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如何對付家裡的淘氣王

叢叢這個2歲半的小男孩是個讓人哭笑不得的小淘氣鬼, 在家裡一刻也不停地闖禍。 只要大人一不留神, 他不是弄壞東西就是打碎碗杯, 鄰居們都說叢叢是個淘氣的“壞小孩”。

有一次, 媽媽剛下班回家, 還沒來得及做晚飯, 叢叢就纏著媽媽說要喝牛奶, 媽媽只好給他熱好牛奶讓他自己乖乖地坐在小凳子上面喝。 過了一會, 媽媽聽見屋子裡沒有了動靜, 不放心地出來探頭張望了一下。 看到叢叢並沒有乖乖地喝牛奶, 而是把奶嘴塞在小狗的嘴裡, 喂小狗喝牛奶, 地上還滴滴答答灑了不少牛奶, 媽媽見狀哭笑不得。

Advertisiment

很多父母都覺得, 從孩子剛剛開始學會爬的時候, 淘氣的表現就開始出現了。 例如, 在寶寶爬的過程中, 有時候他會把能看到的、能觸摸到的東西放人嘴裡;有時會把廢紙簍弄翻, 把裡面的東西扔得到處都是;有時還會把抽屜不停地打開、關上, 樂此不疲。

但是, 似乎每個孩子都會在某段時期內表現得格外淘氣。 例如, 很多孩子會對水感到非常好奇。 在洗手時, 兩三歲的孩子只有玩水的心情, 而沒有把手洗乾淨的想法。 所以, 他常在水龍頭處轉來轉去, 用手指去堵水管、玩肥皂等。 而一旦過了4歲, 孩子就不再這樣淘氣了。 所以父母不必因此對他大加訓斥, 讓他按著天性自由發展, 一般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改變。

Advertisiment

孩子之所以淘氣, 好奇心占了主要的因素。 不過, 若孩子因為淘氣而將父母的重要物品損壞, 那是因為孩子完全不懂什麼是重要的, 什麼是不重要的, 而並非本意上要損壞。

所以說, 孩子淘氣是基於自發性意志的表現。 一般來說, 除了好奇因素外, 孩子“淘氣”還有如下這些原因:

1.極強的表現欲望

有些孩子愛淘氣, 是因為他們的表現欲很強, 喜歡引起成人的注意。 但是他們對行為的控制力還不夠好, 所以常常做出令父母不歡迎, 即在父母眼中所謂的“淘氣”的行為來。 比如, 他可能將一個一個汽車模型用強力膠粘在一起, 製成“火車”, 也可能將父母心愛的大衣或外套拿出來, 架成一頂露營帳篷。 但他這麼做, 只是單純地實驗自己的奇思妙想,

Advertisiment
是為了讓父母看到, 自己是多麼地厲害。

如果在這個時候, 父母對孩子嚴厲處罰, 那麼很可能會扼殺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

2.逆反心理

由於孩子的好奇心很強, 所以, 他對很多事情都會表現出強烈的探索欲。 如果這個時候, 父母越是不讓看、越是不讓做的事情, 孩子就會偏偏越想去看去做, 並由此做出“淘氣”的行為。

3.精力過剩

孩子年齡不斷增長, 各種能力不斷提高, 但如果父母所能提供的活動環境和條件不能隨之發生相應調整, 就必將無法再滿足孩子的需要。 孩子們剩餘的精力無處使用, 也會產生“淘氣”行為。

由此可見, 孩子的淘氣, 並非都是壞事, 它對孩子自發性的發育、成長其實是大有好處的。

孩子過於淘氣,

Advertisiment
這讓父母感到頭疼無比。 其實, 只要掌握了以下幾招, 教育起淘氣的孩子來父母仍然可以得心應手:

1.要積極引導

允許孩子淘氣, 並不意味著可以對孩子聽之任之。 因為, 孩子缺乏對自我行為的把握能力, 不能把自己的行為控制在適當的度上。 所以, 如果父母不加以正確引導, 有些淘氣的行為就會因為缺乏調教而逐漸演變成不良行為。

比如說, 孩子出於淘氣把東西弄壞了。 開始幾次可能是好奇, 想看看裡面是怎麼回事。 但如果家長任由孩子一再地弄壞東西, 孩子的行為就可能演變成破壞性行為, 即有意識地進行破壞了。

所以, 父母應適當地糾正並引導孩子的淘氣行為, 這是非常有必要的。

2.別忽略那些希望引起父母注意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如果孩子的淘氣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那麼這個時候, 父母就應該放下正在幹的事情, 去關心他, 傾聽他的要求, 然後對他進行合情合理的教育。 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 如果想引起爸爸媽媽的注意, 應該採取更正確的做法, 故意淘氣是不對的。

對這一類孩子, 父母最好平時多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觀察其行動, 傾聽其心聲, 儘量做到防患於未然。 遇事力求在事先打“預防針”, 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對他是關心和注意的, 以避免引發其淘氣行為。

3.抓住孩子淘氣時所蘊涵的教育契機

孩子的淘氣過程, 也是父母對他的最佳教育時機。 例如, 孩子把東西往水盆裡扔, 可能只是單純出於探索目的。 父母要理解孩子, 並抓住機會教育、引導他,如和孩子一起做玩水遊戲、沉浮小實驗,同時告訴孩子,什麼東西不怕水,什麼東西怕水,怕水的東西不能放進水裡等。如果父母可以這麼做,那麼,不僅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索需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求知熱情和動手能力,使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學會許多新的知識。

所以,父母應該珍惜孩子的這種求知心理,抓住時機,予以引導。一方面,要向孩子介紹新接觸到的事物的簡單知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父母要耐心地講道理,告訴孩子“淘氣”是可以的,但不能影響成人工作或損壞東西。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他獲得新知識,形成好行為。

4.別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淘氣,歸根到底是因為他的好奇心。如果父母因為孩子淘氣就斥責或限制他,那麼,他的求知欲望就會被泯滅,正在萌發的自信心也會遭到扼殺。

並抓住機會教育、引導他,如和孩子一起做玩水遊戲、沉浮小實驗,同時告訴孩子,什麼東西不怕水,什麼東西怕水,怕水的東西不能放進水裡等。如果父母可以這麼做,那麼,不僅可以滿足孩子的探索需求,還可以培養孩子的求知熱情和動手能力,使孩子在玩耍中不知不覺學會許多新的知識。

所以,父母應該珍惜孩子的這種求知心理,抓住時機,予以引導。一方面,要向孩子介紹新接觸到的事物的簡單知識,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父母要耐心地講道理,告訴孩子“淘氣”是可以的,但不能影響成人工作或損壞東西。這樣,既能滿足孩子的好奇心,又能使他獲得新知識,形成好行為。

4.別扼殺了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淘氣,歸根到底是因為他的好奇心。如果父母因為孩子淘氣就斥責或限制他,那麼,他的求知欲望就會被泯滅,正在萌發的自信心也會遭到扼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