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其他>正文

為寶寶營造一個感知樂園

每個正常的嬰兒都有驚人的學習能力。 實際上, 還在母腹時, 他就是一個小小的“竊聽者”, 并能用胎動的次數和特點對周圍事物發表“意見”了。 出生后, 他就會日益主動地探索周圍的世界。 豐富而適宜的環境刺激, 是他那遠未成熟、正在急速發育的大腦最重的“營養素”。 因此, 年輕的父母們, 應當給寶寶營造一個美妙的小樂園——一個豐富感知的訓練環境。

視覺訓練:

1、注視活動:可用硬紙片自制黑白兩色的卡片, 約為一塊方瓷磚大, 內容可有靶心圖、棋盤圖等對稱性的圖譜, 可以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寶寶”等漢字或放大的父母彩照,

Advertisiment
也可以把拆開的《嬰兒畫報》等放在距離寶寶眼前20厘米處, 讓孩子注視。 筆者曾讓一名出生51天的女嬰注視靶心圖, 她竟然一次注視了15分鐘, 前8分鐘甚至沒有眨眼。 注視活動是訓練寶寶對顏色、圖形的感知和注意力的好方法。 圖或字卡可3—5張為一組, 每天2—3次, 每隔4—5天輪流更換。

2、追視活動:用直徑約10厘米的紅球或大吹氣動物或你的笑臉, 距寶寶眼前20厘米處, 待其注視后, 再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或成環形緩緩移動, 讓他的視線追隨你移動的物體。

聽覺訓練:

1、言語:出生后, 就可以在寶寶耳旁10厘米處輕輕呼喚他的乳名, 使他聽到聲音后轉過頭來。 每天都要給他念節奏短小, 朗朗上口的“三字兒歌”, 或輕輕哼歌謠。

Advertisiment
無論是給孩子喂奶、洗澡、換尿布或抱起孩子時, 都要在他眼前用溫柔親切、富于變化的語調反復地和他說話, 告訴他你正在做什么。

2、音樂:把寶寶在胎兒時聽過的音樂再放給他聽, 音量比大人在室內說話的聲音稍大些為宜。 你可以結合寶寶的生活起居(如起床、喂奶、做操、游戲、入睡前)播放適當的固定音樂, 既可增強寶寶的音樂記憶力, 又能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還可以給寶寶聽模仿的動物叫聲和大自然中某些音響的音樂, 若再配上相應的實物或圖片, 讓寶寶看一看, 摸一摸, 就能使寶寶的聽覺、視覺、觸覺得到綜合的訓練。

3、追聲尋源:用嘩鈴棒、八音盒、鐘表、小杯和小勺、橡皮捏響玩具等多種發聲體訓練寶寶的聽覺辨別力和方位聽覺。

Advertisiment
可先將各種發聲體在寶寶視線內弄響給他聽, 并告訴他名稱, 待其注意后, 再慢慢移開, 讓寶寶追聲尋源, 當寶寶辨出聲源后, 再變換不同距離或方向。

觸摸抓握:

寶寶出生后1—2個月內, 可用不同質地、適合寶寶小手抓握的物品如撥浪鼓、海綿條、絨布頭、紙卷、小瓶蓋或小積木、芹菜根或者你的手指, 放在他的小手里, 讓他握一會兒, 使他獲得各種觸覺經驗。 2個月后, 可以在他眼前懸吊一些半固定的玩具, 讓他擊打、夠取、抓握, 還可以給他做手指按摩操, 從手心到手背, 到每個手指頭, 每天2—3次。

逗笑發聲:

寶寶越早學會“逗笑”就越聰明。 因為逗笑是你“逗”他才“笑”的行為。 逗笑是寶寶的感覺系統(視、聽、觸等)與運動系統(微笑)之間建立神經聯系、形成條件反射的標志,

Advertisiment
是寶寶對你的音容笑貌、逗引、愛☆禁☆撫做出綜合性的主動回報, 是寶寶最初的智力萌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