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容易產生厭學情緒

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弦子和解放孩子。 相信孩子, 解放被子, 首先要賞識孩子。

現在許多孩子身上存在著嚴重的厭學情緒.提到孩子的厭學情緒, 家長們無一不是一副苦瓜臉:“兒子打電腦遊戲就很興奮, 一坐下來學習就皺眉。 ”“我嘴都說破了, 他也知道學習的重要性, 可就是不愛學!”“孩子對我說, 他也想學好, 可就是覺得自己沒信心, 學起來很吃力。 ”……這種情緒的產生與孩子缺乏成就感帶來的快樂有很大關係。

“學習不應該是老師強迫孩子進行的, 而應該是孩子自發的、本能的行為。 ”這是義大利首位女性醫學博士瑪麗亞·蒙特梭利的名言。

Advertisiment
蒙特梭利博士在20世紀上半葉, 創造了一套全新的教育方法.她認為, 在幼兒智力發育的道路上, 與灌輸知識相比, 讓他們通過自身經歷的“感覺刺激”學習知識更為重要。

家長強迫孩子學習, 效果肯定不會太理想。 一位迷戀上網吧的孩子道出了他厭學的心聲:“在家裡爸爸說我沒出息, 媽媽說我笨, 反正我是沒好了, 覺得自己活得沒有成就感, 我只能從網上獲得些許安慰, 在這裡有那麼多人關心我, 發一個帖子會有那麼多人回應我.在這裡我認識了幾位元志同道合的, 特別能談得來的網友, 我提出某個觀點或某個活動, 他們都會給我積極的回應, 這是我在現實中無法感受到的快感。

Advertisiment
在網上打遊戲, 沖過一關我就覺得成功了, 開始挑戰難度更高一級的遊戲, 那種感覺就是爽!”

這就是孩子為什麼厭惡學習, 卻喜歡上網的原因, 因為在現實中他們總是缺少一種成就感。 從理論上分析, 心理學家馬斯洛告訴我們, 人都有被尊重、被關注、被肯定、被欣賞、渴望成就、榮譽, 以實現自我價值、滿足自我的心理需要。 如果孩子能從學習中體驗到樂趣和成就感, 那麼他就願意朝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以享受更多的成就感。 如果孩子在學習上得到的總是批評, 或者在多數情況下得到的是批評, 他們看不到收穫, 他們感到的只是挫折和疲倦, 體驗到的是學習困難帶采的痛苦感、無助感, 如此這般, 想讓他們自覺努力學習,

Advertisiment
是不可能的。

有一位父親為了解決兒子不願上幼稚園的問題, 他每天讓兒子帶五個氣球去幼稚園, 分給幼稚園見到的前五個孩子。 第一天過去了, 第二天過去了……孩子的恐園情緒在減少。 在第五天, 天還沒有亮, 孩子就急切地喊爸爸送他去幼稚園, 當父親到了幼稚園時, 看到一群小朋友像迎接皇帝一樣地在迎接自己的兒子, 而手持氣球的兒子感到很滿足和快樂。 當問及為何有此良策時, 父親說:“每個人都需要成就感.孩子也一樣。 ”

成就感帶給孩子的快樂是任何其他的快樂所難以比擬的, 因為那會讓他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 是受歡迎的, 當孩子不斷進步, 體驗到成就感時, 他內心會充滿自豪、充滿信心。 這時,

Advertisiment
他們特別需要有人采分擔他們的快樂, 分享他們的成功。 這時, 為人父母者, 為人老師者, 要找準時機, 創設情境, 恰當地賞識孩子。 這樣會讓孩子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進而形成一個良性迴圈:成功——快樂——成功.這裡, 快樂是努力的動力, 成功是快樂的享受。

培養孩子的成就感關鍵是讓他學會自我評價, 要讓孩子學會自我評價的關鍵是家長教師不要太積極, 對孩子的評價密度不要太大, 要給孩子留點空間, 讓他靜下心來思考, 分析自己的學習形勢, 估量自己的成敗得失。 這樣, 久而久之, 孩子就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績, 激勵自己前進, 同時也看到自己的不足, 以此制定具體的學習計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