。由於嬰兒童腕骨多由軟組織組成,比較柔軟易折,多數腕骨在3歲以後逐漸骨化,但骨化過程比較慢,腕肌發育較晚。因此活動時儘量避免腕部損傷。

88.兒童骨盆發育不成熟,兒童騎車時應選用的活動場地、地面不宜過硬,以免使組成髖骨的各骨轉位,影響癒合,尤其對女孩更應多加保護,以免影響其發育。

89.兒童時期各方面發育都不成熟,動作也不協調,所以對意外事故的反應也較慢,所以父母應經常檢查童車有無損壞並保持清潔,有損壞的及時處理,以保安全。

戶外娛樂篇:

90.戶外活動時,你要親自體驗兒童進行活動的危險性,這樣才能提醒兒童可能遇到的危險。兒童在社區健身區或娛樂區玩時,家長要隨時在兒童的身邊,並在兒童玩器材前,仔細檢查器材的安全性。

91.在遊樂場要認真閱讀遊戲說明,根據兒童的年齡、身高等要求去選擇。不要讓兒童去玩那些不適合他身高、體質的遊樂項目,遊藝設施都是按照身高而非年齡進行限制,是根據安全帶、安全杆的尺寸而嚴格規定的。必要時幫兒童系好安全帶。

92.要教育兒童不去社區中的停車場做遊戲,不要和小夥伴在社區內的車行路上進行滑輪、滑板、騎車等活動。

93.秋千是兒童都愛玩的,但一定要事先叮囑兒童,雙手要始終抓牢秋千的繩索,不玩的時候,要等秋千完全停住了再下來。另外,要告訴兒童,經過秋千旁邊時,一定要繞著走,不然會被蕩起來的秋千撞到。

94. 蹺蹺板是小孩都愛玩的,但是,這是一個配合遊戲,所以,你不光要注意到自己的孩子,還要注意對方的情況,告訴他們,如果不想玩了,先跟大人或對方說,否則一方下來了,另一方沒有準備,很可能被狠狠地敦一下。先離開孩子如果步子慢點兒,很可能被一下子蹺起來的板子拍到。

95. 玩滑梯時不要從滑梯口處往上爬,滑下去後迅速離開滑梯口。

96. 玩蹦蹦床時如果人多會有被小朋友踩到的危險,嚴重的還會造成扭傷、骨折。所以,人太多時先不要玩。如果玩的兒童中間有特別高大、或者玩起來特別頑皮的,最好也先讓兒童等一會兒再玩。

97. 碰碰車也是兒童樂園常有的項目,但它其實很激烈,不是家長帶著玩就都安全了,除了給兒童系緊安全帶之外,不要做太劇烈的碰撞,尤其是正面碰撞。別光顧自己過癮,還要考慮到兒童的承受能力。

98. 旋轉木馬是相對安全的遊戲專案,不過,也要防止過於年幼的兒童跌落,因為旋轉木馬的相對慢速度,總是容易讓人掉以輕心。

99. 環行飛機以及兒童過山車等大型運動玩具,對兒童來說,非常驚險刺激。所以,在讓兒童坐之前,一定要告訴他,千萬不能中途站起來,也不能解開安全帶……正常來說,專業的兒童旋轉設施,應該有鎖死安全設備。

100. 無論你做到多少條,還是會有些狀況出現在你最想不到的時候。最後一條,請謹記:每時每刻,保護好他!

以防被兒童輕易取下。

27.在空間內所有門的上方加裝安全門卡,防止門不慎關上時,夾住兒童幼嫩纖細的手指。家長應常檢查門卡有無碎裂跡象,以防其碎裂後落下,兒童誤食碎片。

28.如果想長期禁止兒童進入某些房間,在門把手上裝上門鎖套就可以了。但是,必須注意,所有兒童空間內的門,不論從哪一面鎖住,都應能從另一面開啟,以防兒童不小心將自己鎖入房內。

29.如果在節日期間有去外地旅行的計畫,要事先安排好行程中的細節。比如,事先瞭解酒店的服務專案及處理各種應急事務的網路。如果兒童比較小,可以考慮向酒店申請安全的嬰兒床。

