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護理寶寶中耳炎

寶寶的咽鼓管位置低, 且直、短、粗, 患上呼吸道炎症時, 細菌容易經此通道蔓延擴散到中耳, 引起中耳炎。 分娩時的羊水及出生後的奶汁等液體經外耳道流入中耳, 也會引起感染, 出現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的主要症狀是發熱、耳痛及流膿。 寶寶不會表達, 可能表現出躁動不安, 或用手去拉扯受感染的耳朵, 也有可能出現噁心和嘔吐。 此外, 中耳炎常伴隨發熱, 如果中耳炎併發積水, 耳朵會有腫脹感, 吞咽時會聽到氣過水聲或講話時會有回音。 若出現耳膜穿孔, 則會有分泌物流出。
平時生活中, 如果寶寶突然出現煩躁不安、哭鬧、發熱,

Advertisiment
應首先檢查一下寶寶的耳朵, 看有沒有觸痛或牽拉痛。 當寶寶入睡碰到其耳朵時突然醒來哭鬧, 或餵奶時耳朵朝下受擠壓時, 寶寶啼哭不肯吃奶, 則說明耳道疼痛, 爸爸媽媽應想到寶寶可能是患了中耳炎。 這時需要及時送寶寶到醫院檢查。 等到耳朵流膿時, 鼓膜已經出現穿孔, 很可能因為治療不及時影響寶寶的聽力, 造成終身遺憾。
防病勝於治病
堅持母乳餵養。 研究表明, 母乳餵養的寶寶中耳炎的發病率比較低, 大約是人工餵養的寶寶的一半。 這是因為, 母乳中含有免疫抗體, 能幫寶寶抵抗細菌和病毒的感染。
給寶寶科學餵奶。 餵奶時要讓寶寶頭部抬起一個角度, 特別注意不要讓寶寶拿著奶瓶入睡,
Advertisiment
能夠避免奶液流向咽鼓管, 使咽鼓管阻塞, 導致細菌繁殖而出現中耳炎。
避免寶寶經常感冒, 防止耳內進水。 感冒會導致咽鼓管阻塞, 容易引起中耳炎的發生。 寶寶少感冒, 就可以減少中耳炎的發生。
營造無煙環境。 被動吸煙也是導致中耳炎發作的重要因素。 為了寶寶的健康, 最好不要在家中吸煙。
護理方案與就診建議
一旦發現寶寶患有中耳炎, 應及時治療, 切勿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寶寶要注意休息, 減少活動。 要減少搬動寶寶的次數, 以減輕疼痛。 鼓膜穿孔後, 要讓寶寶向患病的一側側臥, 以方便膿汁的排出。
按摩療法
方法一:以拇指對準耳垂後翳風穴, 先點後按1~3分鐘。
方法二:以拇指、中指點揉風池穴1~3分鐘。
Advertisiment

方法三:寶寶俯臥, 家長以單掌, 從上向下直擦肩、背、腰、骶部的肌肉組織, 反復操作, 以透熱為度。
寶寶總是挖耳朵, 是患中耳炎了嗎?
首先要檢查寶寶是否耳朵有濕疹、痱子、過敏等現象。 如果沒有, 就看看他除了抓耳朵, 還有沒有其他不良反應。 寶寶挖耳朵有兩個可能:一個可能是寶寶在長牙, 因為牙齦難受, 但寶寶分不清是哪裡難受, 大致在一個部位, 但耳朵在外面, 所以就揪耳朵。 還有一個可能是寶寶耳朵發炎, 媽媽可以檢查一下是否有液體從寶寶耳洞裡流出, 然後用手指輕壓耳部周圍特別是耳朵前部的耳洞處和耳背處, 如果寶寶出現不適的表現, 要儘快就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