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有些孩子愛自虐

5歲的鵬鵬聰明、懂事, 在幼稚園是個乖乖孩子, 可回到家裡, 就變得很奇怪, 經常自己無故生悶氣, 有時還自己捏自己, 弄得身上到處都是青斑, 每每咬手指咬出血來都無所察覺。 父母無計可施, 帶到醫院檢查, 心理醫生稱鵬鵬此行為屬典型的自虐行為, 是心理障礙所致。 原因是鵬鵬父母常常以自己的思維去要求他該怎麼說話, 該學什麼, 該做什麼。

孩子的自虐行為多是因長期不被理解、不被信任和尊重, 心理壓抑所致, 是孩子心理上自我防禦機制的消極的保護性反應, 也是負性情緒的發洩。 對於已經有自虐行為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父母要儘快找到原因, 運用有效的方法儘早加以引導, 讓孩子健康快樂地生活、成長。

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父母是孩子最依賴的對象, 平時要多些時間陪孩子, 多給他們一些關注。 遇到事情要學會與孩子溝通, 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 不要總是以家長的姿態打壓孩子。 孩子給你講述事情的時候, 要耐心認真地傾聽, 不要批判和打斷孩子的講話, 盡可能讓孩子的想法完全表達出來。 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孩子才會樂意接受父母的意見。

幫孩子認清自虐的危害 孩子自虐只是感覺到一時的愉快和解脫, 並不能意識到這樣做的各種危害性。 家長發現孩子有自虐行為時, 要及時給孩子講清自虐會產生的不良後果,

Advertisiment
讓孩子知道這樣做不但不能解決任何問題, 還會給自己以後的生活帶來很多麻煩。 只有讓孩子從主觀上意識到這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孩子才能從心理上接受父母的引導。

提高孩子的自信和勇氣 自虐的孩子因長期的不被理解和信任, 心理上都是怯懦的。 家長平時要有意讓他們去做一些簡單或擅長的事情, 事情做成功之後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孩子從成功之中會找回自信, 增加做事情的勇氣, 從而克服因自卑心理帶來的自虐行為。

教孩子正確宣洩情緒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的時候, 我們要讓孩子正確地宣洩出來。 如:遇到委屈和不順心的事情時, 可以和父母訴說, 也可以和好朋友談, 或者是放聲大哭。

Advertisiment
想發怒的時候, 可以跑到空曠的地方大喊大叫幾聲, 還可跑到自己的書房胡亂寫寫畫畫等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