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與孩子談性

動筆之前, 陪兒子在廁所解手, 兒子重申, “媽媽你是女人, 我是男孩兒。 ”我說, “對啊。 ”兒子接著說, “我喜歡當男孩兒。 你喜歡做女人嗎?”我說, “我當然喜歡做女人了!”

我的兒子Sam比較幸運, 他目睹了我孕育女兒的全部過程, 親眼看著媽媽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 還跟著我去醫院聽到了妹妹的胎心跳動, 回家後興奮地逢人就講“我聽到妹妹的心跳啦!”有時他也跟著我翻看孕期書籍中的畫片, 看看小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是怎樣長大的。 當時才兩歲多的Sam, 已經知道了自己也是這樣長成的:一粒媽媽肚子裡的小種子,

Advertisiment
長啊長, 長到9個月, 媽媽肚子裝不下了, 醫生就把媽媽的肚子切開, 把他取出來。

因為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剖宮產, 在面對Sam最初的好奇心時, 我走了一條捷徑——告訴Sam他和妹妹都是從媽媽肚子裡取出來的。 一起洗澡時他看見我的刀口, 多次很心疼地問我“疼不疼?我能碰一碰嗎?”“切你的刀子有多長?有感覺嗎?”隨後很甜蜜地抱住我, 仿佛體會到經受了這麼深刻的痛苦生出他來的媽媽一定非常愛他。

不過我的心裡還是緊鑼密鼓地做好了思想準備。 終於在他四歲多的一天, 有了第一次這樣的談話——

當時我們倆準備洗澡, 脫好了衣服我坐下來小便。 Sam以前觀察過多次, 知道他和爸爸站著小便, 媽媽則坐著。 今天他問我:

“你怎麼從屁股裡撒尿?”

Advertisiment

我告訴他:“因為我沒有陰☆禁☆莖。 ”

“為什麼?”

“因為我是女人。 男人有陰☆禁☆莖, 女人沒有。 ”

“我要你也有陰☆禁☆莖。 ”

“那我就不是女人了, 也就不能生孩子了。 ”

“為什麼?”

“因為小孩子一般是從女人在這個部位的產道裡生出來的。 ”

“可我是從你肚子裡鑽出來的。 ”

“是的, 那是因為醫生認為媽媽自己生太危險, 需要他們説明。 但是一般來說, 你應該從我的兩腿中間分娩出來。 ”

“從你的屁股裡出來?”

“不是。 是另外有一條秘密通道, 不是我們拉屎撒尿的地方。 ”

“在中間的一個開口?”

“對, 中間的開口。 ”我當時心裡很驚訝他怎麼一下子知道了這條通道的準確位置?轉念一想也合情合理, 一向邏輯思維能力很強的Sam其實是根據自己身體的構造推斷出來的:撒尿的開口在前、拉屎的在後,

Advertisiment
那麼媽媽說的第三個開口肯定是在中間嘍!

Sam一邊洗澡一邊想, 又問了我一個更富挑戰性的問題:

“那當我還是一粒小種子的時候呢?也是醫生切開你的肚子把我放進去的嗎?”

“不是, 是爸爸通過我身上的秘密通道放進去的。 ”

“中間的那條?然後我就長啊長, 長成這麼大, 然後他們就把我取出來啦!”

“對啊!”

“切開你的時候疼嗎?”Sam第N次問我。

“不疼。 ”我第N次回答。

“因為他們給你打麻藥了!”他很權威地宣佈。 這場談話到此結束。

之所以不厭其煩地記錄下這段對話, 是因為在這個問題上, 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答案。 每一位元父母需要根據自己的信仰、理念、文化背景、家庭環境, 以及對待性別、性教育、性文化、性意識等等的態度,

Advertisiment
來做出相應的反應, 跟孩子進行自己認為合適的溝通。

我自己採用的, 是美國兒科以及幼教專家推薦的態度:平靜地、自然地給孩子最真實、最直接的回答。 無論孩子多小, 只要他能提問, 他就能接受符合他年紀的直接的答案。

一般來說, 孩子到了兩歲半左右, 才能夠真正掌握控制自己的大小便。 隨著這種能力上的飛躍、身體上的鬆綁(脫離尿褲), 他們會產生最初的性別意識——我是男孩兒, 還是女孩兒;爸爸是男的, 媽媽是女的;叔叔是男的, 阿姨是女的, 等等。 這種性別意識到了三歲左右成型, 隨之也帶來他們進一步的好奇心:別人長的是什麼樣子?我能不能脫下他們的衣服看一看?小孩子從什麼地方生出來?如果媽媽生了我,

Advertisiment
爸爸有什麼作用呢?我是男孩, 用“雞雞”尿尿, 媽媽是女孩, 沒有“雞雞”, 怎麼尿尿呢?女孩能長“雞雞”嗎?

這種好奇心是正常的, 也是非常容易滿足的。 孩子只對自己能夠消化、理解的知識感興趣, 過多複雜的資訊反而會令他們不耐煩。 就拿Sam來說, 一開始他僅僅需要分辨出男、女, 並且堅持只去男廁所;三歲左右他喜歡琢磨誰生了誰——“媽媽生了我和妹妹, 誰生了媽媽?為什麼爸爸的媽媽不是媽媽的媽媽?”等等, 要弄明白親人之間的順序和關係。 上邊的那場對話, 他獲得了足夠的資訊, 就不再繼續追究了, 我也不必提供更多的詳情。 在這個年齡段, 他其實對“性”不感興趣, 而是想知道小寶寶是怎麼製造出來的。

不過我還是做好了準備, 等他再大一些,需要瞭解更多的事情時,一旦他提問,我會提供確切的回答。

其實最關鍵的,不在孩子問什麼、做什麼,而在於父母的態度,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別意識、自我評價、對待性和生育的態度,也影響著今後他們的擇偶、愛情、婚姻、生育和幸福。

等他再大一些,需要瞭解更多的事情時,一旦他提問,我會提供確切的回答。

其實最關鍵的,不在孩子問什麼、做什麼,而在於父母的態度,它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性別意識、自我評價、對待性和生育的態度,也影響著今後他們的擇偶、愛情、婚姻、生育和幸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