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什麼人不用冬眠?

隨著天變得越來越短越來越冷, 雖然我們偶爾能偷偷懶睡上一天, 但是卻不能長期睡覺。 似乎有點不公平, 如果冬眠這麼有好處, 為什麼我們人類不冬眠?

我們很多人在冬天都會感覺很困倦(說得好像春夏秋不困似的), 有的物種很乾脆, 直接選擇冬眠。 睡鼠鑽到地下蜷縮成一團, 成群的蝙蝠撤退到閣樓和洞穴中, 熊睡在洞窩裡, 土蜂鑽進地洞, 還有刺蝟們都蹲在巢穴。

各種各樣的動物都冬眠, 從昆蟲到兩棲動物, 從鳥類到靈長類。 冬眠似乎對它們來說是件好事。

隨著天變得越來越短越來越冷, 雖然我們偶爾能偷偷懶睡上一天,

Advertisiment
但是卻不能長期睡覺。 似乎有點不公平, 為啥呢?如果冬眠這麼有好處, 為什麼我們人類不冬眠?

為解釋這個,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動物要冬眠。

一隻南部非洲的刺蝟

最明顯的原因是冬眠可以避免寒冷。

冬眠就是節省能量的一段超長待機的時間。 身體機制慢下來, 呼吸、體溫、新陳代謝和心率都降低下來。

直覺上動物們就該這麼做。 環境條件非常惡劣, 幾乎沒有食物, 植物越來越少。 所以很多動物在夏天的時候就吃得很胖, 為冬眠提供足夠的脂肪直到醒來。

對應的, 冬眠是經常發生在北半球。 南半球大部分的土地在赤道附近, 所以冬天很溫和。

但這並不是一個必須遵守的規則。 一些生活在溫暖氣候的物種也會冬眠,

Advertisiment
如馬達加斯加的Sibree侏儒狐猴(Cheirogaleus sibreei)和安哥拉、辛巴威等非洲國家得南部非洲刺蝟(Atelerix frontalis)。

還有, 冬眠也並不是非得在寒冷的月份。

2015年的一項關於睡鼠研究發現, 即使寒冷的月份過去它們也還是會繼續冬眠。 有些動物會在地下冬眠11.4個月:接近一年, 這是所觀察到的最長的野生動物冬眠時間。

維也納獸醫大學(University of Veterinary Medicine)研究合著者 Claudia Bieber表示真的是"相當長的缺席"。 研究中寒冷的月份範圍只有4、5個月。 "很顯然還有其他原因。 "

關鍵問題似乎是當地歐洲山毛櫸樹的行為, 它們有時會有"桅杆年", 產出很多很多的種子, 這是睡鼠的食物。 不知怎麼, 榛睡鼠似乎可以預測將到來是不是桅杆年, 如果不是, 它們就會呆在地下。

當然還有其他的食物來源,

Advertisiment
但是榛睡鼠需要額外的山毛櫸種子來進行繁殖。 "他們可以吃水果, 比如蘋果, 只是活下去這些足夠了, 但是要繁殖的話卻不夠, 小睡鼠需要足夠的脂肪。 它們待在地下, 跳過這些年來繁殖, 可以增加存活率。 "

更重要的是, Bieber 認為, 榛睡鼠留在地下的另一個原因是:捕食者。

通過待在地下, 榛睡鼠可以避免被猛禽和貓頭鷹捕殺。 "小型哺乳動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被吃掉, 如果你出來找飼料就可能被食肉動物吃掉。 "潛伏的地下不會散發出任何氣味, 所以很難找到。

"直到最近人們才認為冬眠除了是為節能、抵禦寒冷的天氣和食物短缺, 現在我們認為這還是為了避免捕食者。 冬眠的存活率接近100%。 "

不管那個原因更加重要,

Advertisiment
反正冬眠似乎改變了動物們的生活方式。

 2011年的一項研究發現, 冬眠的黑熊們生活很慢, 以便活下去和活得更久。 "所有冬眠的黑熊們似乎會減少每年的繁殖率來提高壽命, 冬眠能減慢生活節奏。 "

通過改變動物繁殖率, 捕食者不得不尋找替代的獵物, 這意味著冬眠會影響整個生態系統的工作。

雖然我們對如何以及為什麼冬眠進化有了一些好的想法, 但我們並不知道冬眠什麼時候開始的。

基本上沒有化石記錄和大量的推測。 有人提出可能住在北極附近的恐龍會通過冬眠來度過漫長的冬天。 但是, 常規冬眠通常會在動物的骨頭上留下微觀結構的痕跡, 2011年的一項極地恐龍化石的研究並沒有發現這樣的證據。

