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維生素過量寶寶吃出壞脾氣

周女士的女兒今年5歲, 一向很乖, 可最近突然脾氣煩躁, 老流汗, 而且不愛吃飯, 一檢查, 發現是給孩子補的維生素過了量。

昨天, 市食品藥品監管局專家彭良漢因此提醒家長們, 不要以為孩子吃了維生素有益無害。 其實吃多了並不好, 如維生素A、維生素D, 吃多了會出現厭食、發熱、煩躁、哭鬧、骨關節痛、多尿、肝腫大及腎臟損害。 還有, 維生素C用處雖多, 但大量服用也會引起腹痛、腹瀉等症狀, 以及出現藥物中毒。

除了維生素, 彭良漢建議家長們對孩子也不要濫用抗生素。 “如果長期使用鏈黴素、新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抗生素,

Advertisiment
會對聽神經造成影響, 引起暈眩、耳鳴、甚至耳聾。 使用氯黴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 ”

此外, 8歲以內的孩子, 特別是新生兒, 服用四環素、土黴素容易引起牙齒變黃, 並使牙釉質發育不良, 所以小兒最好不用四環素、土黴素。

“對解熱鎮痛藥, 家長們也要慎重選擇。 ”彭良漢提醒, 兒童發熱的原因, 也許是普通感冒、扁桃體發炎, 也可能是麻疹、肺炎、腦膜炎等嚴重疾病。 在沒有查出病因前, 濫用解熱鎮痛藥, 會掩飾病情, 妨礙正確診斷, 耽誤治療。 特別是幼兒高熱時, 如果使用解熱鎮痛藥不當, 還會引起出汗增多、體溫突然下降而發生虛脫。

“還有的家長, 習慣把丙種球蛋白當成補藥”, 其實, 丙種球蛋白主要作用是預防麻疹、甲型肝炎、腮腺炎和脊髓灰質炎,

Advertisiment
對其他傳染病的防治效果並不可靠。 由於丙種球蛋白是用人血或胎盤血製成, 濫用可能出現蕁麻疹等副作用。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