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熊孩子他媽發帖遭網友炮轟 都是你的錯!

熊孩子”一詞, 始于方言盛行於網路, 如今它多指惹人討厭的孩子。 最近“熊孩子”又火了, 一位網友在網上發帖講述了自己大戰熊孩子的經歷, 大家拍手稱快, 而熊孩子的媽媽得知此事, 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其中不乏過激的言論, 網友們對此炮轟不止。 熊孩子縱有千百不是, 按熊媽的說法, 他畢竟是個孩子, 種種錯誤熊媽難辭其咎!事件詳情請看:熊孩子他媽大戰腹黑怪蜀黍


“小孩子家, 哪個不調皮!你有孩子嗎?”

熊媽一宗罪:各種藉口驕縱孩子

“孩子在你家翻東西怎麼了?收拾一下不就行了嗎?”

“小孩打你,

Advertisiment
你都跟他計較?才6歲, 打死你了?”

“小孩子家, 哪個不調皮!你有孩子嗎?”

“孩子還沒長大!你就認為未來就會犯罪?”

……

媽媽帶兒子到鄰居家做客, 本無可厚非。 可熊媽帶著熊孩子到鄰居家卻成了“禍國殃民”。 穿鞋踩在人家床上--孩子還小不懂事, 往螢幕上吐口水--孩子還小不懂事, 隨便亂打人--孩子還小不懂事, 亂翻東西--孩子還小不懂事……

網友批判

“你家小孩是人鄰居就不是人?憑什麼要容忍你家小孩亂翻東西亂打人?沒素質沒家教!別拿調皮當藉口, 為啥我也見過很多6歲小孩聽話可愛的?你家小孩是小孩怎麼了?小孩就比大人高貴?小孩的命比大人值錢?小孩就比大人重要?小孩去別人家混帳別人就得忍著?”

“又是一個熊孩子的熊母!”

Advertisiment

小編點評

身為人母, 怎麼能拿“孩子還小”做藉口?孩子還小, 但家長不小了!不要認為孩子還小, 就放縱孩子的行為。 當不懂事的孩子第一次做出出格舉動時, 懂事的家長會立即遏制孩子的行為;禮貌的家長更會帶著孩子向鄰居道歉;明智的家長還會在事後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熊媽二宗罪:網上撒潑惹人厭惡

“你們是不是都是90後!90後就是沒家教!”

“別讓我再見到你這天殺的缺德!剁了你!”

除了以上過激的言論, 這位熊媽的帖子裡使用了“咆哮體”, 她發了大量重複的語句和感嘆號, 看起來觸目驚心。

網友批判

“家長素質低下, 建議就別要小孩把自己的渣基因傳播下去了, 害人!”

“既然您有信心將您的孩子在未來教育成一個遵紀守法尊老愛幼具備各種美德的優秀人才,

Advertisiment
那能不能麻煩您別再秀下限了。 ”

“九零後都比你有家教好嗎?沒家教的人帶出沒家教的孩子還在這裡發帖證明著自己沒家教。 ”

小編點評

護犢情深可以理解, 可如此撒潑咆哮就讓人倍感厭惡了。 有其父必有其子, 有熊媽必有熊孩子。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更是孩子行為習慣的榜樣。 因此, 家長應當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則!

因此, 父母在待人接物時表現出你的氣度和禮貌, 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會彬彬有禮。 同樣, 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欺負其他小朋友、大朋友, 自己就不要打罵孩子;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懂規矩, 自己就不要去做排隊插隊、在公共場所大吵大嚷的事。

Advertisiment


“子不教父之過”

熊媽三宗罪:教育不作為

“你家孩子調皮, 你會怎麼做? 難道是給他看毛片, 或者暴打?”

熊媽在網友的指責聲中依然昂首反駁, 殊不知是自己教育的不作為表現讓孩子被別人用如此極端的手段給“教育”了。

網友批判

“你的孩子在別人家翻東西還打人就說明他沒家教。 還是那句話, 自己不教就讓別人來替你教。 你又運氣不好, 碰到個缺德的, 以後還是好好管教管教你的小孩吧。 也許你覺得孩子小, 什麼都是小事, 但在別人看來沒家教的小孩真的很煩人, 很讓人厭惡的。 ”

“你不管孩子別人管, 你孩子去別人家亂翻、吐口水到螢幕上、要人陪著玩遊戲不管輸贏都要揍人還有理了?你沒看到那樓底下一排都表示大快人心嗎?熊媽就是熊媽!你孩子不管去誰家別人都會厭惡他,

Advertisiment
你要不好好管教這事就還會發生的。 ”

小編點評

正所謂“子不教父之過”, 如此淺顯的道理在古時的三字經中已經能夠看到。 當熊孩子禍害鄰居時, 熊媽媽為何不趁機教育孩子讓他懂事?當熊孩子成為熊孩子之前, 熊媽的教育去哪裡了?一個孩子的成長, 不能只養不教, 而教的態度也一定要認真負責, 切莫隔靴搔癢。

為人父母要給孩子立個規矩, 讓他從小就能分辨什麼行為是對的、什麼行為是會找人討厭的。 要讓是非對錯的概念在孩子的頭腦中紮下了根, 成為他成長的行為準則, 學會自律自愛!

