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小兒腿痛不一定是小兒生長痛

小兒生長痛主要表現為肢體疼痛, 以兩下肢大腿部位多見。 特點是平時較輕, 多為雙側都痛, 但疼痛持續時間長, 有時可達數月或更久, 疼痛多發生在下午和晚間, 經一夜休息後會消失。 生長痛多發生在學齡期前後的小兒, 隨著小兒年齡增長, 疼痛可自行緩解消失。

父母發現孩子常叫喚腿痛、關節痛, 局部組織既不紅腫, 關節活動也自如, 去醫院檢查又未發現任何異常, 便常常認為是生長痛。 殊不知, 小兒腿痛或關節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些想不到的疾病, 如疏忽大意, 就會耽誤疾病診治的良機。 為此,

Advertisiment
對疼痛較重的小兒應注意與下列疾病相聯繫:

1.風濕病:發病前多有發燒, 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如咽喉炎、扁桃體炎、猩紅熱等病史。 病變主要侵犯心臟、血管、關節等組織器官, 關節疼痛多為遊走性, 以膝、踝等大關節為主, 局部可出現紅腫熱痛, 並伴有發熱、食欲不振和疲倦無力等症狀。 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 經消炎、退熱、抗風濕治療1周左右, 關節疼痛會消失。

2.類風濕病:病變常侵犯全身大、中、小關節, 以指、趾小關節腫脹疼痛為主, 多數呈對稱性。 病程發展緩慢, 呈漸進性反復發作。 當病變損害大關節時, 應注意與生長痛相區別。 本病早期多有全身發熱, 伴有皮疹或淋巴結、肝脾腫大。

3.結核性髖關節炎:此病多見於學齡前小兒, 發病緩慢。

Advertisiment
患病初期多見單側肢體酸痛, 小兒在走路時步態發生改變;以後疼痛加重, 尤其是夜間睡眠時會被疼醒, 此為本病的主要特徵。

4.骨軟骨炎:這是一種無菌性局部缺血營養障礙性骨軟骨壞死性疾病, 好發于小兒大腿根部。 此病發病以男孩多見, 與活動過度致局部損傷有關。 多數病兒為單側性病變, 疼痛呈逐漸進行性加重, 病側肢體外展活動受限, 活動可使疼痛加重, 患兒常會跛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