室外篇——

30.要檢查你所在的社區,裡面兒童樂園的娛樂設施是否堅固、地面是否平整、有無鐵鉤、石頭等雜物,然後才能讓兒童去玩耍。

31.家長要主動建議社區中設立車輛進出減速標誌。32.如果社區中有水池,要特別給兒童做注意水安全的教育,並建議社區安裝護欄。

33.如果社區中或附近有集市,要告誡兒童不要到一個人到集市中玩耍。

34.如果社區內有遛狗區,更是要避免兒童隨意進入。

35.父母要對自己生活的社區做一次安全檢查,道路是否平整、是否適合兒童奔跑、看附近窨井蓋是否都完好、附近無暴露的電線、附近是否有建築工地,該建築工地是否是封閉式施工,對可能對兒童有危險的地方,要求社區物業改進,並告知兒童注意安全。

二、兒童用品安全——

關於兒童用品的安全,我們首先以所有用品都是合格品為前提,主要在選擇和使用方式上進行建議。畢竟,不是家家都有顯微鏡和化學實驗室。

關於兒童用品安全,爸爸媽媽要注意,幼稚園更要加倍注意,最好設立專人跟進檢查。

針對指數:2~4歲,5~8歲 保護類型:主動保護,互動保護

衣服篇:

36.最好給兒童穿拉鍊衫,如果穿紐扣衫,則要時常檢查紐扣是否鬆動脫落。

37. 儘量去掉兒童衣服上的裝飾物,如小裝飾扣、裝飾帶等。

38.為了保證兒童的生命安全,應注意兒童的穿著,例如給兒童戴上黃色或紅色的帽子,紅色的上衣或褲子,背上紅色的書包等。其目的是提醒司機的注意,這樣也可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

39.不要給兒童穿過於寬鬆的衣服以及系帶的衣物(風帽、斗篷、圍巾等),這些附加物如果掛在某些物體上,會導致兒童失去平衡摔倒,甚至被車夾住拖走之類事情發生……一雙柔軟、輕便、防滑、合腳的鞋子也尤為重要。

食物篇:

40.兒童吃東西時,保證他們觸手可及範圍內沒有小顆粒物(包括食物)如玩具部件、花生粒、葡萄等。

41.不要給3歲以下的兒童吃圓形堅硬的小顆粒食物,如硬糖、堅果、爆米花等;表面光滑的食品,如葡萄、果凍等也要謹慎食用。

玩具篇:

42.購買玩具時,注意查看玩具包裝上有關安全的說明。如多部件拼裝玩具不適宜3歲以下兒童。

43.經常查看兒童的玩具,是否有部件或碎片脫落。

44.兒童喜歡那些晶瑩剔透的飾品與用具,因此,要將玻璃杯、煙灰缸、各種玻璃小飾品等收好,放在兒童夠不著的位置,免得兒童碰碎這些器皿被其碎片割傷。

45.不要讓兒童玩塑膠袋、氣球、硬幣等物品,玩具不能用容易破裂的材料,如薄玻璃、脆塑膠片等製作,應該是牢固的材料;玩具的塗料和油漆應無毒,防止兒童吮吸、舔咬;玩具不應該有尖銳的角、刺,或尖利的口子,以免發生刺傷、割傷。

46.玩具不應該太小(也不應該被容易拆卸成小零件),最好是整個玩具大於兒童的嘴巴,因為兒童喜歡把玩具放進口中,容易發生嗆入氣管或吞入食道的危險;同時也要避免兒童玩耍紐扣、塑膠小球等,防止將之塞到鼻孔、耳朵孔內發生意外。

47.玩具上不應該裝飾有過長的繩索或者帶子,萬一照看不小心,嬰、童在獨自玩耍時很容易被繩索纏繞肢體、頸脖,引發肢體壞死、窒息等意外。

48.另外,玩具還要便於經常清洗、消毒、曝曬,防止病菌孳生後通過手和口傳給兒童引發疾病。

三、兒童出行安全——

其實,在家中,兒童是相對最安全的狀態,然而,無論是生活需求,還是兒童的天性,都會促使我們帶領兒童進行空間移動,或者在戶外進行簡單活動,這個時候,風險來自四面八方,要尤其加以注意。針對指數:全年齡段 保護類型:主動保護,互動保護

