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說合理期望有利孩子身心發展

父母對孩子的合理期望有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 但期望並不是越高越好, 也不是越強烈越好。 如果父母利用好了期望效應, 孩子就會在父母的引導下得以順利發展;反之, 如果利用不好, 不但會造成孩子發展上的障礙, 而且會引起孩子強烈的逆反心, 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那麼, 父母在利用期望效應時應該注意什麼呢?

首先, 父母的期望應該建立在孩子現實情況的基礎上。 哪個人不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但是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 不可能每個孩子都能成龍成鳳。 可是,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往往脫離孩子的實際,

Advertisiment
不但給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壓力, 也經常給自己帶來莫名的煩惱。

其次, 父母的期望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力。 期望可以對孩子造成壓力, 而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轉化為動力。 父母的期望越高, 對孩子造成的壓力也就越大, 如果這種壓力超出了孩子的承受力, 就會對孩子造成心理上的傷害。 曾經有一位高三學生, 剛開始學習成績挺不錯, 母親要求他考清華大學。 可是後來考試成績退步了, 而母親對他的要求沒有降低, 他的壓力就變得非常大。 在這種沉重的壓力下, 他後來得了抑鬱症, 不得不放棄了當年的高考。 而他的母親每次見到我都會後悔地說:“當初真不應該給他那麼大的壓力。 ”很多時候, 當孩子出問題了,

Advertisiment
父母才會明白: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比他取得什麼成績都重要, 可是, 這個時候往往已經遲了。

再次, 父母的期望要考慮孩子自身的興趣愛好。 很多家長喜歡把自己當作雕塑師, 把孩子當作橡皮泥, 總想隨心所欲地把孩子塑造成自己理想的樣子。 你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都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 他不是家長你的附屬品。 因此, 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性, 要考慮到他的興趣愛好, 切不可僅僅按照自己的意願對他提出要求和期望。

還有, 父母的期望應該全面。 現在父母的期望都很功利, 一提到期望都是學習方面的。 其實家長的期望應該更全面一些, 不但對孩子有學習方面的期望, 也應該有道德品質方面的期望,

Advertisiment
還應該有身心健康發展方面的期望等等。 只有這樣, 孩子才能全面發展, 成長為一個健康向上的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