做個明智的家長, 對孩子要賞罰分明。 孩子犯了錯,就應該及時制止,同時要告訴他這種行為是錯的,不可以做。只有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對孩子進行教育,才能讓孩子逐漸變成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好孩子。


為人父母要自省

熊媽四宗罪:不懂自我反省

“跟你做了半年的鄰居!你就這樣對待你的鄰居!缺德!”

得知真相的熊媽一直在網上叫囂,發誓要把嚇著孩子的鄰居給揪出來,說鄰居缺德。而面對網友的勸誡,熊媽也一直在譴責鄰居。

網友批判

“我只是好奇,像你這樣的父母,是哪個年代的爹媽教出來的?唉,你好好想想自己吧!不反省的話,以後你孩子有你哭的。”

“你孩子在人家家亂弄多少次了你倒是教育過?人鄰居敢教育你娃?說到底人也就是放在自家電腦裡你自己不看好娃。罵人家之前你倒是自己檢討自己的錯了沒?”

“這人不是在教訓你孩子,樓主你沒明白嗎,這是在教訓你這個當媽的。不然的話他大可以放個鬼片。你鬧也沒用。沒人會支持你的。”

小編點評

當熊孩子他媽在網上叫囂著要把嚇孩子的鄰居找出來的時候,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鄰居會拿毛片給孩子看?

因為他覺得好玩嗎?因為他與熊孩子一家鄰里不睦嗎?因為他有特殊癖好嗎?一個心智成長的成年人都不會故意讓孩子去接觸這樣限制級的東西。如果他這樣做了,一定是迫於無奈。熊孩子的鄰居確實是迫於無奈。有熊孩子他媽做後盾,鄰居就是對熊孩子頑劣的行為咬牙切齒,也不好發作。但如果心平氣和跟熊孩子他媽說吧,熊媽又袒護孩子:“孩子還小,沒多大力氣,打你就是給你撓癢癢。”萬般無奈,只得嚇嚇熊孩子。鄰居的帖子中也說了,此舉的不是為了報復孩子,更大的目的是希望警醒熊孩子他媽。

可事與願違,熊孩子他媽對事件知情後急得跳腳,揚言要剁了這個缺德的鄰居。喂,熊孩子他媽,有在網路上洩憤的時間,不如想想為何孩子會遭遇如此“教育”。如果孩子在鄰居家彬彬有禮,別說玩電腦了,也許孩子經常在鄰居家吃飯都是有可能的。

孩子犯了錯,就應該及時制止,同時要告訴他這種行為是錯的,不可以做。只有在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中對孩子進行教育,才能讓孩子逐漸變成一個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好孩子。


為人父母要自省

熊媽四宗罪:不懂自我反省

“跟你做了半年的鄰居!你就這樣對待你的鄰居!缺德!”

得知真相的熊媽一直在網上叫囂,發誓要把嚇著孩子的鄰居給揪出來,說鄰居缺德。而面對網友的勸誡,熊媽也一直在譴責鄰居。

網友批判

“我只是好奇,像你這樣的父母,是哪個年代的爹媽教出來的?唉,你好好想想自己吧!不反省的話,以後你孩子有你哭的。”

“你孩子在人家家亂弄多少次了你倒是教育過?人鄰居敢教育你娃?說到底人也就是放在自家電腦裡你自己不看好娃。罵人家之前你倒是自己檢討自己的錯了沒?”

“這人不是在教訓你孩子,樓主你沒明白嗎,這是在教訓你這個當媽的。不然的話他大可以放個鬼片。你鬧也沒用。沒人會支持你的。”

小編點評

當熊孩子他媽在網上叫囂著要把嚇孩子的鄰居找出來的時候,是否思考過一個問題:為什麼鄰居會拿毛片給孩子看?

因為他覺得好玩嗎?因為他與熊孩子一家鄰里不睦嗎?因為他有特殊癖好嗎?一個心智成長的成年人都不會故意讓孩子去接觸這樣限制級的東西。如果他這樣做了,一定是迫於無奈。熊孩子的鄰居確實是迫於無奈。有熊孩子他媽做後盾,鄰居就是對熊孩子頑劣的行為咬牙切齒,也不好發作。但如果心平氣和跟熊孩子他媽說吧,熊媽又袒護孩子:“孩子還小,沒多大力氣,打你就是給你撓癢癢。”萬般無奈,只得嚇嚇熊孩子。鄰居的帖子中也說了,此舉的不是為了報復孩子,更大的目的是希望警醒熊孩子他媽。

可事與願違,熊孩子他媽對事件知情後急得跳腳,揚言要剁了這個缺德的鄰居。喂,熊孩子他媽,有在網路上洩憤的時間,不如想想為何孩子會遭遇如此“教育”。如果孩子在鄰居家彬彬有禮,別說玩電腦了,也許孩子經常在鄰居家吃飯都是有可能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