步行篇:

49.已經能邁著小碎步跑的兒童,其實最危險,兒童必須有專人負責照看,尤其是舉家外出時,視線不要離開他。

50.健壯成年人帶兒童出門,要記得拉住他的手。老年人帶兒童出門時,五歲以下的兒童,建議在兒童手腕上拴牽引繩索……免得他如脫韁野馬般跑到你視線不能及的地方。

51.在帶還不會走路的兒童外出時,嬰兒車要能鎖定,防止推車滑動、傾倒而引發傷害事故。

52.成人帶著兒童出行,更是要認真遵守交通規則,抱著兒童闖紅燈過馬路,是最可恥和可悲的行為。

53.年齡較小的兒童過馬路時,應該由成人帶領。小學生上下學時,不可多人橫排行走,不要互相推搡打鬧;過馬路時應看清指示信號。城郊及農村沒有人行道,兒童過馬路時應左看右看,不要突然橫穿馬路。

交通工具篇:

54.私家車上要給兒童配備專門的安全座椅。不要讓兒童坐在副駕駛或配有安全氣囊的座位,發生意外事故時,氣囊彈出會導致兒童窒息。

55.乘坐公共交通外出時,不要讓兒童坐在靠近過道的位置,以免兒童因好奇將小手伸出,被過往的乘客或服務車等撞傷。

56.切勿讓身高未及140釐米的兒童使用標準安全帶,如若使用,必須配合使用支撐坐墊。

57.使用安全帶時要脫掉兒童寬大的外衣,盡可能使安全帶緊貼身體。如有必要,請脫掉保暖外套或解開拉鍊,以免因安全帶綁縛外套導致衣服內溫度過高而造成兒童脫水。

58.不要讓兒童坐立太長時間,應讓其經常休息或將其抱起,同時在停車時盡可能使其平躺下來或舒展身體和玩耍。

59.司機後方的座位是最安全的位置,應盡可能讓兒童坐在司機後面的座位上。

60.平時教授兒童一些交通安全知識,熟悉各種交通信號和標誌。不要在街道上和馬路上踢球、溜旱冰、追逐打鬧以及學騎自行車等。

61.你和老公在汽車或自行車旁並排躺著是浪漫,但對小寶貝來說可不是,尤其不要讓他爬到車子下面去。

62.教育孩子無論是乘坐公共汽車還是其他交通工具,都應坐穩,不可在車廂內跑來跑去。

63.在行車過程中,要鎖車門及車窗的中控鎖,兒童無聊在後座玩耍,可能將頭、手伸出窗外,任由兒童去觸碰電動車窗是非常危險的,上車後應該要馬上鎖定車門及車窗的中控鎖。

64.不會走路的兒童下車時,一定要由家長抱著,至於會走路的兒童,在上、下車時,要由父母開、關車門,以免孩子在下車時跌倒,或者被經過的車輛刮倒;在關閉車門時,要注意巡視兒童的手腳有沒有放在門邊,關閉電動窗時,也要檢查兒童的頭手是否伸出窗外,以確保兒童的安全。

65.絕對不要將兒童單獨留在車上,哪怕兒童已經睡著,也要抱出來。將兒童留在車子上可是很危險的舉動呢!因為熄火後,車子內部的空氣或溫度,經過日曬,會造成兒童缺氧,窒息而死。如果沒有將車子熄火,兒童也許會因為好奇心而亂動車內儀器,使車子行進而造成不可彌補的遺憾。

66.隨時鎖上車門,下車後,即使車子是停在自己家中的車庫,也要鎖上車門,以免兒童在玩耍嬉戲時進入車中,卻不知道要如何出來。若是父母沒有特別注意的話,後果就不堪設想了。

