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父母不能對孩子脫口而出的話

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愛是不容置疑的, 但有時, 我們傾吐愛意, 卻並不一定是正確的方式。 以下22句話, 很多媽媽常常脫口而出, 卻並沒有意識到這可能對孩子造成的困擾和傷害。

保護孩子的好奇與敏感

假如有天寶寶問你:“媽媽, 為什麼樹葉都掉下來了呀?”

你不一定要回答:“這是生物的特徵——生物的應激性、能生長、繁殖、由新陳代謝的特徵決定的……”你可以回答:“因為樹木在春天會萌發新的樹葉芽, 大樹葉長大了就離開樹媽媽……”

也可以回答:“你看樹葉像不像北風和冬天的名片呀, 樹葉落下了, 冬天就快要到來了哦……”

Advertisiment

甚至可以回答:“媽媽也好想知道為什麼呀, 咱們一起去查一查書好不好?”

但是千萬不要回答:“別管了, 那和你沒有什麼關係, 做好你的作業就行了!”

還有這樣的回答也很蹩腳:“我不知道!”“我很忙, 有空再說。 ”“你這孩子太麻煩了!真不讓人省心!”假如你的回答是“不知道!”孩子覺得這是個有力的回答, 明白這樣回答就不會再被追究下去了, 當她被問到什麼問題的時候, 也會不加考慮地回答“不知道”!

小結

媽媽必須鼓勵孩子探索的心理, 面對孩子的問題, 回答不一定要專業科學, 但可以如詩如畫, 最好是用一種讓孩子自己也要思考的回答方式來答。

推薦閱讀:

謹防早期家庭教育誤區

家庭教育中常見五大問題

華人家庭教育的十大誤區

Advertisiment

好的家庭教育濃縮五句話

家庭教育十戒 好媽咪必看

維持孩子的自律感

不要說:“哎呀你把這個掰壞了, 爸爸媽媽要賠錢的!你沒有錢賠, 就要把你關起來!”

不能做的事情, 是因為它不對。

小心不把玩具和器具弄壞, 是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傢俱、不造成浪費, 而不是因為害怕有人看見要賠償。

也許可以這樣說:“看, 寶寶知道這個不是玩具, 從這個方向去掰它很容易斷, 如果弄斷了, 不僅難看, 而且很容易把寶寶的手弄傷。 ”

“別採花, 否則會把員警給招來的!”這麼說等於告訴他, 員警不在公園的時候, 就可以摘花。

或者可以這樣說:“你看, 如果把花摘了, 它就不好看, 不完整了, 寶寶懂得什麼是漂亮的, 什麼是完整的, 什麼是完美的,

Advertisiment
對嗎?咱們留著不摘, 好不好?”

不要說:“聽話!別把櫃子弄亂, 你怎麼就不聽話呢?不聽我話我不理你了!弄得亂七八糟, 你爸爸回來修理你!”

也許可以給孩子一個自己的櫃子, 放自己的玩具, 告訴孩子玩過後要整理好, 別人的櫃子未經允許不能動。 也不要說:“要是讓人看見/ 抓住了, 多丟人哪!”

不該做的事情不是因為“怕丟人”而是因為事情本身不正確。

小結

用“人治”的手段去懲罰, 會讓孩子從小到大都認為, 不必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留給成年人去做好了。

道德感的本質根源在於兒童天生的秩序感, 但如果成年人把兒童對標準的認知變成跟隨成年人的期待, 孩子的個人意志得不到尊重, 紀律和秩序感都是別人(爸爸、老師、班長、領導、員警等)強加給他們的,

Advertisiment
而不是自覺自發建立起來的, 紀律就變成是在有人管束的情況下不得不遵守, 不是發自內心領會和順從的規則。 那樣培養出來的公民會不會在有權威人士監督管理的情況下就能遵守紀律、自覺排隊、遵守交通規則;而沒人看見的時候, 就違法亂紀、爭道爭先、亂闖紅燈呢?

維護孩子的幸福感

不要說:“我要丟掉你了, 讓狼來把你叼走!”

“你再不老實, 護士就來給你打針了。 ”

“你再哭, 保安叔叔就來抓你了。

”“你不聽話, 我就不喜歡你了!”不要說:“ 你爸爸不要我們了。 ”“如果爸爸和媽媽離婚, 你跟誰?”

