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孩子報兒童興趣班 家長最易犯的3個錯

雖說咱們的家長朋友都知道, 一個聰明的孩子需要的是高智商。 但事實證明, 一個人的情商高比智商高更能適應這個社會。 所以, 培養高情商孩子, 各種才藝培養, 各種興趣班成了家長們心中的首選。

尤其是碰到暑、寒這種時間較長的假期, 多數孩子的時間都被安排得滿當當。 不得不讓孩子發出“這哪裡是假期, 這完全就是在加負”的聲音。

確實, 孩子在各年齡段開始學些興趣愛好有好處, 但望子成龍的心態有時又讓父母不免走入另一個誤區。 靜下心來想想, 你已經或正在走入哪個誤區……

誤區之1: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在孩子身上

Advertisiment

有些家長小時候條件不好, 沒有條件實現理想, 而有了孩子後, 就把理想寄託在了孩子身上。 比如一位家長, 英語頂呱呱一直是他的夢想, 他就讓孩子從小上英語班學習英語, 而成績稍有不好就一通批評。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他有自己的想法。 他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 如果大人把自己感興趣的強加給孩子, 讓孩子擔負起父母的願望, 那孩子的負擔就太重了, 孩子學習起來就是一個痛苦的過程。

因此, 應該尊重孩子的興趣, 讓他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對於感興趣的事, 孩子能學得又快又好。 而父母自己的理想, 還是自己努力去接近目標吧!

興趣班固然對孩子有一定的好處,

Advertisiment
但粑粑麻麻們切忌盲目跟風, 過度培養, 別讓興趣班成了孩子快樂成長的枷鎖, 給孩子的童年多留下些快樂的記憶。

誤區之2:只重結果, 忽視過程

學琴的家長只注重孩子學會了哪支曲子;學畫的家長只注重孩子是否畫了一幅完整的畫;學珠心算的家長只注重孩子算得是否快;學跳舞的家長只注重孩子是否學會了跳支完整的舞……

只看重結果, 無論是給孩子還是給老師都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其實教孩子, 學習的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 在學習的過程中, 能調動他們多個器官、多種感覺, 培養多方面能力。 比如學習彈琴, 手眼耳的協調非常重要, 耐性、毅力、戰勝困難的能力決定著他是否能學習下來, 而經過自身努力戰勝困難後的成就感也使他心情愉悅。

Advertisiment

貫穿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這些品質, 家長可能看不到, 但卻對孩子的未來影響深遠。

再有, 在學習過程中, 一些基本功可能只是學習中的一個小節, 比如跳舞, 一個舞步要練好長時間, 給父母的感覺是孩子幾次課什麼正經的也沒學, 但實際上, 基本功的訓練是為讓孩子能完整跳下整個舞蹈而打下良好基礎。 基本功如果不扎實, 學到一定程度可能就學不下去了。

誤區之3:週末上興趣班如同趕場, 沒了親子時間

有些家長不在乎花錢多少, 在週末給孩子報了一個又一個興趣班, 英語、影視表演、鋼琴、滾軸……孩子忙, 家長也跟著一起忙。 本來上一星期幼稚園就沒多少時間陪孩子, 而週末又全用來上興趣班了。

Advertisiment

孩子在這個年齡段是離不開親情的, 與父母在一起, 是使他們心理發展正常的基礎, 如果忽視幼兒心理以及親情的交流, 你會發現孩子變得不聽話、愛發脾氣等等。 今後容易與子女在心理上產生隔閡, 難以溝通。

再者, 一味地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 容易使孩子疲勞、厭倦。 今後他可能對什麼都知道一點兒, 但對哪個都不精。 不如只選擇一兩項重點學, 學會了再學其他專案。 孩子如果在哪個專案上特別有潛力, 就要多花時間重點培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