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我的孩子這麼冷漠?

當媽媽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時, 孩子不但不關心, 還站在一邊哈哈大笑;當媽媽生病躺在床上時, 孩子卻在抱怨媽媽沒有帶自己出去玩……種種冷漠讓人心寒。 為什麼媽媽含辛茹苦為孩子付出了愛, 卻沒有收到愛的回饋?

教會孩子感恩, 也是父母“愛”的必經之路
當爸媽們付出了無盡的愛給孩子, 收穫的卻是孩子的冷漠和自我時, 每一位元父母都會感到既吃驚又心寒:是誰讓孩子變成這樣的?
愛孩子是每一位父母的本能, 為此, 爸媽們願傾盡所有, 不求回報。 然而, 在父母所給予的無窮無盡的愛下, 不少孩子把父母無微不至的愛看成天經地義,
Advertisiment
以自我為中心, 不懂得體諒, 更不知道感恩:爸媽們也許該自我反省一下了。 要知道, 愛的付出也有講究, “不求回報”的愛也並非都是好的。 從小學會愛別人, 是孩子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的必修一課, 而“愛”的前提是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因此, 教會孩子感恩, 也是父母“愛”的必經之路。
感恩進階之路
第一步養成感恩的習慣
將感恩習慣的養成教育滲透於日常生活之中。 讓孩子從小就浸潤在感恩的環境裡, 真心感受。 父母要從自身做起, 做好示範,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 如媽媽幫爸爸做事時, 爸爸要大聲地對媽媽說“謝謝。 ”媽媽接受爸爸的幫助, 也要說一聲:“謝謝, ”爸爸送給孩子禮物時,
Advertisiment
要告訴他這件禮物是爸爸給你的, 你要感謝爸爸;
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 你要謝謝哥哥姐姐。 在這種氛圍中, 孩子耳濡目染, 漸漸接受這種最基本的禮儀, 也學會向父母道謝, 將感恩內化於人格之中。
第二步利用各種節日
充分利用各種節日作為感恩教育的載體。 如:春節時要教孩子熱情接受爺爺、奶奶及其他親屬送給他的禮物, 並表示感謝, 不管價錢多少, 回到家裡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 學會珍惜別人的情意;
教師節, 讓孩子親手製作賀卡送給老師, 表達對老師的美好祝願。
父親節和母親節, 給爸爸媽媽說幾句感謝的話語, 不一定感謝爸爸媽媽給他們幫了多大的忙, 而只需表達生活中感覺很幸福的一點一滴。
Advertisiment


第三步讓孩子學會給予
偶爾“示弱”, 讓孩子為父母做些事。 比如假裝拿不動衣服, 讓孩子幫忙拿一兩件。
假裝累了, 請孩子倒杯水給爸媽喝……讓孩子學會給予, 懂得父母和別人的給予與幫助是一種“恩惠”, 而不是理所當然或者欠他的。 我們做父母的成為孩子愛的“銀行”, 而不是“自動櫃員機” 從小就要培養孩子做一個感恩的好寶貝, 平時在日常生活中, 我們也時時給孩子灌輸這種愛的理念, 讓孩子也學會關心愛護他人, 做一個有愛心的好寶貝。 而每個人的生活都是有限的, 不可能事事親自參與, 對於兒童來說, 閱讀一些生動有趣的小故事, 可以讓自己身臨其境, 從中得到啟發。 閱讀實質上就構成了兒童對生活的參與性,
Advertisiment
構成他們經歷上的豐富性。
比如, 九月份的布奇成長繪本《愛的味道》告訴我們:愛是一種什麼味道呢?
這天早上, 布奇發現媽媽生病了, 為了讓媽媽儘快好起來, 布奇不僅給媽媽拿藥和濕毛巾, 還給媽媽做了一個超級漢堡。 當布奇在莫莫的幫助下將超級漢堡送到媽媽面前時, 布奇媽媽邊吃邊幸福地說:“還有一種特殊的味道。 這種味道是什麼呢?”這時我的寶寶手指書本, 奶聲奶氣地讀:愛的味道。 媽媽欣慰地笑了。 布奇讓媽媽懂得了如何把愛的種子播種在孩子的心裡。 給予愛比付出愛, 會讓人收穫更多。
要想讓孩子學會感恩, 我們做父母的在孩子享受愛的同時要注意培養他們學會奉獻。
讓我們做父母的成為孩子愛的“銀行”,
Advertisiment
而不是“自動櫃員機”。 存進多少, 你才能取出多少, 付出才有回報。 父母的愛也是有限的, 也是要回報的, 讓孩子懂得只有把愛源源不斷地存進去, 在自己最需要的時候才能取出。 “自動櫃員機”是不知道索要與回報的, 孩子也就不會想到回報, 這樣的孩子能感恩嗎?
讓孩子懂得並感受愛, 需要我們把愛溶入於生活。
(實習編輯:朱小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