儘量別在孩子面前吵架, 如果吵架了, 讓孩子看見你們和好, 傳遞給他一個資訊“別擔心, 爸爸媽媽還是一樣愛對方的,

Advertisiment
”讓他有足夠安全感。

如果父母決定離婚, 別讓孩子選擇父母, 或是利用孩子作為夫妻對峙的工具, 這對孩子來說是殘忍的。 父親能替孩子們做的最好的事情, 就是愛並且忠誠于他們的母親。 如果實在做不到, 也別讓孩子見識大人間的爭吵, 平靜平和地和他們述說事實:“爸爸媽媽由於一些原因不能住一起了, 但是我們都永遠愛你, 一直愛你。 ”

小結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都需要依次建立兩個幸福感, 首要幸福感(primary happiness)和次要幸福感(secondary)。 首要幸福感是指孩子對自己的愛的完全確認, 堅信有人永遠無條件地愛自己。 建立了首要幸福感, 孩子就不需要隨時在父母身邊才能感覺到愛, 開始走向獨立。 次要幸福感, 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獲取的快樂:遊戲、學習、新獲得一項技能、得到新玩具、得到一件新衣服, 等。嚇唬孩子,導致他害怕,影響獨立性的形成——只是為了他更“乖”、更“聽話”,更易於受你控制,于他的成長有什麼好處呢?

給孩子愛,而不是物質的依賴

不要說:“如果你吃完這口飯,就給你買冰淇淋。”

“如果你幫奶奶拖地,就給你五塊錢!”

“若你考試得了100 分,我就獎勵你100 塊!”

“爸爸給你買了新的畫畫板,你看他多愛你!”

次序顛倒啦!愛不是以物質來衡量的啊,“啊?你不給我買?那你不愛我,我也不愛你。”

不要說:“你知道為了給你學琴媽媽花了多少錢嗎?還不好好練!”“全身上下名牌,你還不知足!”金錢和知識,僅僅是消耗品,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我們喜歡名牌,因為名牌品質較好,令人穿著舒適,而不是用來穿上以後得意的——為了穿假名牌洋洋得意就更不對了呀。

猶如我們旅行的目的,是為了充實閱歷和頭腦,開拓視野,是為了提高品位和修養,多瞭解不同的文化和事物,多品嘗各地的美味佳餚,讓自己的胃口和大腦都變得靈活機動,並不是為了向人炫耀。

假如寶寶回來說:“今天學校的嘉琳的媽媽給她買了一個新的電動玩具!我也想要!” 讓寶寶明白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情況是不同的,媽媽因為什麼什麼原因,現在不能給你買這個玩具。”

小結

研究表明,越獲得充足愛的孩子,對物質的依賴越不明顯。真愛不需要任何條件——寶寶成長也不需要。可以把獎勵讓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獲得——但不是許諾用金錢換來孩子乖/ 聽話/ 勤勞/ 等等優秀品質。

激發寶寶對長輩的親情

“來,給奶奶問聲好。你怎麼跑了!你怎麼那麼沒有孝心呀!”現代的爸爸媽媽寶寶們,一部分和爺爺奶奶是分開住的,不像以前大家大戶,一家9 口。所以就出現有的寶寶和長輩的隔膜感,父母著急呀,寶寶怎麼就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不親呢?說教式大道理沒用,需要一些技巧,激發寶寶對長輩的親情與責任感。

比如:“寶寶是媽媽生出來的,你知道的對吧?媽媽很厲害對不對?”“媽媽/ 爸爸可是姥姥/ 奶奶生出來的哦!你覺得他們也特別厲害對吧?”讓寶寶對爺爺奶奶心生崇拜之心。

或者:“爺爺奶奶年紀越大就會越來越弱,咱們得負責保護他們!”或者可以說:“待會兒到奶奶家,請你做一下小偵探,偵查一下上周爺爺咳嗽好了沒,要是沒有按時吃藥,咱們得批評他!”