Advertisiment

然而, Bieber表示冬眠和蟄伏顯然有數百萬年的歷史。 例如, 三大哺乳動物進化出該技能, 這些團體在數千萬年前分化。 這表明至少某些後來進化成人類的動物後裔是會冬眠的。

然而, 我們似乎已失去了一些關鍵的能力。 例如, 如果太冷我們的心臟不能工作。

我們的心臟對鈣會產生收縮反應, 如果鈣太多就會造成心臟驟停。 在一定溫度下, 人類的心臟無法去除多餘的鈣, 所以就停止了跳動。 溫度在28°C以下, 人類心臟會停止。

相反, 能冬眠的動物在體溫為1°C時心臟仍然能跳動。 它們有特殊的去鈣心臟, 而人類不行。 這就有了新的問題:為什麼人類沒有這樣的心臟?我們的生活方式可能是主要原因。

人類進化是在非洲赤道地區, 熱帶地區的食品供應相當恒定。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靠冬眠來逃避惡劣的環境條件。

然而,科學家越研究熱帶地區,越發現更多的冬眠物種,Ruf說。他剛剛發現侏儒懶猴可以在12月和2月之間冬眠63個小時以上。

這個格外引人注目,因為懶猴是靈長類動物,同一家族中還包括猴子和人類。直到現在人類只發現了三種靈長類動物會冬眠,全部都是馬達加斯加的狐猴屬。侏儒懶猴生活在亞洲大陸上,所以這一發現表明靈長類動物的分佈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廣泛。

這些都意味著我們熱帶起源可能減少了我們進化出冬眠技能的幾率,但這本身並不能排除這一可能性。

也許同樣重要的是,我們是頂級捕食者,可以解決掉比自己大得多的獵物。我們可能從來沒有利用冬眠逃避天敵威脅的需要。

我們可能體積有點大了。冬眠的動物體型平均來講都很小,平均重量在70克(2.5盎司)。當然這個規則也有例外,最明顯的是熊,但是它們的冬眠不像其他動物那樣"深"。特別是它們體溫降低較少,因為要熱身的話需要很多能量。

反正有一長列的因素促使動物們冬眠,而人類不用。

冬眠也有缺點。例如,冬眠動物基本上是免疫系統不工作,所以存在感染的風險。

冬眠似乎也影響記憶。2001年,維也納大學的Eva Millesi培訓一組地松鼠穿過迷宮。冬眠後它們記憶變差,也忘記他們學到過什麼。

但是,這並不能阻止科學家們探索人工冬眠的可能性。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麻醉學者Rob Henning正與美國宇航局在這個問題上合作。

他說對未來的宇航員而言,冬眠有兩個關鍵好處。它將減少進入太空時的昂貴供應,也能保護身體的健康。

"最讓空間站宇航員惱火的事莫過於他們每天要進行6小時的體育鍛煉。否則他們的肌肉和骨骼就會萎縮。"

但是在空間站運動並不令人愉快,因為溫度在30度以上,空氣裡都是二氧化碳。如果宇航員們能冬眠,就不需要運動了。"冬眠者可以躺半年,不會造成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症。"

冬眠可能能挽救生命。

"有報導稱冬眠的黑熊們可以免受輻射損傷,在太空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Henning說。目前人們只能在太空停留一年,超過期限輻射就會開始顯著增加患癌症的風險。"如果人能夠冬眠,身體就能得到保護,就能擔負更久的任務。"

這也能有助於長期的殖民統治。"事實上,在太空是不可能生孩子的,卵子和精子都會受到嚴重的損害,你不可能生下正常的後代。"

聽起來有點像科幻小說裡面的情節,但是Ruf 和Henning 都對冬眠非常有信心。"如果我們搞懂了神經內分泌途徑,總有一天能讓人也冬眠起來。我們知道其他靈長類動物,馬達加斯加的狐猴是冬眠的,所以我們可能有所需的基因組成。"

當然,如果我們做到了,也同樣會面對動物們會出現的缺陷,比如記憶缺失。"也許我們可以讓宇航員進入冬眠,但是當他們醒來的時候,他們可能不知道他們是誰或要幹什麼了。"

即使不可能讓人類冬眠,通過模仿冬眠的過程也可以幫助治療人類疾病。

當動物冬眠時,它的器官會出現病變:肺部哮喘和大腦表現出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跡象。但醒來時,冬眠的動物們就會扭轉這些變化,一切都恢復正常。Henning 將之比作喝了10罐能量飲料,所以能快速恢復健康。