67.車內物品的擺設也很重要,在後座的上方,不要擺置堅硬、危險的物品,若是緊急煞車的話,這些物品一定會掉下來傷害到兒童的。

四、兒童人際安全——

許多父母都覺得只有自己全力守在孩子身邊,才能放心,然而,無論是社會規則,還是成長要求,孩子都會更多接觸不同人群,在人際關係中成長,這時,人際安全就很重要。

針對指數:全年齡段

保護類型:主動保護,互動保護

68.儘早對兒童進行防走失教育,在兒童剛學會說話時,就要告訴他家庭地址、爸爸媽媽的姓名、自己叫什麼,再大一點,最好能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的電話和單位。

69.當兒童在社區裡玩耍時,爸爸媽媽應在邊上看護,如一時有事,也要託付自己的熟人幫忙照顧。並告知兒童在原地等待自己,不能跟著別人走,即使是熟人,在爸爸媽媽不在的情況下,也不要跟他走。

70.如果請保姆看護兒童,要為她配手機,使她能第一時間與你取得聯繫,並確保她知道急救中心電話號碼、離你家最近的醫院電話號碼和去醫院的路線。

71.托人照看兒童,要預先交代兒童的特殊問題卡片,如過敏反應(被蜜蜂蜇了過敏、食物過敏等),如何使用藥物,劑量等。

72.在兒童身上放一張家長聯繫卡。聯繫卡寫上兒童及家長的姓名、家庭住址、聯繫電話,放在兒童的衣服口袋裡,萬一和兒童走散了,可以讓別人儘快地幫他找到家長。

73.永遠和幼稚園、學校約定,放學後接兒童,只能由自己來,如果不能自己來,要親自撥打自己的電話說明替代人細節與特徵(很多學校都發放了接送卡,請確保它在你手中不要丟失)。

74.如果自己有事需要拜託朋友去接兒童時,記住,別讓剛學開車的新手去幫你,寧肯讓不會開車的打車去接。

75.防止傷人教育。“他打你,你就狠狠打他!”……這種教育是錯誤的,只會導致傷害升級。正確教育是鼓勵小朋友講道理,而不是用拳頭解決問題。

五、兒童運動遊戲安全——

兒童要成長,就一定會有遊戲和運動,這個時候,主動的防護已經不夠了,更多的是隨行體驗以及互動防護,來確保應對各種變化,來保護兒童的安全。

針對指數:全年齡段 保護類型:互動保護

成長篇:

76.在幼兒學走路時,不要強行牽把手提,容易因為你的用力不當造成兒童拉傷。

77.在給兒童準備洗澡水時,一定要先放涼水,後放熱水。當給兒童洗澡時,不要因電話響等離開兒童,因為嬰兒童溺水2~3分鐘就有可能發生死亡。

78.要特別注意兒童在有滑輪的學步車中的安全,注意他的手扶在小車邊緣,有可能被硬物碰傷。

79.運動中的兒童著裝不要只考慮好看或者可愛,要確保活動方便舒適,不要給兒童穿帶帽子的衣服,或者長裙子、大擺裙以免被小朋友踩住、或在上下設施時衣服被剮而摔倒。

80.沒有成人監護,不要讓兒童用手直接餵食給寵物,或在寵物吃東西或睡覺時打擾它,以免激怒寵物。

游泳篇:

81.兒童在12歲以下,即使會游泳,家長也應陪同。當兒童在海邊或河邊走時,建議給兒童穿上浮生物。

82.兒童游泳的時候,更要隨時注意,防止兒童身體緊張抽筋,發現情況,趕快帶離泳池。進行救護按摩。如果兒童口鼻嗆水,應讓兒童趕快上岸後,用手指壓中脘、內關穴,如果有仁丹,也可以含上一粒。

83.游泳時,如兒童出現胸痛,可用力壓胸口,等到稍好時再上岸。腹部疼痛時,應讓兒童立即上岸,最好讓其喝一些熱的飲料或熱湯,以保持身體溫暖。原因可能是慢性鼻炎、嗆水或身體寒冷、暫時性腦血管痙攣所引起。

84.耳朵裡灌水或鼻子嗆水,排水方法有:將頭歪向耳朵進水的一側,用力拉住耳垂,用同側腿進行單足跳;手心對準耳道,用手把耳朵堵嚴壓緊,左耳進水就把頭歪向左邊,然後迅速將手挪開,水即會被吸出;用消毒棉簽送入耳道內將水吸出。