“怎麼偵探呢?觀察櫃子和水杯,對不對?看看藥有沒有吃完了,有沒有覺得藥苦就不吃了,觀察回來向我報告!……”他會覺得和你擁有了小秘密,很熱心地去關注。

比方說:“我們要當好小員警,管著爺爺奶奶,不能吃太多肉/ 不能吃太多的糖……”

可以授權“我宣佈,以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要歸我們家寶寶管!”“爺爺奶奶的飲食要少鹽少糖少油,寶寶負責調查監督”……老人當然會很樂意受管,寶寶也會很願意去管的。

小結

兒童都是吸收性心智,喜歡模仿大人的舉動,若你和長輩講話輕言細語,親熱有加,而不止是客氣,他們也會漸漸學會的。


來源:領育網女性網

等。嚇唬孩子,導致他害怕,影響獨立性的形成——只是為了他更“乖”、更“聽話”,更易於受你控制,于他的成長有什麼好處呢?

給孩子愛,而不是物質的依賴

不要說:“如果你吃完這口飯,就給你買冰淇淋。”

“如果你幫奶奶拖地,就給你五塊錢!”

“若你考試得了100 分,我就獎勵你100 塊!”

“爸爸給你買了新的畫畫板,你看他多愛你!”

次序顛倒啦!愛不是以物質來衡量的啊,“啊?你不給我買?那你不愛我,我也不愛你。”

不要說:“你知道為了給你學琴媽媽花了多少錢嗎?還不好好練!”“全身上下名牌,你還不知足!”金錢和知識,僅僅是消耗品,不是生活的唯一目的,我們喜歡名牌,因為名牌品質較好,令人穿著舒適,而不是用來穿上以後得意的——為了穿假名牌洋洋得意就更不對了呀。

猶如我們旅行的目的,是為了充實閱歷和頭腦,開拓視野,是為了提高品位和修養,多瞭解不同的文化和事物,多品嘗各地的美味佳餚,讓自己的胃口和大腦都變得靈活機動,並不是為了向人炫耀。

假如寶寶回來說:“今天學校的嘉琳的媽媽給她買了一個新的電動玩具!我也想要!” 讓寶寶明白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每個人的情況是不同的,媽媽因為什麼什麼原因,現在不能給你買這個玩具。”

小結

研究表明,越獲得充足愛的孩子,對物質的依賴越不明顯。真愛不需要任何條件——寶寶成長也不需要。可以把獎勵讓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獲得——但不是許諾用金錢換來孩子乖/ 聽話/ 勤勞/ 等等優秀品質。

激發寶寶對長輩的親情

“來,給奶奶問聲好。你怎麼跑了!你怎麼那麼沒有孝心呀!”現代的爸爸媽媽寶寶們,一部分和爺爺奶奶是分開住的,不像以前大家大戶,一家9 口。所以就出現有的寶寶和長輩的隔膜感,父母著急呀,寶寶怎麼就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不親呢?說教式大道理沒用,需要一些技巧,激發寶寶對長輩的親情與責任感。

比如:“寶寶是媽媽生出來的,你知道的對吧?媽媽很厲害對不對?”“媽媽/ 爸爸可是姥姥/ 奶奶生出來的哦!你覺得他們也特別厲害對吧?”讓寶寶對爺爺奶奶心生崇拜之心。

或者:“爺爺奶奶年紀越大就會越來越弱,咱們得負責保護他們!”或者可以說:“待會兒到奶奶家,請你做一下小偵探,偵查一下上周爺爺咳嗽好了沒,要是沒有按時吃藥,咱們得批評他!”

“怎麼偵探呢?觀察櫃子和水杯,對不對?看看藥有沒有吃完了,有沒有覺得藥苦就不吃了,觀察回來向我報告!……”他會覺得和你擁有了小秘密,很熱心地去關注。

比方說:“我們要當好小員警,管著爺爺奶奶,不能吃太多肉/ 不能吃太多的糖……”

可以授權“我宣佈,以後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要歸我們家寶寶管!”“爺爺奶奶的飲食要少鹽少糖少油,寶寶負責調查監督”……老人當然會很樂意受管,寶寶也會很願意去管的。

小結

兒童都是吸收性心智,喜歡模仿大人的舉動,若你和長輩講話輕言細語,親熱有加,而不止是客氣,他們也會漸漸學會的。


來源:領育網女性網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