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膽小害羞的寶寶“壯膽”

害羞就是在面對新情境和陌生人時, 往往會顯得靦腆、容易受驚、膽怯、猶豫或過分沉默。 就心理學觀點而言, 它是屬於我們人類的一種自衛策略。 就發展觀點來看, 它是與生俱來的一種行為特質。 為此, 不難瞭解:害羞在兒童行為中是極為普遍存在的一種問題。 據統計有1/5的兒童天生就害羞, 有一部分兒童是有一段時間害羞, 大約有一半兒童到六歲還害羞。

1歲以前的孩子不太會認人, 情緒表現也不夠細膩, 很少會出現害羞的問題。 而1歲-2歲半的孩子, 因為開始有機會接觸新環境、新人群, 可以去分辨出熟悉或陌生,

Advertisiment
在這個時期害羞是很正常的, 漸漸的隨著年齡增長, 害羞的情形也會慢慢改善。

為了避免孩子容易害羞, 父母可以在孩子1-2歲半的時候, 積極去營造孩子與人相處的機會, 並建立愉快的經驗, 如此便可減少孩子出現害羞氣質的機會。

孩子的害羞氣質, 對未來的學習或職場表現, 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 像是在學校裡, 孩子可能因為害羞不敢發言, 無法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學間的相處, 也容易被誤認為是態度冷漠、奇怪, 造成人際關係緊張;長大求職的時候, 也容易影響面試表現、同事之間的相處等。

害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除了先天的如此外, 還有以下原因:

1.自我意識開始發展, 怕別人不尊重自己,

Advertisiment
對自己不友好;

2.自我評價低, 怕別人說自己能力差, 儘量躲避;

3.有陌生人焦慮。 一般來說, 五六個月到一歲半, 這個現象比較重, 但有的孩子會推遲出現或延續長久, 到兩歲以後還有表現, 你的孩子可能屬於這一類;

四、改善害羞氣質的教育原則

從許多研究和臨床的案例中不難發現, 造成孩子害羞的原因, 除了先天因素之外, “缺乏自信”也是重要因素。 因此, 建議父母不妨參考下列方法, 增進孩子對自我的肯定, 來改善害羞的表現。

增加孩子的社交機會

讓孩子有較多和他人相處的機會, 是加強社交技巧的好方法。 父母可以邀請親朋好友帶孩子到家裡做客, 讓孩子們彼此有更多的互動, 以此讓孩子熟悉和他人相處的情境。

Advertisiment

多給予鼓勵和讚揚

容易害羞的孩子, 通常會比較在意他人的眼光, 擔心自己的行為會不被認同。 因此, 當孩子試圖表達時, 父母應給予足夠的鼓勵和讚揚, 讓孩子勇於繼續向前, 去面對新的環境、新的人群。

培養孩子的自信

孩子成長過程中, 父母應該適時提供機會, 讓孩子試著獨立去完成工作, 而不是過度的保護, 凡事都幫孩子處理, 如此才讓孩子擁有某種程度的自主權, 產生被信任的感覺, 建立自信心。

肯定孩子的專長和優點

害羞和自卑感有一定的聯繫, 為了使孩子對自己有更多正面的肯定, 父母可以儘量引導孩子去發揮其專長或優點, 並給予肯定和讚揚, 讓孩子有更多的勇氣去表現自己。

多一份關心和體諒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