例如,200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北極熊冬眠期間不會失去骨質——它們是唯一不會出現的哺乳動物。野生懷孕的北極熊被發現能比棕熊更好地經受為期6個月的冬眠。我們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但瞭解這一機制可以幫助人類研究和治療骨質疏鬆症。

到目前為止,這些療法理論都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冬眠似乎可能對我們有益,即使我們可能永遠沒法做到這一點。

熱帶地區的食品供應相當恒定。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靠冬眠來逃避惡劣的環境條件。

然而,科學家越研究熱帶地區,越發現更多的冬眠物種,Ruf說。他剛剛發現侏儒懶猴可以在12月和2月之間冬眠63個小時以上。

這個格外引人注目,因為懶猴是靈長類動物,同一家族中還包括猴子和人類。直到現在人類只發現了三種靈長類動物會冬眠,全部都是馬達加斯加的狐猴屬。侏儒懶猴生活在亞洲大陸上,所以這一發現表明靈長類動物的分佈比人們想像的還要廣泛。

這些都意味著我們熱帶起源可能減少了我們進化出冬眠技能的幾率,但這本身並不能排除這一可能性。

也許同樣重要的是,我們是頂級捕食者,可以解決掉比自己大得多的獵物。我們可能從來沒有利用冬眠逃避天敵威脅的需要。

我們可能體積有點大了。冬眠的動物體型平均來講都很小,平均重量在70克(2.5盎司)。當然這個規則也有例外,最明顯的是熊,但是它們的冬眠不像其他動物那樣"深"。特別是它們體溫降低較少,因為要熱身的話需要很多能量。

反正有一長列的因素促使動物們冬眠,而人類不用。

冬眠也有缺點。例如,冬眠動物基本上是免疫系統不工作,所以存在感染的風險。

冬眠似乎也影響記憶。2001年,維也納大學的Eva Millesi培訓一組地松鼠穿過迷宮。冬眠後它們記憶變差,也忘記他們學到過什麼。

但是,這並不能阻止科學家們探索人工冬眠的可能性。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麻醉學者Rob Henning正與美國宇航局在這個問題上合作。

他說對未來的宇航員而言,冬眠有兩個關鍵好處。它將減少進入太空時的昂貴供應,也能保護身體的健康。

"最讓空間站宇航員惱火的事莫過於他們每天要進行6小時的體育鍛煉。否則他們的肌肉和骨骼就會萎縮。"

但是在空間站運動並不令人愉快,因為溫度在30度以上,空氣裡都是二氧化碳。如果宇航員們能冬眠,就不需要運動了。"冬眠者可以躺半年,不會造成肌肉萎縮和骨質疏鬆症。"

冬眠可能能挽救生命。

"有報導稱冬眠的黑熊們可以免受輻射損傷,在太空中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Henning說。目前人們只能在太空停留一年,超過期限輻射就會開始顯著增加患癌症的風險。"如果人能夠冬眠,身體就能得到保護,就能擔負更久的任務。"

這也能有助於長期的殖民統治。"事實上,在太空是不可能生孩子的,卵子和精子都會受到嚴重的損害,你不可能生下正常的後代。"

聽起來有點像科幻小說裡面的情節,但是Ruf 和Henning 都對冬眠非常有信心。"如果我們搞懂了神經內分泌途徑,總有一天能讓人也冬眠起來。我們知道其他靈長類動物,馬達加斯加的狐猴是冬眠的,所以我們可能有所需的基因組成。"

當然,如果我們做到了,也同樣會面對動物們會出現的缺陷,比如記憶缺失。"也許我們可以讓宇航員進入冬眠,但是當他們醒來的時候,他們可能不知道他們是誰或要幹什麼了。"

即使不可能讓人類冬眠,通過模仿冬眠的過程也可以幫助治療人類疾病。

當動物冬眠時,它的器官會出現病變:肺部哮喘和大腦表現出阿爾茨海默氏症的跡象。但醒來時,冬眠的動物們就會扭轉這些變化,一切都恢復正常。Henning 將之比作喝了10罐能量飲料,所以能快速恢復健康。

例如,2008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北極熊冬眠期間不會失去骨質——它們是唯一不會出現的哺乳動物。野生懷孕的北極熊被發現能比棕熊更好地經受為期6個月的冬眠。我們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但瞭解這一機制可以幫助人類研究和治療骨質疏鬆症。

到目前為止,這些療法理論都還在非常早期的階段。冬眠似乎可能對我們有益,即使我們可能永遠沒法做到這一點。

相關用戶問答