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孩子選購玩具的心理衛生要求

玩具是專門供給孩子遊戲的物品和材料。 玩具是孩子接觸最多, 也是孩子最喜歡的物品。 玩具不僅會對孩子的身體健康發展有影響, 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也同樣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但是我們許多家長在為孩子購買玩具時, 往往只注意玩具的生理衛生要求(如, 無毒性、無傷害性等), 而沒有注意到玩具的心理衛生要求。 其實, 玩具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也是有很大影響的, 對玩具的不當選擇, 就有可能對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產生消極影響。

那麼, 我們在為孩子選購玩具時, 應該注意哪些心理衛生要求呢?

Advertisiment

我認為, 我們在為孩子選購玩具時, 應該注意以下心理衛生要求:

一、給孩子買的玩具, 要有利於孩子的全面發展

孩子各方面的素質是在活動中得以發展的, 而遊戲是幼兒期的孩子最喜歡的活動, 玩具則是孩子遊戲的物質基礎, 它對孩子的遊戲具有導向功能--從這種意義上講, 孩子有什麼樣的玩具, 他就有什麼樣的遊戲(活動), 然後就有什麼樣的發展。 而每種玩具都它特定的“發展功能”, 比如, 有的智力玩具主要是用於發展孩子智力的, 體育玩具主要是用於發展孩子體能, 增強其體質的等等。 因此, 為了促進孩子全面健康地發展, 我們一定要注意根據“全面發展性原則”, 為孩子購買具有各種各樣“發展功能”的玩具,

Advertisiment
以便能更好地促進孩子身心的全面發展。

正是基於上述認識, 我們主張, 為孩子購買的玩具不應過於拘泥於玩具的“性別”分類(如一般我們會為男孩購買槍、車、炮、劍之類, 為女孩購買的往往是布娃娃、小動物等), 而應讓孩子適當玩一些“異性玩具”, 如男孩也可以玩小動物、布娃娃, 女孩也可以玩槍、車之類。 因為同情心、細心也是男孩今後發展必需的一種品質, 勇敢、好動更是現代女性必需的一種品質, 而且創造心理學研究表明, “中性度”的人更具有創造性。

二、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選擇不同的玩具

有人認為, 玩具是孩子的良師, 是孩子的益友。 其實, 這一觀點並不完全正確。 對於某個孩子來說某種玩具可能是良師,

Advertisiment
是益友;而對另一個不同性格的孩子來說, 則可能是庸師, 是損友。 比如, 積木、積塑、棋類、串珠等需要“靜心”的玩具, 對於坐不住,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來說, 多玩它們, 有利於培養孩子毅力和注意的堅持性;而這些玩具, 對於那些性格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的的孩子來說, 更容易令他們沉迷於此, 而失去許多與人交往的機會, 孩子越是沉迷于此, 他們就越發變得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

所以說, 我們在為孩子選擇玩具時, 除了要注意它們的一般發展功能外, 還要注意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 選擇適合於他們心理健康發展的玩具。 比如,給內向的孩子買特別好的玩具, 讓其有資本吸引其他幼兒, 並從中獲得與人交往、分享的快樂。

Advertisiment
又如給性格孤僻不愛動、沉默寡語、不合群的的孩子,提供動態的玩具,如慣性玩具、聲控玩具等,讓他們在輕鬆、自由、不受壓制的遊戲氛圍中追逐汽車、飛機、坦克,踏著童車四處轉,並和小夥伴一起共同操作,使用同一玩具。 遊戲的樂趣有效地調動著這些孩子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使他們產生愉快和自信的體驗,逐漸形成活潑開朗的性格。

三、不要為孩子購買過多的玩具

許多家長認為,玩具越多,對孩子的發展越好。 所以在購買玩具方面很捨得投資--只要孩子喜歡, 再貴重的玩具都可以為他買下--即使手頭很緊, 省吃儉用也要為孩子買下他心愛的玩具……

但研究表明, 孩子同時擁有過多的玩具,

Advertisiment
不但對其心理發展沒有多少益處, 相反還有害處--過多的玩具會使孩子容易養成散漫,注意力不集中、不穩定,做事不認真、不細緻的習慣以及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等不良性格;同時, 過多的玩具,還會使孩子養成浪費的習性,不知愛惜玩具,隨意把玩具弄壞再要新的,嚴重者還會使孩子養成玩具“破壞癖”。

相反,玩具適當地少,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孩子學會專心,同時也有利於孩子研究舊玩具的新玩法,有利於充分挖掘玩具的潛在教育功能;另外,玩具稍嫌不足時,孩子就會努力創造出自己所需要的玩具,這將有利於孩子能力,特別是創造力的發展。

四、不要為孩子購買過於容易損壞的玩具

玩具在孩子手中主要是操作使用,而不是觀賞。 因此,給予孩子玩的玩具必須是結實耐用的,易損壞的玩具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失望和不快,甚至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緊張,進而降低玩具的娛樂性。因為孩子在使用這些易損壞的玩具時,為了不損壞玩具,孩子玩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的。長期如此,當然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有可能還會導致孩子變得有點神經質。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成人和孩子都不在乎玩具是否被損壞,玩具容易損壞也不利於培養孩子愛惜玩具、愛惜物品的品質。另外,對破損的玩具應及時整修。因為擺放破損的玩具,將會造成孩子不愛惜玩具的後果。

五、不應買動物給孩子做玩具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家長買回一些動物給孩子做玩具--讓孩子從任意使喚或者殘忍虐待動物中獲得樂趣。其實,我們不應該讓孩子把動物視為玩具。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把動物視為人類的夥伴。孩子不應該懼怕動物,也不應對其任意使喚或者殘忍虐待。虐待動物的孩子,可能懷有控制或者欺負弱小者的欲望。如果家裡有鳥、狗、貓等動物,我們則應該教育孩子:這些動物能夠象人一樣地感受苦痛。學會與動物相處是孩子的一個準備階段,這有利於他們學會與人進行合作。

玩具作為一種手段,一種載體,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因此,我們要根據各種玩具所具有功能,並結合我們孩子的特點,為我們自己的孩子選擇有利於其心理健康發展的玩具。

因此,給予孩子玩的玩具必須是結實耐用的,易損壞的玩具往往會給孩子帶來失望和不快,甚至還會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緊張,進而降低玩具的娛樂性。因為孩子在使用這些易損壞的玩具時,為了不損壞玩具,孩子玩的時候總是小心翼翼的。長期如此,當然不利於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有可能還會導致孩子變得有點神經質。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如果成人和孩子都不在乎玩具是否被損壞,玩具容易損壞也不利於培養孩子愛惜玩具、愛惜物品的品質。另外,對破損的玩具應及時整修。因為擺放破損的玩具,將會造成孩子不愛惜玩具的後果。

五、不應買動物給孩子做玩具

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家長買回一些動物給孩子做玩具--讓孩子從任意使喚或者殘忍虐待動物中獲得樂趣。其實,我們不應該讓孩子把動物視為玩具。我們應該教育孩子把動物視為人類的夥伴。孩子不應該懼怕動物,也不應對其任意使喚或者殘忍虐待。虐待動物的孩子,可能懷有控制或者欺負弱小者的欲望。如果家裡有鳥、狗、貓等動物,我們則應該教育孩子:這些動物能夠象人一樣地感受苦痛。學會與動物相處是孩子的一個準備階段,這有利於他們學會與人進行合作。

玩具作為一種手段,一種載體,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因此,我們要根據各種玩具所具有功能,並結合我們孩子的特點,為我們自己的孩子選擇有利於其心理健康發展的玩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