85.對於游泳不利的情況很多,都要避免,如:飯後不宜游泳,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體不適或虛弱不宜游泳;雷雨天氣不宜游泳,溫度太低、水太涼不宜游泳;游泳時禁止與同伴過分開玩笑,不要隨意下水,特別是野外,不明水域不要游泳、跳水,水淺、人多不可跳水;要在有救生員及合格場所游泳。

騎車篇:

86.許多兒童喜歡騎兒童車,這時要注意,兒童時期由於脊柱的兩塊椎骨之間的軟骨特別發達,生理彎曲尚未固定,骨質比較柔軟有彈性,易於變形。因此,車的高度要適當,坐姿要端正,以免引起脊柱畸形。

87.兒童騎童車時需用腕部骨骼及肌肉的配合。由於嬰兒童腕骨多由軟組織組成,比較柔軟易折,多數腕骨在3歲以後逐漸骨化,但骨化過程比較慢,腕肌發育較晚。因此活動時儘量避免腕部損傷。

88.兒童骨盆發育不成熟,兒童騎車時應選用的活動場地、地面不宜過硬,以免使組成髖骨的各骨轉位,影響癒合,尤其對女孩更應多加保護,以免影響其發育。

89.兒童時期各方面發育都不成熟,動作也不協調,所以對意外事故的反應也較慢,所以父母應經常檢查童車有無損壞並保持清潔,有損壞的及時處理,以保安全。

戶外娛樂篇:

90.戶外活動時,你要親自體驗兒童進行活動的危險性,這樣才能提醒兒童可能遇到的危險。兒童在社區健身區或娛樂區玩時,家長要隨時在兒童的身邊,並在兒童玩器材前,仔細檢查器材的安全性。

91.在遊樂場要認真閱讀遊戲說明,根據兒童的年齡、身高等要求去選擇。不要讓兒童去玩那些不適合他身高、體質的遊樂項目,遊藝設施都是按照身高而非年齡進行限制,是根據安全帶、安全杆的尺寸而嚴格規定的。必要時幫兒童系好安全帶。

92.要教育兒童不去社區中的停車場做遊戲,不要和小夥伴在社區內的車行路上進行滑輪、滑板、騎車等活動。

93.秋千是兒童都愛玩的,但一定要事先叮囑兒童,雙手要始終抓牢秋千的繩索,不玩的時候,要等秋千完全停住了再下來。另外,要告訴兒童,經過秋千旁邊時,一定要繞著走,不然會被蕩起來的秋千撞到。

94. 蹺蹺板是小孩都愛玩的,但是,這是一個配合遊戲,所以,你不光要注意到自己的孩子,還要注意對方的情況,告訴他們,如果不想玩了,先跟大人或對方說,否則一方下來了,另一方沒有準備,很可能被狠狠地敦一下。先離開孩子如果步子慢點兒,很可能被一下子蹺起來的板子拍到。

95. 玩滑梯時不要從滑梯口處往上爬,滑下去後迅速離開滑梯口。

96. 玩蹦蹦床時如果人多會有被小朋友踩到的危險,嚴重的還會造成扭傷、骨折。所以,人太多時先不要玩。如果玩的兒童中間有特別高大、或者玩起來特別頑皮的,最好也先讓兒童等一會兒再玩。

97. 碰碰車也是兒童樂園常有的項目,但它其實很激烈,不是家長帶著玩就都安全了,除了給兒童系緊安全帶之外,不要做太劇烈的碰撞,尤其是正面碰撞。別光顧自己過癮,還要考慮到兒童的承受能力。

98. 旋轉木馬是相對安全的遊戲專案,不過,也要防止過於年幼的兒童跌落,因為旋轉木馬的相對慢速度,總是容易讓人掉以輕心。

99. 環行飛機以及兒童過山車等大型運動玩具,對兒童來說,非常驚險刺激。所以,在讓兒童坐之前,一定要告訴他,千萬不能中途站起來,也不能解開安全帶……正常來說,專業的兒童旋轉設施,應該有鎖死安全設備。

100. 無論你做到多少條,還是會有些狀況出現在你最想不到的時候。最後一條,請謹記:每時每刻,保護好他!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